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供参考1/25六年级音乐黄河颂教案(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六年级音乐黄河颂教案(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黄河颂》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好文档,供参考2/25言美和意境美。(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教学步骤:一、引入,激发: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好文档,供参考3/25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观看屏幕显示图片,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1、词作者——光未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传唱。1939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这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2、作品简介:《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宏气势后创作的。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好文档,供参考4/25“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雄姿,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3、曲作者——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三、学习课文:(一)、听——整体感知:1、听课文《黄河颂》。2、听歌曲《黄河颂》。3、请问:听配图朗读和歌曲后,你有何感受?4、词语认读、理解、识记学习:巅(diān)狂澜(lán)哺育(bǔ)澎湃(p?ng)(pài)好文档,供参考5/25滋长(zī)浊流(zhuó)一泻万丈(xia)体魄(pò)屏障(píng)(zhàng)5、讨论交流,感知内容:这首歌词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分为三个部分:朗诵词为序曲,展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部分分为望黄河;颂黄河。末尾激励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二)、读——欣赏体会: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提问: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体会思想感情:(1)、哪一个字统领了望黄河部分?(“望”字统领)(2)、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这些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分别从近镜头、俯瞰全景,纵向,横向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3)、作者通过这些景象描写,展现了黄河怎样的气势?(波澜壮阔)好文档,供参考6/25(4)、作者从哪些方面去颂黄河的?突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地理优势;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精神价值)(5)、歌词中三个“啊”字对“颂”黄河起什么作用?(是感情高亢昂扬的标志,又是歌颂意思的转换和划分。由实到虚,层层推进,文气跌宕起伏。)(6)、从黄河的身上,我们学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伟大而坚强)(三)、诵——品味探究:方法步骤:学生自己大声朗诵——朗读比赛——集体朗读。1、品味语言:指出你最喜欢的或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说说理由。2、质疑探究:(1)根据你的体验,说说你对黄河是“摇篮”,是“屏障”的理解?(黄河是华夏文化分发源地,黄河养育了华夏儿女;黄河地理优越,靠着它,中华儿女曾抵御了许多外族的入侵。)好文档,供参考7/25(2)“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其中的“千万条铁的臂膀”是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指黄河支流。这句话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四)、背——体验反思:1、你觉得我们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品质?2、如果你站在黄河边,望着气势磅礴的黄河,你最想说些什么?(五)、延伸拓展:1、你知道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哪些?请说给大家共赏。2、欣赏歌曲,谈感受:《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3、观看录像:《黄河是如何变“坏”的。rm?》,自由发言谈感想。四、布置作业:在班上举办一次《黄河颂》歌唱比赛或《黄河颂》朗诵比赛。《黄河颂》教案【第二篇】好文档,供参考8/25指导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3、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2.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好文档,供参考9/25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内涵教学突破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播放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法指导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教学流程一、导入有一些流行歌曲,我们非常喜欢像《老鼠爱大米》,但有一些老歌,虽年代久远,却富有生命力。激励一代好文档,供参考10/25又一代后人。今天,咱们就一起学这样一首老歌《黄》,打开课本256页。二、黄河本事知多少说到黄河,我想咱们先回顾一下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出示黄河咆哮奔腾的动画——看了图片,你能从诗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词语吗?三、了解背景通文意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好文档,供参考11/25风行全国。四、诗海畅游读为先诗海畅游读为先,而要读好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请看大屏幕,齐读一遍,找出错误的读音。山巅diǎn哺pǔ育澎pén湃狂澜lán赞zhàn歌发源yuán屏嶂zhàng浊zú流滋zī长气魄pò劈pì成宛wǎn转诵读指导: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这首诗歌应注意些什么?(一)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好文档,供参考12/25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A、语调激昂、感情豪迈。B、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C、注意适当的停顿、语速。(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三)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好文档,供参考13/25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2,时代背景的把握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4,调节自己的感情。更多……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五、感知品析作评点(一)自主质疑:(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活动:思考交流)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启示):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3、歌词中“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合作探究:好文档,供参考14/25[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活动:从上述问题入手,师生互动,解决疑难。)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