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报告【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互联网金融报告”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2013-2014互联网金融报告2011-2013年互联网金融领域共发生90起投资事件,涉及企业78家,其中约40家企业为天使投资或首轮融资。从时间序列来看,2013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对比2012年,该领域投资案例数增长率为64%。虽然获得融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数据跟2011年相比出现明显下降,但今年各细分领域都有企业获得融资。随着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稳健发展,P2P模式在中国的起起伏伏,互联网金融使传统金融边界日渐模糊。金融网销、互联网小贷、虚拟货币、理财APP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金融行业。传统金融积弊为互联网提供了创新的基础,互联网则在继续传统金融盈利模式的基础上创新了传统金融行业。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2014年则是互联网金融爆发年。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规模已达亿元,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公墓基金;平安在2014年1月推出集理财、生活服务管理与一体软件“壹钱包”,这些事件都集中在金融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政策出台前,具有关键意义,预示了互联网金融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2011-2013年互联网金融领域共发生90起投资事件,涉及企业78家,其中约40家企业为天使投资或首轮融资。从时间序列来看,2013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对比2012年,该领域投资案例数增长率为64%。虽然获得融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数据跟2011年相比出现明显下降,但今年各细分领域都有企业获得融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贷、众筹融资将替代传统的支付业务、存贷款业务、证券业务。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迅速崛起,给传统金融领域带来新变化。第三方支付、P2P、线上融资、网络保险、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业务蓬勃发展。新的竞争环境下,金融业的传统格局能否被打破,互联网金融是否会代替商业银行形成新的金融格局,这些似乎都在考验着传统金融业的变革能力与互联网金融的风控能力。传统支付业务由第三方支付和手机支付业务替代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及其与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6169亿美元。手机支付系统M-Pesa在肯尼亚的汇款业务已超过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且已覆盖存贷款等基金金融服务,而且它并未由商业银行运营。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速度也同样惊人,据统计,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万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第三方移动市场交易规模达亿元。网贷业务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正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未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而互联网的用户聚合和高速传播的特点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从而促使资金供需双方都是个人的投融资模式成为可能。截至2012年10月,美国最大的P2P信贷公司LendingClub公司自2007年成立起共完成了万次交易,涉及金额近10亿美元;美国首家P2P信贷公司Prosper也完成了超过万次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涉及金额亿美元,每年的增长一倍以上,利息的浮动空间为%-%,违约率为%-10%。我国P2P信贷公司的诞生和发展基本与世界同步。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P2P信贷公司总共超过300家,行业交易总量高达200多亿元,其中排名靠前的15家P2P类网站交易额占到整个行业的45%左右,接近70亿元交易额。91金融超市、宜信等网络贷款平台都是提供此类服务的代表性平台。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众筹是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是最近两年国外最热门的创业方向之一。Kickstarter是“众筹”模式的代名词。2012年4月,美国通过JOBS法案(JumpstartOurBusineStartupsAct),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这使得众筹融资替代部分传统证券业务成为可能。根据《福布斯》杂志的数据,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全球范围内的众筹融资网站已经达到1500多家。我国以51资金项目网为例,虽然它不是最早以众筹概念出现的网站,但却是最先以信息匹配为特征搭建成功的一个平台。截至目前,该网站已为120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成功,融资总额高达30亿元。与90年代美国互联网企业相比,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存在两个优势:1、“移动互联网”相较“固定互联网”,客户粘性更高。90年代美国互联网是以固定互联网的形式快速发展起来的。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内互联网的客户粘性好于90年代美国,作为销售平台的优势更大。2、“社交平台”相较“单一网页”,用户粘性更高:与之前网络主要提供单一的网页相比,如今的互联网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已发展成为“社交平台”的概念,普通用户每天浏览时间更长。更高的客户粘性有助于国内互联网金融在某些领域市场份额更高。此前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未能做大,也有客户平台不够大的原因。目前国内互联网平台相比之下客户粘性更高,平台优势更大;尽管互联网从事复杂的金融业务仍较为困难,但从事一些简单的金融业务,如保险中车险、意外险、券商中传统经纪业务等,很可能利用其更大的平台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单纯互联网仍难以从事复杂的金融业务,难对传统金融企业造成大冲击。尽管国内互联网的客户粘性或将好于90年代美国互联网企业;但互联网从事金融业务的本质问题:1)缺乏专业人才,难以从事复杂的金融业务;2)缺乏产品开发能力,只能销售其他公司的产品。未来发展依然面临瓶颈,尚无法巅覆传统金融企业。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互联网业、金融业和电子商务业之间的划界日渐模糊,行业融合深化,已经形成“互联网金融”蓝海,市场前景巨大。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传统商业银行若要巩固自身地位以在新的竞争格局中保持独断地位,须制定出一系列政策。首先,改变经营理念,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转变。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得以迅速发展,追根溯源得益于用户满意度。新金融模式凭借互联网平台的优势,针对客户快速变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使其比较有效地占有客户信息。故传统银行应加快转变服务意识,摒弃原有的推销式经营模式。根据客户细分,提供金融产品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定制化部署,使客户可以自主决定在诸多移动金融服务中的个性选择和灵活下载,从而最大化用户体验。其次,要从经营方式上谋变,深度拓展服务渠道,实现物理营销渠道和互联网虚拟营销渠道的有机结合。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从以往前后台分离、集约化管理模式中跳脱出来,逐步转向一体化运营,将客户营销、产品定制、风险管控、财务处理等集中到IT层面统一设计。但同时,实体银行具有的包括资金实力雄厚、认知和诚信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等,仍是互联网不可比拟的。物理银行与互联网银行如何更好整合、良性并行,传统银行应仔细筹划布局。再次,要从业务体系上谋变,提供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能力促使它能较快切入到某一具体金融领域,但经验匮乏,使它短期内还不能与各类金融产品交错组合。互联网的这种短板恰恰是银行业长久以来积累的业务优势。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创新,将现有业务条线与在线金融中心、移动金融、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平台等新兴技术模式加以整合,以最终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实现“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最后,要从战略导向上谋变,实现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有益合作,而非恶性竞争关系。商业银行要重新认识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其自身的关系。比如阿里小贷的成功得益于其拥有的海量客户数据信息。大数据时代,一方面要推进银行本身的数据驱动发展方式,另一方面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把控,从而实现二者互利共存的“竞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