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培训2010年事实证明,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没有进取精神,教育的开始就意味着教育的结束。因此,转变培训理念,实质上就是贯彻创新的主导思想。近几年来,我校坚定不移地遵循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科研兴校、内涵发展”的战略,在加强校本培训,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培养“创造型”、“学习型”、“学者型”、“复合型”教师,建设一个稳定的具有较高社会声誉和精深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不断适应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特制定我校2010—2015学年度校本培训五年规划。一、培训理念——立足创新校本培训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和现代创新教育接轨的问题。新的形势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善于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各自优势,找准它的结合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过程的培养、教育功能。因此,我们的校本培训必须立足于学生、教师乃至学校今后发展;校本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学会教学”,让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完成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任务。因此,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更新教育理念,立足创新则成为重中之重,这是校本培训的前提。校本培训要立足于创新,我们必须在三个方面转变培训理念。首先,必须完成目标观念的转变。心中要装着创新教育这一目标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发掘他们的一切潜能,自觉地研究学生,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其次,必须完成教法观念的转变。校本培训中要让教师清楚创新教育要培养勇于创新、开拓型的人才,只重知识传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健全个性。教学方法要体现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真正体味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再次,是师生关系的转变。创新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唯师是从”的专制型,要把学生当朋友,建立一种平等、互助、民主合作的关系。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呼吸、自由地发展。在切实转变理念的基础上,要给教师提供显现、表露创新意识的场所,让教师的创造欲得以充分地表现,切实让教师感受到培训对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要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新路子,体现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应体现师生的双向交流和互动,要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培训中应让教师主动地去探求双边活动的诸多因素,形成一种动力机制,找到一条适宜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新路子,促成创新意识的形成。我们向全体教师提出:应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还给学生,把探索还给学生,把创新还给学生,把个性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科研,变换思考的角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给教师以形成创新意识的时间和空间,在实践中去完善自己的创新思维。二、培训目标——全体教师校本(school—base)的英文大意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这就界定了校本培训的立足点必须是学校,我们校本培训的目标是我校的实际和全体教师,即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学校目前的需要就是培训的重点课题。培训的阵地是学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培训的课程、内容和方式有充分的主动权、发言权和选择权。另一方面,培训的主要目标是突出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群体和个人发展为宗旨,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我们针对教学理论和课堂结构陈旧的问题,号召全体教师大家转变理念,研究新的教学动态;我们应充分利用本校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优秀班主任来现身说法,起好引路人的作用。利用外语教研组的群体力量,做好外语特色校建设,以及教师教学用语的辅导工作。利用本校师资,辅导全体教师多媒体的操作与课件制作技术。所有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校长和教师应一齐动手,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切实提升教师的品位。三、培训内容——有针对性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它的培训内容直接取材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校教师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和实际缺陷,其培训内容可以是课程教法、教育观念方面的,也可以是教育技能方面的。总之,必须处处围绕课堂,力图使教育理论的学习成为教师希望解决实际课堂教学问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校本培训应体现差异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学校的需要就是培训的方向,它使培训真正从校外、课堂外回归到校内、课堂内,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四、培训步骤——三个阶段“校本”培训正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这就使得具体的操作可以长期地开展下去,针对我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我们应有步骤地推进名师工作。我们将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结合起来,将教师的培训分为适应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适应期以2—3年为限,要求新分配或新调进的教师迅速适应学校的教学。一会分析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提优补差。二会设计教学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有自己的反思。三会实施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体现“创新”教学的精神。四会教育管理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因势利导。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适应期宗旨是要使教师称职合格。发展期内的培训则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能够胜任各年级的教学,有自己的教学体系,能指导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发展期的宗旨是成为骨干教师,在学校中发挥教学支撑作用和指导作用。成熟期内的培训要求则以个人进修为主。要求教师精通教育教学理论,在校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有独立的教科研能力,能倡导并带领年轻教师从事教改教研,成为大丰市乃至盐城市的学科带头人。成熟期的标志是成为专家、名师。五、培训方式——灵活多样1.学习教育理论,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有很强的教研、科研意识和能力,就必须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不断“充电”。