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梁应用培训-广联达内部培训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抗震框架梁的钢筋知识平法梁类型编号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带悬挑楼层框架梁KLxx(xx)、(xxA)或(xxB)屋面框架梁WKLxx(xx)、(xxA)或(xxB)框支梁KZLxx(xx)、(xxA)或(xxB)非框架梁Lxx(xx)、(xxA)或(xxB)悬挑梁XLxx——井字梁JZLxx(xx)、(xxA)或(xxB)注写形式集中标注内容1、梁编号;(必注)2、梁的截面信息;(必注)3、梁的箍筋信息;(必注)4、梁的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必注)5、梁的下部通长筋;(选注)6、梁的侧面纵筋信息;(必注)7、梁顶面标高高差;(选注)梁截面及加腋加腋的标注b*h;Yc1*c2b——表示梁宽h——表示梁高c1——表示腋长c2——表示腋高悬挑梁端部变截面标注b*h1/h2b——表示梁宽h1——表示悬挑梁根部高度h2——表示悬挑梁端部高度梁顶面标高高差梁顶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对于位于结构夹层的梁,则指相对于结构夹层楼面标高的高差;有高差时,须将其写入“()”内,无高差时不注;原位标注的规定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原位标注的纵筋信息中包含集中标注的通长筋信息;当同排纵筋有多种直径时,用“+”号连接当纵筋多余一排时,用“/”将各排隔开;梁下部不伸入支座的钢筋标注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纵筋的数量写到“()”内,并在数量前加“-”号;梁的平面注写实例框架梁钢筋分析(十种)这样看应该很清楚吧梁的钢筋图纸标注6B254/22根贯通筋两根第一排负筋两根第二排负筋截面图上部6根钢筋,两根蓝色的是上部通长筋;粉色的是负筋,我们看到共有2排。下部6根钢筋,分两排,每根钢筋的长度都是相同的抗震楼层框架梁端支座构造此处为梁上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当支支座宽度不足以设置直锚时,须将纵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再弯折,其弯折长度为15d。当支支座宽度满足设置直锚时,其锚固长度为max(0.5hc+5d,laE)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端支座构造KL梁的端支座锚固也分直锚和弯锚两种方式:在非抗震情况下,KL梁纵筋在支座内的锚固既可弯锚(如上图左),也可直锚(如上图右)。弯锚长度为“支座宽度-保护层+15d”,其中,“支座宽度-保护层”必须≥0.4LaE;直锚长度不小于La。2)下部纵筋端支座节点构造下部纵筋的锚固方式与长度同上部纵筋。框架梁中间支座负筋构造此处的上部第一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为ln/3,第二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为ln/4,ln的取值为该支座左右两侧的最大跨的净跨长度。抗震中间支座下部纵筋构造下部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为max(laE,0.5hc+5d)非抗震中间支座下部纵筋构造非抗震KL梁在中间支座处的节点构造分为直锚(如上图左03G101-1第56页)和弯锚(如上图右03G101-1第56页)两种情况。当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内进行锚固时,其锚固长度不小于La;当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内进行直锚时,其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15d,其中“支座宽度-保护层”不小于0.4La跨中位置架立钢筋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架立筋的长度为lnn-2*ln/3+2*150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为0.8LnP29\p54腰筋计算公式:(Ln净跨长)腰筋