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的教案【汇集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档,供参考1/30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的教案【汇集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的教案【汇集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二)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二、课时安排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好文档,供参考2/30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导入新课: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二)快速阅读--思考活动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为其正音、释义。请学生到黑板写字、注音、释义。悬念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消遣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2、请学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三)诵读活动1、男女生各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诵读要求:能准确、清晰地读文,尽量做到生动。2、男女生互相提问,指出对方朗读与理解中的失好文档,供参考3/30误与不足。3、思考:冰心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什么时候读的?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四)交流活动1、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3、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五)课内小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好文档,供参考4/30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六)课外小结1、请学生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初一语文上册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识记文中生字、生词。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故事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从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感悟自己的父亲。教学重点:好文档,供参考5/301、能够用第三人称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分析“父亲”的形象。教学难点:感悟主题,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采用讨论、质疑等方法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具安排:幻灯片小黑板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并布置学生预习。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生字词和文章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天坛祈年殿、中山陵)师介绍图片中台阶的丰富意义,普通老百姓家的住房也有台阶:它有什么意义呢?下面,让我们随着当代作家李森祥老师的步伐,踏上又一个台阶。好文档,供参考6/30(板书:台阶李森祥)导语设计用图片中的台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父亲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联系生活,感悟父亲。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三、检查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李森祥,浙江衢州人。1986年发表作后迅速成长。他的小说以、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的质朴形象。其作品获《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他也是电视剧《天下粮仓》编剧之一。(2)、字词积累涎()水筹()划凹()凼尴()尬黏()性头()颅揩()一把四、自主、合作学习(课件展示)读书之境界:读懂人物好文档,供参考7/30读懂作者读出自己下面就请同学也像攀登台阶一样,开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之旅吧。(一)、细读课文,读懂人物阅读小说,首先要了解她的故事内容,下面我们就来攀登第一级台阶师:快速浏览课文,用第三人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讲清楚: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屋子?2、父亲是怎样造成有高台阶的屋子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师:我们知道了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不易,让我们进一步的走进这位父亲的感人形象。跳读课文,划出文中最让你感动,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语句。以“从……看到了父亲是一个的人”为题说一段话。师生共同总结父亲形象:勤劳、顽强、淳朴、善良、谦卑、倔强、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朗读,特别是在概括课文好文档,供参考8/30的主要内容中要,要抓住重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二)深入探究,读懂作者师:我们从作者的动情描绘中感受到了父亲的勤劳、淳朴、坚强、谦卑,那么作者通过造台阶塑造这一人物形象,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呢?(可以多角度考虑,不要局限于一种)(参考: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三)情感升华,读出自己小说作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它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读了《台阶》中的父亲,想起了生活中无数的父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攀登第三级台阶。1、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父亲》。(播放歌曲)一曲《父亲》唱出了天下父亲的辛酸和快乐。是啊,父亲是登天的云梯,撑起子女的未来;父亲是拉车的牛,承载家庭的重担;父亲给我们一片蓝天,父亲给了我们一方沃土。父亲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太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准备一下,来说一说。此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锻好文档,供参考9/30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五、课堂小结:同学们,学了《台阶》一文,我们看到了父亲伟大的品质。但这篇文章的魅力决不而已。其感人之处更在于深含着那种淡淡凄楚和辛酸,我们在探究文学魅力的同时,更应关注偏远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及深受传统思想束缚的愚昧。对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应将亿万农民的幸福铭记在心,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五、布置作业:回家之后为父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好文档,供参考10/30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点: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欣赏品味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好文档,供参考11/30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2、写作背景: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3、朗读诗歌,理解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Jié临:登临以: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这是本诗的第一层,交代了观海的地点,显得很质好文档,供参考12/30朴。水何澹澹,山岛竦峙。Dànsǒng何:多么竦峙:高高挺立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描写,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本诗的第三层,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这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观海目的,直陈其事,质朴。全景:动静结合,显示大海的辽阔、威严和浩荡气势。欣欣向荣,侧面写大海的生机勃勃。声势惊心动魄虚写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大地、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显示了诗人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诗歌品析好文档,供参考13/30诗句内容情感叙事东临碣石观海地点和目的兴味盎然,胜券在握以观沧海实写水何澹澹,总写大海景象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山岛竦峙。总写山岛景象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树木丛生,特写山岛之景勃勃生机百草丰茂。突出欣欣向荣景象乐观情怀写景秋风萧瑟,特写海面之景席卷宇内,荡平诸侯。洪波涌起。突出惊涛拍岸景象惊天动地虚写日月之行,想象之景若出其中;突出大海吞吐日月,开阔胸襟,星汉灿烂,包蕴万千的景象一统中国的抱负若出其里。感情: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写法:好文档,供参考14/30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观沧海》怎样总写?怎样分写?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观海所见、所听、所感。诗人先勾勒水和山的全景,再写树木、百草分承山景,写秋风、洪波分承水景。最后写所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小结:本诗的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思想又很含蓄。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作者简介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2、自主:题解,作者。好文档,供参考15/301、题解。(1)闻:听到,听说。(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3)龙标:今黔阳。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2·作者。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3、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