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实用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档,供参考1/31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实用5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实用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初中物理教案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教案教学目标①知道力的概念、单位、力的作用效果。②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③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难点:相互作用力的理解。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图片引入,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好文档,供参考2/31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什么是力呢?人们最早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感觉中得到的。图片和视频欣赏,学生与教师归纳: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举、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力的认识:学生活动认识,师归纳升华。(1)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2)产生力的条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学生活动:讨论并交流,教师纠正学生误区。同时明白力的分类:直接作用的力、间接作用的力。举出实例,强化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活动:准备好的海绵、橡皮泥、文具盒等,对这些物体施加力,观察并讨论交流。好文档,供参考3/3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得出结论:结论一: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结论二: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举出实例反推: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小组分组操作,请学生上台演示演示1: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弹簧演示2:用同样大小的力拉、压弹簧交流归纳:用的力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用的力小,弹簧被拉得越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用力拉弹簧时,弹簧被拉长,用力压弹簧时,弹簧被压缩。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力的示意图师表述引入示意图的目的力的表示方法: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叫做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的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好文档,供参考4/31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练习(见课件)师生共同归纳作图方法:三“标”一“线”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压桌子、同学间相互推等,然后交流实验的发现。师结合课件表述: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初中八年级物理精选教案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4、知道人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1、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好文档,供参考5/31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音调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2、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小组讨论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好文档,供参考6/31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教师点拨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有不同的。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低于20Hz.学习指导二:响度自主预习好文档,供参考7/31阅读课本第34、35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3、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4、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小组讨论1、做教材34页的演示实验,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听听发出的声音;保持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以更大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的幅度,听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3、让你的同桌站在操场中央,大声的说话,你从距离他较远的地方向他走去,你可以发现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教师点拨1、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要注意使乒乓球慢慢地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否则快速碰撞音叉就会影响实验好文档,供参考8/31结果了。2、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除了每一次都要敲击同一个音叉(运用控制变量法)之外,还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摆动幅度来了解音叉的振幅)。跟踪训练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C)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学习指导三:音色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5页,完成下列填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小组讨论1、让一个同学用手帕蒙住眼睛,找几个同学喊蒙住眼睛的同学的名字,让他“听音辨人”,每个同学蒙眼一次,看谁辨得又快又准。听音辨人依据的是不同的人音色不同,这是因为发声体不同。2、拿一根筷子轻轻地敲击一个结构完整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再拿这根筷子轻轻地敲击同样的但已经破了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可以发好文档,供参考9/31现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教师点拨在音色这一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白:发声体不同,所产生的声音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振动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初中物理教案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弹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好文档,供参考10/3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1、弹力的引入,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力”的知识储备,知道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产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也较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也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学中可以很自好文档,供参考11/31然地激发出学生热爱物理、探索物理的情感。“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弹力”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材从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这样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本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爱护仪器和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措施和建议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以事例和实验为主,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分析、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对于弹力只要求初步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而不要求分析它的三要素。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好文档,供参考12/31出发,说明物体在发生形变时要产生弹力。为了理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除了可以让学生用拇指压桌子,观察拇指的确发生了形变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微小形变的实验,例如本课最后给学生留的课外拓展实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学习,重点在它的正确使用而不在它的测量原理,课本只用一句话“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对其原理作简单交代。教学中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边探索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探索遇到的新器材的使用方法而打好基础。让学生领会间接测量原理,即用可直接度量的量去间接表现那些不便直接测量的量。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好文档,供参考13/31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1、弹力的引入,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用:弹簧、钢直尺、弹簧测力计、拉力器、好文档,供参考14/31气球、相同质量的钩码若干只等。学生实验用:橡皮筋、橡皮泥、橡皮泥、面团、乒乓球、弹簧、长木板,钢直尺、钩码一组、弹簧测力计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分钟)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请同学们思考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学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个弹簧、一根橡皮筋、一块橡皮泥和一段铜丝。分别请同学上来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挤压橡皮泥和弯折铜丝。松手后,观察他们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弹簧和橡皮筋松手后又恢复了原状;橡皮泥和铜丝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教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类似现象。学生甲:射箭时箭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