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2种腰筋(侧面构造钢筋和侧面受扭钢筋)侧面构造钢筋:搭接与锚固都为15D(G)侧面受扭钢筋:搭接与锚固同梁的下部钢筋(N)p24梁的腹板范围及钢筋位置p62如果腹板高度不小于450就需要设腰筋p62拉筋计算公式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p62吊筋和次梁加筋计算公式: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框梁高度800mma=60度=800mma=45度次梁加筋按根数计算(一般每边2根)长度同箍筋长度p62箍筋计算公式:箍筋长度=2*(H-2*25+B-2*25)+(11.9*2+8)d根数计算=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分析8*D的来历分析加密区长度的取值与抗震等级的关系p62p631、上部通长筋长度=L净+2锚固NO直锚锚固=MAXLAE0.5柱宽+5D锚固取值当Lae>=柱宽-CYES弯锚锚固=支座宽-C+15D抗震中间层KL纵向钢筋构造(一~四级抗震)抗震中间层KL纵向钢筋构造(一~四级抗震)2、第一跨左支座负筋L=Ln/3+锚固(同上通筋锚固)3、中间支座上排负筋L=Ln/3+支座宽+Ln/3中间支座下排负筋L=Ln/4+支座宽+Ln/44、下通长筋L=L净+2*锚固(同上通筋锚固)下部钢筋L=L净+锚固1(同上通筋锚固)+锚固2锚固2MAXLAE0.5柱宽+5D5、架立筋L=L净-Ln1/3–Ln2/3+2*1501、上部通长筋长度=L净+2锚固1)锚固=支座宽-C+梁高-C2)锚固=支座宽-C+1.7Lae抗震屋面WKL纵向钢筋构造(一~四级抗震)p371、上部通长筋长度=L净+2锚固1)锚固=支座宽-C+梁高-C2)锚固=支座宽-C+1.7Lae非抗震屋面WKL纵向钢筋构造p37框支梁构造KZL梁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方式为:梁的上部纵筋伸至对边柱纵筋内侧,且水平段长度≥0.4LaE(非抗震为≥0.4La),再弯锚入KZZ内,其弯折长度为“梁高+LaE(非抗震为La)”框支梁非贯通筋构造KZL梁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在03G101-1第67页规定为:≥0.2Ln1(相邻跨较大跨)且≥1.5hb,距离支座边50mm起筋框支柱封顶构造框支柱纵筋锚固:自框支柱边缘算起,弯锚入框支梁或楼层板内=laE(la)。框架梁加腋构造加腋的构造纵筋伸入两侧柱或梁内的长度为laE(la)。L端支座构造当为直形非框架梁时,下部纵筋锚入主梁内:光面钢筋为15d,带肋钢筋为12d;当为弧形非框架梁时,下部纵筋锚入主梁内la,当无法直锚时,伸至主梁对边向上弯折15d。上部纵筋伸至主梁对边向下弯折15d。L端支座负筋构造当为直形非框架梁时,端支座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为lna/5;当为弧形非框架梁时,端支座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为lna/3。L中间支座负筋构造此处的上部第一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为ln/3,如设计出现第二排负筋时,则第二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为ln/4,ln的取值为该支座左右两侧的最大跨的净跨长度。L中间支座下部纵筋构造当为直形非框架梁时,下部纵筋锚入主梁内:光面钢筋为15d,带肋钢筋为12d;当为弧形非框架梁时,下部纵筋锚入主梁内la。L架立筋构造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架立筋的长度为lnn-2*ln/3+2*150井子梁构造井字梁的端节点锚固同非框架梁端节点锚固。施工时,井字梁支座上部钢筋外伸长度的具体数值,梁的几何尺寸与配筋数值详具体工程设计。另外,在纵横两个方向的井字梁相交位置,两根梁位于同一层面钢筋的上下交错关系以及两方向井字梁在该相交处的箍筋布置要求详见具体工程说明。非悬臂的框架梁练习实例绑扎连接,8000一个连接1.上部通长筋,要先判断在两个端支座处的锚固是直锚还是弯锚。2.端支座的负筋也要判断直锚还是弯锚。中间支座的负筋则不需要。注意把负筋的根数从支座处标注的钢筋中分离出来,排数确定好。3.端跨的下部钢筋要判断是直锚还是弯锚。中间跨的下部钢筋都是直锚。上下两排的下部钢筋的长度是一样的。上排2根通长筋和3根负筋,下排1根负筋梁变截面1.屋面框架p61楼层框架梁变截面构造L中间支座节点一高端上部钢筋伸至主梁对边再往下弯折,其弯折长度为15d+c。