我们将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深刻领会其实质,切实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增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自觉性和提高教学效益的主动性,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还要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标准,各教研组组织学习和讨论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贯彻执行。定期请大专院校、教研单位的专家来校讲学,为教师们“充电”。深入持久地开展“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2.继续推行“导师制”,切实搞好新老教师的挂钩结对工作。一名导师可带多名年轻教师,明确带徒任务、目标。多年来,我们坚持将刚分配进的教师、刚调进的教师和新上任高一年级的教师与老教师结对,老教师传帮带,上好示范课;新教师虚心求教,上好求教课。新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老教师的课,老教师每两周听一节新教师的课,老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与批改、教案设计与实施、试卷的分析与评讲等方面给新教师以具体指导,开学初新老教师签定挂钩结对合同,期中期末对挂钩结对情况各检查一次,做好监督指导工作。在做好新教师挂钩结对工作的同时,努力实现导师制,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水平与素质。3.实施青蓝工作,着力培养年轻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我们对青年教师实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师徒结对,优质课评比,以及外语、计算机、普通话、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求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开好一门必修课,上好一门选修课,指导好一门活动课。并要求他们认真学习、钻研所教学科的高一到高三的所有教材,必要时参加高三期末考试。对青年教师的要求是: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成为骨干。4.完善名师工程,进一步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多年来,我校涌现出一批县、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这些教师是我校教育教学持续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学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名师来推动,因此,培训更多的教师仍是我校当务之急。我们鼓励有志气、有报负的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当名师,让他们参加各种研讨会、学术交流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为他们申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创造条件。近五年,我们计划再培训特级教师2—3人,盐城市学科带头人15人,教学能手20—25人,不断壮大我校名师队伍。5.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重复教育,要与时俱进,加入学科领域内前沿的东西。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鼓励教师参加高校函授学习,硕士研究生学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将继续定期邀请专家来我校讲学。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继续与盐城师院签定合作协议。每学期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学习、考察2—3次,不断开拓教师的视野。6.着力抓好与华东师大合作举办研究生课程班。我们和华师大课程所签定了教育合作协议书,课程内容有:课程改革、教育心理学、教育前沿理论研究、当代教学理论、教育学原理、教育科研方法、国际教育展望等,由知名教授授课。第一期学员60名,已正式开学。近五年我们准备再举办两期,可望使我校近3/4教师获得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7.除学科类培训以外,着重抓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和英语培训。我们在三方面构建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机制。一是在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构建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机制。40周岁以下的教师以本学期为期限,逐步实现全部用电脑备课的目标,构建并逐步完善共享资料库;二是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及“名师”要带头研究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并逐步加以推广;三是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要开设一节代表自己水平实力的多媒体公开课。继续办好英语特色校,继续聘请外教,继续抓好教职工英语每日一句的培训活动,有条件的教研组开始尝试双语教学,力争近五年我校教师熟练进行双语教学的达百分之十五至二十。8.加强阵地建设,营造教科研氛围。教研处定期编印《教科研文选》,继续向教师们提供鲜活的教育、教学信息。继续编印好校刊《新丰中》,努力为教师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供一个平台。9.完善“三组”教育科研网络。教研处专门设计了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教育科研专题研究表,要求定期汇总,学校及时总结,并做好辐射作用。积极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在教科研工作中的作用,能把教科研的意识渗透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使教科研兴校落到实处。“三组”在教科研中的领域各有不同,教研组侧重教学研究方面,年级组侧重在德育和活动课程研究方面,备课组则是学科研究的基本单位。“三组”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题研究,促进各组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各组每月组织一次读书座谈会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平时“三组”能紧密协作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10.定期组织教学沙龙活动。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教师建立对话交流制度,教学沙龙活动,让教师畅谈开展校本培训的体会,并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进行优势互补,经验共亨,学校及时对沙龙活动情况进行检查与点评。11.抓好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主任、中层干部的专题培训。学校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聘请德育专家、心理学专家以及优秀班主任来校专题讲座,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使班主任工作与时俱进。另外,对教研组长、年级主任、中层干部每月开一次例会,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教科研水平。12.开展十个“一”教科研系列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持续发展。这十个“一”的内容有:每周听一节课、读一本专业书、编一份优秀课堂教案设计、上一堂汇报课、出一份试卷、做一次讲座、发表一篇论文、上一门校本课程、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参加一次高考水平的考试。这些活动把教科研水平和教师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实际工作着手,逐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培养一个高素质的教师群体。13.“书海遨游”假期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要求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