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汝祥周末在青岛给民企老总们培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中国民营企业四大天花板姜汝祥在08年的金融危机中,我曾经总结过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四大天花板”:1、人民币升值;2、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3、员工成本上升加速;4、管理层与员工层冲突加剧,导致管理成本持续上升。我当时的评价是,如果民营企业不突破这四大天花板,那么,大约在五到八年,中国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将会进入无利润时代。几年过去了,这“四大天花板”的预言似乎正在应验,比如温州最近传出的近20起民企老板“跑路”事件,表面上看是所谓的民间金融借贷问题,但这类事件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温州地区,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的效果。道理很简单,在作为“改革先锋”的温州企业出现“投机化倾向”的背后,说明的是中国民营企业阵营正在发生两极分化:要么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获得新的赢利方式走向新生,要么选择“投机化赢利”最终走向死亡。其实,民营企业的危机已经不是才发生的事情了。2006年开始出现第一次整体性危机,遗憾的是这一次危机并没有引起企业家足够的重视,相反现实的危机倒是触发了相当一部分企业家进入“房地产行业”。2008年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应当是一个分水岭,在我看来,这次危机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已经结束,中国民营企业正好借助金融危机的力量,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完成产业升级与赢利模式的转型,从而奠定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但遗憾的是,宏观经济的快速复苏再次麻木了企业家的进取心。然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如果说这次宏观调控是对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的一次补救,那么,2011年所出现的中小企业困局便是金融危机的延续。或者说,如果我们真正懂得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上帝对中国民营企业转型的一次暗示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似乎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是敬畏规律,“替天行道”,把缺少的后劲补回来,从而赢得新的增长;要么是沉湎在繁荣的表象中,继续到处寻找“好日子”,最后是“天令其亡,必令其狂”,走向“自废武功”的道路。我觉得民营企业是到认真思考自己发展战略的时候了。民营企业家们有没有想过,“四大天花板”是如何形成的?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政府,但过去三十年,民营企业从出口补贴,从全球化的原材料优势,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获得过多少好处?有数据为证,中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只有43%,比印度落后近十个百分点。稍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第三产业标志着企业的“客户化水平”,而第二产业则标志着企业的“产品化水平”。中国经济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这样的宏观格局背后是中国民营企业赢利模式严重“产品化”。也就是说,中国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中,绝大多数是远离终端客户的“产品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意味着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实更多的是成本竞争力,而不是“客户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在金融危机中,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攻击中国发展模式是金融模式的原因之一。这固然有其偏见与政治目的,但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看,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如果其竞争优势是低廉劳动力成本之上的制造优势,那么,这种发展模式无疑会通过全球化的资源分配机制,导致全球资源使用的低效与经济结构的失衡,从而导致全球化的经济危机。所以我提出,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上帝对中国民营企业转型的一次暗示。我们一定要读懂这次暗示的战略含义,那就是真正的危机是内在的,是我们国家经济结构的危机,是我们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危机,这次危机的真正含义,就在于提醒我们懂得民营企业劳动力优势的春天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将是一个“凭实力见高低”的夏天。远的不说,就说邻邦印度吧。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科技大国,拥有400万科技人才,在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同时,印度已经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在我们出口产品的同时,他们在出口软件与“外包”服务。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谁是未来秋天的收获者?也许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要知道,中国与印度的这种差别,不仅是经济总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与人民生活质量的竞争。制造业与服务业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制造业背后的中国企业家精神,提倡的是“天道酬勤”,但缺乏的却是创新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与保护。而所有这些恰恰是服务业所强调的。1994年印度通过了版权法,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我们知道,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业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与保护,是制造业无法比拟的。同样是制造业,日本与韩国企业的发展模式是追赶世界一流。日本企业追赶美国,韩国企业追赶日本,而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也有追赶,但大多是国内关起门来相互追赶,在国内的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下,这种“内战”的结果,进步当然是有,但伴随而来的副产品,常常是恶性竞争与政府干涉。内蒙两大巨头蒙牛与伊利不时爆出的“恶斗”,各地政府封锁市场,通过公安司法力量帮助本地企业打击竞争对手的事件时有发生。另外,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并不值得永远夸耀,因为劳动力成本的另一面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收入,据全国总工会的数据,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且现在大部分员工收入增加速度落后于CPI增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觉得,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企业发展方式上讲,企业家再也不能把“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自豪地挂在嘴边了,难道我们就没有能力在提高企业赢利能力的同时,同步提高或甚至先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改变企业的发展方式,从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转到追求“质”的增长方向上来,这一转变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因为创新要求企业家把员工看成是一个“具有思考能力的创造者”,而不是一个“只知道服从指令”的赚钱机器。