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优秀8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优秀8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感受作者在草地上玩耍的欢快以及对草地的喜爱之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难点1、能够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种子时的情形,能够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2、通过朗读课文,表达出作者在草地上玩耍的欢快及对草地的喜爱之情。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感受作者在草地上玩耍的欢快,体会作者对草地的喜爱之情。教具准备蒲公英的图片及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过吗?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样的?2、他们在草地上玩儿些什么呢?3、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草地是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自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借助读音读。2、指名读课文,指导学习生字、新词。3、投影出示生字新词。(1)自读、抽读、指名读。(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3)指导学生读音,培养学生识字习惯。(4)指导书写。(5)学生书写,注意纠正。(6)巩固检查。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初读感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文中那片草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生思考、讨论后,全班交流。2、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感受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口头填空。()的草地2、自然过渡: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了。二、自读讨论1、各自轻声读课文。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题答案。3、设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精读解疑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1)观看录像,生感受。(2)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的情景。2、朗读第二自然段。(1)思考:图中两个孩子分别是谁?(2)介绍有关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3、那一天,“我”去钓鱼,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从而“我”对蒲公英地感情又有什么变化?(1)齐读第四自然段。(2)文中的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样说恰当吗?为什么?四、汇报成果1、分小组汇报。2、全班汇报。3、拓展活动。(双休日活动)参考资料,少熬夜!五、总结课文。1、朗读课文。2、小结引申。板书设计2金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快乐开合金绿色色蒲公英《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二篇】教材内容:《金色的草地》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课(需二个课时)教材分析: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并在这种快乐中无意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学情分析:通过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使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理念: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个性化阅读”为核心。让学生在充分诵读、熟读精思、切己体察、潜心品评、多元解读,甚至在修改文本等“读书”活动中,与文本对话,与他人交流。通过引导学生“读自己的书”——参考资料,少熬夜!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疑惑,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共通有无、互相启迪。力求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对话中、合作中、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教学重、难点: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大家一定见过草地吧,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在草地上玩过吗?都玩什么游戏呢?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金色的草地二、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3、检查自读情况。4、解决不理解的字词。5、你见过蒲公英吗?三、理解感悟,朗读指导。1、再读课文。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交流汇报。交流重点: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2)、“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a)“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哪些变化?(b)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参考资料,少熬夜!3)、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3、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4、你平时喜欢花草吗?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三、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摘蒲公英”游戏:把蒲公英状的生字卡片认读后,贴在黑板上,师读词语,指名学生上台取卡片,并领读2遍。这朵“蒲公英”就作为学生的奖励。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3、指名演一演:兄弟俩玩耍的情景。4、指名述说草地变色的原因。二、总结课文,升华情感1、读第四自然段。2、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3、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你怎么理解?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拓展延伸1、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快画一画,与同学交流一下吧!2、学生画画。3、成果汇报。四、写字指导1、默读田字格中的生字,想象用什么办法记住。2、全班交流。3、教师着重指导“耍、绒、瓣、察、假”。4、学生练习写字。《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三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钓、拢”两个生字,会写课后“耍、装、劲、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原因。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4.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味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2.体会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难点:能体会到课文描写的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三、教学策略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教师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2.多媒体情景法: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设悬导入新课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蒲公英,请学生们欣赏。3.导语: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金色的草地。参考资料,少熬夜!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3.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作者是谁?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设计意图读通文本是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三)理解课文,品悟作者情感1.营造氛围,感受草地之美。(1)出示图片,谁能借助朗读把大家带入这金色的草地?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配乐出示一组图片。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开了,放眼望去,布满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小鸟飞来了,蝴蝶飞来了,空中弥漫着青草的香气飘飞着蒲公英柔嫩的绒毛。那绒毛轻轻地贴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头发上,亲吻着我们的面颊……小朋友,这时,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呢?(3)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2.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参考资料,少熬夜!预设1: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很有趣。(1)朗读第2自然段。(2)抓住描写哥俩神情的词语“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3)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4)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预设2:观察草地的变化很有趣。(1)默读课文3自然段,看看他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并出示蒲公英变化表,按课文内容填完整。时间早晨中午傍晚第二天早上草地颜色绿色花的颜色(2)草地的颜色会变化,这是多么有趣的发现啊!朗读第3自然段。3.读演结合,探究草地变化之谜。(1)出示蒲公英张开和合拢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