做一名像父亲那样的老师征文做一名像父亲那样的老师征文曾有诗人说:廉洁,像一簇梅花,傲霜斗雪;廉洁,像一朵莲花,香远益清;廉洁,似一棵松柏,四季常青。敲开历史之门,寻找廉洁的渊源,我发现:中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即开始倡廉;周公以治绩考察选任官吏;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廉政建设成为考核官吏职守的重要标准;到了明清两代,英明的君主更是煞费苦心地给众官吏们树立清官典型,做到“廉以立志,廉以律己”。如果说这些久远的制度与我们隔着千山万水,那么近在咫尺的身边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廉洁品质,给予了这个社会无限正能量。我的父亲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一位清廉的人民教师,父亲耕耘于讲坛四十余年,教书育人饮誉一方。父亲是我的终身老师,他始终教育着我,引领着我前行。父亲曾说:当老师,要有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大四那年,我即将大学毕业,父亲从遥远的乡下打来电话,说我就要师范毕业了,希望我也能选择当一名人民教师。然后又开始教导我,做老师最重要的一点的是如何关爱每一个学生,老师自己要有宽容之心、仁爱之心,为我讲述了他的教育故事。学生叫和叔,是我的长辈,与父亲同辈,是父亲所教学生中最调皮的一位,那时候中小学学校可以开除学生,用父亲的话说,那是可以开除无数次的学生。但是父亲用教育的大爱,用教师的宽容之心、仁爱之心,最后让他读完了初中,现在和叔成为了我们那地方少有的优秀企业家。记得有年冬天,和叔带领一帮调皮捣蛋的“哥们”去附近农家偷黄豆然后上课用烘笼火炒着吃,被父亲发现了,把他叫到办公室反思,由于父亲要上课,所以让这个“孩子王”一个人在办公室反思,结果和叔把父亲用来照明的煤油全部倒进了父亲烤火的圆盆(乡下烤火用的),然后用盆里的灰覆盖,整个办公室浓烟滚滚,他把门反锁后就扬长而去。学校领导以及老师们一致要求开除这个学生,父亲到处求情,说他只是一个孩子,家里穷,肚子不饱,这件事他也做得不对,不能让他一个人在办公室,后来校长看在父亲的面上没有开除他,直到他初中毕业。每年过年他都会来给父亲拜年,说如果没有父亲,他就没有今天。父亲每次看到学生来看望他都很开心,但从来不会收他们送来的名贵烟酒或礼金。父亲说:当老师,要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毕业那年,父亲在电话中听到我被一所省重点中学招聘了,他很高兴,接下来又是他的反复叮嘱。父亲一辈子在山区中学任教,曾有过很多机会晋升为校长或者进城工作,但是他都放弃了。他认为山区中学需要像他这种压得住学生的老师,城里老师不一定会来,来了也不一定能管得住山里的学生。如果人人都想进城,那我们山里的孩子就没人教了。他希望我永远记住,当老师不是发财的职业,当老师要敢于清贫,耐得寂寞。教书一辈子的父亲,工资微薄,即便家里有些拮据,但是坚持留守在山区中学几十年。父亲还说:当老师,要热爱职业、有真本事。毕业第二年,父亲来单位看我,坐在我的办公桌旁,一页一页的翻着我的备课本,甚至连一个个标点符号都看得仔细。后来,我带他在校园走走。一会儿,他停下脚步对我说:刚在办公室人多,我没直接说你,你自己再看看你的备课本,那字写得谁看得清楚,整个教案没有任何红笔标记,备课的重点难点也不能体现,你拿这样的教案怎么教学生?当老师,要热爱这份职业,要有真本事,教书育人是你的饭碗,要把这个饭碗端稳,要务实地去做,否则对不住自己的良心,也耽误别人的孩子。此时,父亲眼神十分严厉。我从此牢记父亲的教诲,备课一丝不苟,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父亲一直认为当老师要摆正心态、廉洁从教。如今,父亲老了,每次寒暑假回家,跟我讲得最多的就是当老师要规规矩矩、清清爽爽。虽然退休很多年了,但是他所教过的学生,依然会从天南海北,打电话来问长问短,言语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与敬意。父亲爱他的学生,关心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帮助过许许多多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听妈妈说,有一次,妈妈去学校帮忙煮饭,把剩下饭菜带回了家,被父亲知道后把母亲数落了一番,硬是要母亲把带回的剩饭菜带回学校去,这是父亲第一次在母亲面前发那么大的火。现在回家,每次长谈,他总要要这个事情说一遍,我当时怀疑父亲是不是老得有点让人担心了。但随着近些年清廉学校的建设,我更加理解父亲那一代人了。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支撑起了一位人民教师的精神脊梁,同时也白描出心中父亲的仁爱、善良与廉洁的形象。“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以感恩的名义,自豪地选择教师这么神圣的职业,在这三尺讲台上站了已整整20个春秋,而为师为父的他一直以微笑相伴着我成长,我始终敬佩父亲,也成为了像父亲一样清廉的教师,两袖清风,默默守望精神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