低端上部纵筋锚入高端梁内,其锚固长度为1.6la。下部钢筋锚固同端节点。L中间支座节点二上部钢筋按1:6的坡度调整连续通过支座。下部钢筋锚固同端节点。L中间支座节点三上部不能连续通过的纵筋伸至对边再往下弯折,其弯折长度为15d。下部纵筋锚固端支座。L中间支座节点四上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下部纵筋按1:6的坡度调整后连续通过支座;也可以分别锚入支座内,其锚固同端节点。悬挑梁的钢筋形状当l4hb时,不将钢筋在端部弯下(即不需要做弯起钢筋)。纯悬挑梁第一排钢筋数量的1/2锚入支座内,外伸至端部再下弯,其弯折长度为=12d。第一排钢筋数量的其余1/2锚入支座内,外伸作为弯起钢筋,弯起钢筋的水平段=10d。上部第二排纵筋外伸长度为0.75l。第一个箍筋距根部支座为50mm。下部纵筋,当为光面钢筋时,锚入支座内15d,当为带肋钢筋时,锚入支座内12d。上部纵筋锚入支座内的长度同非抗震框架梁的端节点。连续梁带悬挑且钢筋不同时上部纵筋不必弯锚入支座内,可以直锚入相邻的梁内,锚古长度为la。其余构造同纯悬挑梁构造。连续梁带悬挑且截面变化钢筋连通时将上部纵筋按1:6调整后连续通过支座。其余构造同纯悬挑梁连续梁带悬挑且钢筋连通时直接将连续梁的上部纵筋外伸至悬挑端,其构造做法同纯悬挑梁。悬挑端与相邻梁跨梁顶标高一致时,上部纵筋连续布置,伸入相邻跨Ln/3(如为第二排纵筋,侧伸入相邻跨Ln/4)带悬挑的框架梁实例要分析悬挑跨的上部钢筋形状通过短跨的负筋用上部钢筋代替此处的负筋由悬挑跨的上部钢筋代替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标注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标注说明基础梁底部非通长筋构造1、下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L0/3且=a,(L0为支座两侧最大跨的跨度值,a=1.2*la+hb+0.5*hc)2、节点区内的箍筋按梁端箍筋设置;3、梁端第一个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为50mm;4、当纵筋采用搭接,在搭接区域内的箍筋间距为min(5*d,100mm)5、不同配置的底部通长筋,应在两毗邻跨中配置较小一跨的跨中连接区域连接;6、当底部筋多于两排时,从第三排起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由设计注明;基础主梁端部外伸构造基础主梁端部无外伸构造梁标高变化时构造节点1、上部第一排钢筋的锚固为:lae’=hc+c(高差)+la,其弯折长度为:Lw=hc+c(高差)+la2、上部第二排纵筋伸至对边,总锚长lae,当直锚(hc-bhc)=la时,可不设弯勾;3、下部第一排纵筋应伸至低标高较高处的梁内满足la;其锚固长度为:la’=hc-bhc+斜长+la,弯折长度为:Lw=斜长+la支座两边梁宽不同构造1、宽出部位的上下第一排纵筋成对连通配置;2、宽出部位的上下第二排纵筋伸至对边,总锚长=la,当直锚=la时,可不设弯勾;基础梁的箍筋布置构造1、当具体设计采用三种箍筋时,第一种配置最高的箍筋(间距最小直径最大)按设计注写的总道数设置在跨两端(在柱与基础主梁结合部位亦附加设置,但不计入总道数),其次向跨内按设计注写的总道数设置第二种配置次高的箍筋,最后将第三种箍筋设置在跨中范围;2、当具体设计未注明时,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外伸部位,以及基础主梁端部节点内按第一种箍筋设置;附加箍筋构造附加吊筋构造1、吊筋高度应根据基础主梁高度推算;2、吊筋顶部平直段与基础主梁顶部总筋净距应满足规范要求,当空间不足时,应置于下一排;3、吊筋范围内(包括基础次梁宽度内)的箍筋照设;侧面纵筋和拉筋构造1、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2、十字相交的基础梁,其侧面构造钢筋锚入交叉梁内15*d,丁字交叉的基础梁,横梁外侧的构造钢筋应贯通,横梁内侧和竖梁两侧的构造纵筋锚入交叉梁内15*d;基础次梁构造1、底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L0/3且=a,(L0为左右宽的最大跨度值,a=1.2*la+hb0.5*bb);2、下部钢筋锚入基础主梁内la,当无法直锚时弯折;3、上部钢筋锚入基础主梁内为:max(12*d,bb/2);4、基础次梁端部第一道箍筋距基础主梁边50开始布置;基础次梁端部外伸构造1、梁上部第一纵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