而一旦企业赢利的源泉从使用员工的体力,转移到既使用体力也使用脑力,或者以脑力为主的时候,员工收入增长就成为企业增长的前提:企业会通过投资优秀员工来形成新的竞争力!一句话,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并没有结束,因为这一危机深深根植于中国经济结构之中,根植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模式之中。我希望民营企业家们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08年的金融危机仍然继续,我如何做才能活下去?有时候,正确的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正确的问题。阅读(493)┆评论(4)┆转载(16)┆收藏(3)新浪乐居采访稿—房地产企业的销售胜利,与企业经营没有必然联系(2011-11-0815:57)转载标签:杂谈房地产企业的销售胜利,与企业经营没有必然联系——地产新观点新浪乐居对姜汝祥博士的采访稿姜汝祥博士,企业执行力咨询第一品牌锡恩公司创始人,自2004年结缘万科后,姜博士开始带领他的锡恩团队,致力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实和战略的钻研分析。姜博士认为,房地产企业本身的价值,目前在中国尚未得到人们的重视,而产业本身,是要得到企业和企业家对行业的认识,才能决定未来发展的。而目前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清楚目前的行业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则又会导致对行业致命的后果,如同中国的足球游戏。在通常情况下,产业的游戏规则是跟选手形成良性的互动而向前发展的。谈到产业未来怎样通过自我约束来重构企业的游戏规则,姜博士认为,要从国际性的大背景去看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挖掘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从而引出姜博士对于中国房地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家们定位的思考。房地产行业的社会层面属性对行业具有启发意义做为国内著名的企业战略专家,姜博士立足美国一百年房地产背景,深刻挖掘房地产行业背后的属性,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对中国的房地产业有很大的启发。姜博士首先谈到的是房地产的社会属性被附加很多社会的价值观,是对人的身份地位,社会阶层的空间的界定,房地产行业发展成熟的美国、日本亦如此。居者有其所得,被美国房地产业作为行业目标,而这一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影响力,也影响着社会公平的判定。其次,则是政治属性,阶层的对抗。地产商所被赋予的身份地位,都会对国家稳定有深刻影响。最后则是行业的经济属性地产跟金融息息相关,如同美国,次贷危机不仅仅是经济危机,房地产行业影响着国家金融的稳定。理解了房地产行业与生俱来的属性,就理解了房地产应该成为中国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观的积极推动者。房地产企业更应该成为政府很好的合作伙伴,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成为社区文化推动非常重要的支柱。这些都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范畴。利润导向、利润最大化正在替代客户价值的精细化。反观目前发展现状,利润导向,利润最大化正在替代客户价值的精细化。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不仅没有推动行业良性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的稳定作出贡献,反而成为了投机的载体与工具。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第一次消费是没有挑剔的,集体性的,粗制滥造的。房地产商不考虑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越发浅薄,市场哄抢现状层出不穷。人们传统的“家”的观念,成为助长市场混乱的重要工具。谈到对于目前房地产公司的期盼,姜博士认为:首先是合作,目前情况下,要打破目前现状,把利润率降低,摧毁行业暴利,不要盲目追求暴利,对供应链进行科学改造,配合政府把行业规则变得更透明。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对于行业宏观层面的分析和战略重视少有投入,姜博士对此感到无奈。姜博士认为,产业对国民经济来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房地产调控的前提,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然而很多房地产企业现在之所以还生存,仅仅来源于市场正常的发展,是机会型的增长,跟企业的经营没有必然联系。大环境如此,而企业本身对于市场战略的忽视,则成为了企业目前最需重视的问题之一。房地产企业战略所依托属性关键词“趋势”姜博士精研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多年,在分析房地产企业战略依托属性时,概括为一句话是:“房地产企业战略讲的是趋势属性”。首先分析是的房屋的居住属性在中国房地产战略中,企业对户型设计、人文精神的考虑不够,不知道居住对于一个人的生命的影响力有多大。这样长期以往,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摧毁。作为有战略思维的企业家,应当考虑充分释放人的自由、没有约束,能够弘扬对民族有好处的东西。做的好的当然有万科,万科以推崇开放社区促进邻里沟通为社区规划的主题,以人文关怀为物业服务的导向。这使万科迅速成长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其次产品质量也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住宅产权为70年,在这个周期层面上,很多企业却很难对质量做到保证,资源被极大的浪费,施工方式和材料普遍存在不环保的现象。在美国这些行业发展成熟的国家里,则有专门的能源机构对建筑材料进行研究,而中国,行业内对这方面的工作却严重缺失。例如行业内普遍解决不了的墙体开裂问题,这与施工方式和后期的维护都是相关的。对于类似种种问题,行业一直少有投入,姜博士不无遗憾的表示。最后,是常常被房地产企业忽视的物业战略社区的物业管理,不是我们认为的简单的“安全”概念,在西方世界中,把对个人尊严的尊重、对人私密性空间的保证看的至高无上。姜博士认为:中国房地产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对“中国人对传统观念的遵循、民主权力的培养”这类有意义话题,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挖掘。姜博士由衷的表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城市与城市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进行充分合作,一起规划,同时让百姓参与进来。”企业跨界进军地产,是特定情况下的独特产物谈到目前各行各业纷纷涉足地产的行业热点,姜博士认为,这些企业的这些举措仅仅是分一杯羹的短浅做法,并不能成为产业主流,他是特定情况下的产物,必将会成为昙花一现的历史产物。而规避的办法只能依靠政府的政策力度,提高土地财政,提高炒房成本,并结合税收,提高物业税,交易税势在必行。这些都需要从政府层面去改变。调控会成为一段时间内的行政约束手段就目前的房产政策调控,姜博士认为,这将会成为一种长期行政手段。目前除了限购,政府还应该利用土地政策,把地价抬高,控制土地供给,提高房地产企业拿地成本,才能稳定目前的房屋价格。从目前市场的交易情况看,通过限购和土地财政的调控举措,房屋价格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而下一步,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会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锡恩背景锡恩,志在以移动互联网为知识基础,开始对行业做战略意识的变革。对中国房地产公司的基础研究、思维方式进行总结。锡恩对地产行业进行钻研、探索的初衷,出发点是基于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