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赵群筠找回研修的主体——指向教师执教能力的实践研修“我们”调查教师的需求“我们”认真选择研究主题“我们”精心策划活动过程“我们”关注活动生成教师培训都有一个必须突破的“门”,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教师是怎样实现学习的?”改进教师研修活动有一个必须的行动,那就是“找寻教师研修的主体”。我们可以做什么?培训讲习研讨交流听课评课教学评比常见活动形式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质量分析论坛报告教研活动的传统与问题老师喜欢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内容实用,贴近实际,切合教师水平现场体验,灵感交流,易于模仿迁移角色自由,话语主动,便于真实参与教研活动的合理机制教研活动的传统与问题为什么有些教研活动效果平平?重展示,轻研究,缺乏问题意识重预设,轻生成,错失研究时机重接受,轻参与,流于单向授递重模仿,轻机制,关注表面处理重“输血”,轻“造血”,忽略学会学习教研活动的问题剖析教研活动的传统与问题教研活动应为不同层次的老师提供合理结构的知识资源,并促使老师学会教学(形成教学专长)学会反思(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本领)学会积累(获得专业成长经验和个人教育智慧)教研活动的传统与问题学校教研组的功能与研修机制第三十一条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等教师研修组织,要在履行管理职能的同时,突出研修功能,建立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机制,构建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研修文化。第三十三条简化教师研究的形式化要求,引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和提炼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进行动。通过教育实际问题的反思、研究与改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第三十二条教师研修的重点是执教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研修活动要重视引导教师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规范,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研修的内容包括解读课标和教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学习诊断、学业辅导、过程性评价、考试命题研究等。——《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一、从教师最需要的地方入手从聚焦课堂到关注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作业使用者的身份看作业阅读推介体会读者编写教参体会编者体验课堂作为学生的你课堂诊析作为同行的你编制布置作业的老师以应试的学生的身份看测验作业作业评析设计研究命题的老师测验测验分析编制作为教师的你独立备课体会教者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现素描实录式评课对话追问式评课诊断建议式评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指导课(一)备课(解读课标和教材、教学设计)二、以教师最习惯的方式与他们交流1.对教学参考和教学资源的依赖性2.过于突出教师的解读,而忽略了学生的体验3.教学设计中过多的挖掘和链接,学习思考难以充分展开4.教师的学科视野相对狭窄6.异化的集体备课没有起到研讨交流的作用5.教材本身的功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独立备课”将课标、教材解读进行到底上午8:30—10:00分别独立构思课堂框架,形成一次教案10:00—11:00讨论交流与点评11:00—11:30分别改进自己的教案,形成二次教案下午开放网络,允许搜索,并提供该课文的部分资源,供教师钻研浏览对照资料,分别思考改进教案,形成三次教案晚上就三次教案的形成及资料浏览中的启发之处,写一篇千字的体会。以“自我”的角色进入文本以“非我”的角色进入文本适当地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有选择地选用相关材料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读“厚”再把教材教“薄”备课小结(二)课堂教学以实际的行动来诠释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寻找课堂体验,研磨现场教学处理,提高教学实现能力课堂教学三道“坎”一是深入解读课标和教材二是把解读转化为教学设计三是把教学设计展开为具体的、丰富的教学活动1)以“同课异构”,让教师进课堂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上午听四位老师的异构课下午讨论分析课文的教学处理,形成共同教案,推选两位“同课同构”的任教者2)以“同课同构”,观察研究课堂教学的实现上午两位老师同课同构上课,指导者按相同教案上下水课;下午交流课堂观察情况,分析教学实现的方法同步书记员整理教研过程记录,撰写教研案例;其他老师分别撰写课堂研究体会“同课异构”关注教学设计能力强调了老师文本解读的个性和教学设计能力,执教者在相互碰撞中激发灵感,并收获启发。“同课同构”——教学实现能力的提高“同课同构”的教研形式更多的是关注了课堂教学能力的呈现和提升,追深了教学设计的“动态落实”曲线过程。“上同课异构难,上同课同构更难,跟特级教师上同一个教案难上加难”。义乌陈仙华“第一次听赵老师上《春酒》的时候,是用仰望的姿态看特级教师,虽然精彩,但觉难以企及。而这次则感觉很亲近,很实用。我的教学设计的很多疑惑点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不是展示课,更不是表演课,而是常态课,研究课。这体现了赵老师的一个观点:让自己从“时装秀”向“裁剪师”过渡。”长兴邱荣珍三节精彩的课完美地演绎了同构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同课同构比同课异构更有挑战性、可比性。一样的教案,相同的课件,原本我认为是简单的三次重复,心中有些不以为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环境,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主体,师生之间又存在一个相互反馈的过程。所以预设仅仅就是预设,无法调控整个课堂。虽然大家的“主流”过程是一致的,但对于细节的处理就得依靠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三节课都是真实的课,没有演、没有秀。作为听课的老师就感觉离自己很近,自己平时的表现也就投影在执教者的身上,这样的听课、评课,收益的不仅仅是当局者,更有我们这些“旁观者”。同课同构,爱上你没道理!——四川青川县青溪中学贾友琼C渗流9月27日~10月7:汪远老师自主备课;10月8日:汪远老师会同六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10月9日~10月13:在区教研员指导,完善教学设计;10月13日~10月14:两位执教教师交流教学流程。10月14日:同课同构推选2-3位老师,用同一教案,在3个班级依次执教。课堂观摩指定文本教师独立解读文本,初拟教案课后反思,撰写研课报告集体研究文本,讨论设计思路形成3个典型的教学设计方案3个小组分别深研文本、资源和学情,推选上课教师,完成教案课堂观摩会诊式研讨撰写观课分析,完善教学设计选择确定一个较佳教学设计会诊式研讨同课异构同课同构作业布置将老师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研究七年级、八年级下册的某一单元的各两本练习册,思考完成四项任务。①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透视作业意图;②研究作业的有效性和优劣性;③梳理有效作业的特点;④思考如何设计、整合作业。(三)学生学习指导(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学习诊断、学业辅导、过程性评价、考试命题研究)引导老师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到关注学生的“学”现场作业设计根据现场提供的语篇,独立设计随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并写出作业设计意图,然后交流、讨论和点评。活动之后,将讨论生成的观点、建议整理汇总成研究报告,并分别撰写自己的研究体会。“现场作业设计”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任务。老师们过去从未接触过这种教研形式。它考量老师对文本的把握,以及学习点的捕捉、习题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一个难熬的半天,但是我经历了,尝试了,更让我学了很多懂了很多。虽然这次作业设计比赛已经结束了,但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作业设计才刚刚开始。(杭州市和睦中学王蓓)作业诊断:紧密联系教师工作实践的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间地带”的知识与技能。5人——15份作业——5小时——一次兴师动众的作业批改纵观整个“作业诊断”的实践过程,我发现:15份作业,5位老师花了30分钟进行批改和统计归类;又花了60分钟进行优劣甄别,借着又花了将近90分钟进行错误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各自又回去花不少于2小时整理文字材料。这样看来似乎有点“小题大作”。其实不然,在这个“5个小时”里我们静下心来所做的这番研究,给于我们自己的惊醒和震撼甚至超过了之前十年间我们批改作业时所积累的东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师要养成自觉进行作业诊断的习惯,也要提升正确诊断学生作业的能力,唯其如此,我们师生才能真正地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创造“轻负高效”的语文课堂。我想,这样理想的境界,一定会实现!(长兴县洪桥逸夫中学赵小丽)让作业有意图,让学习有意义——改进寒假作业的研究与行动分别设计明确作业意图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提出本年级本学科的寒假作业设想,形成作业形式及内容的初稿,并阐释设计意图及可行性。集体交流完善作业方案1月27日,学校召集备课组长与教研组长,召开寒假作业设计交流会。请各备课组长分别介绍本备课组的作业方案,并阐释作业设计的意图;邀请专家对作业一一点评分析,并组织学科研究小组成员对作业设计进行评分,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2011年1月27日,在期末教研组备课会议中,各备课组展示和交流所设计的寒假作业,聘请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专家打分,从适量性、可行性、有效性、可测性四个方面进行判断。精心反馈组织作业交流2月14日,学生返校,上交各科作业。各学科老师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反馈;总结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同时,部分作业内容在班级中进行学生间的交流,相互学习。老师认真批改和反馈反思研究展示作业成果2月27日和28日,学校以座谈的方式,请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倾听学生对寒假作业的感受及看法,并让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各学科年级备课组精选优秀、有价值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同时根据学生作业反馈情况进行相应的反思总结,以在作业成果交流会上发言。。2011年2月21日,参加评比的各小组提交学生完成寒假作业情况的登记表格及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可以是作业资料,照片资料、作品资料电子资料等等。•2011年2月21-28日,召开学生座谈会•2011年3月2、3日利用教研组活动进行反馈3月2日(周三)文科组的“学生寒假作业的展示、反馈、汇报与反思”3月3日(周四)理科组的“学生寒假作业的展示、反馈、汇报与反思”寒假作业将评出优胜奖6个。根据寒假作业的设计、上报寒假作业的完成资料、学生的问卷调查所反应情况进行评奖和奖励。各模块在评奖中所占的比例:•寒假作业的设计30%•上报寒假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反馈情况30%•学生的问卷调查40%与专家的交流1)让老师在长假作业的设计中有目的,有思考并形成了论文。姜雪芳和杨晓迪有关作业设计的论文在4月份的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江建红的《让作业飞一会儿》刊登在《教育信息报》《建立高效科学的语文作业模式》获2011年度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刘俏芬、姜雪芳、杨晓迪老师的论文并刊登在《浙江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2)通过寒假作业的设计——布置——反馈——交流一系列体验活动中,老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有提高。3)《教育信息报》就我校寒假作业的设计和反馈两次校本研修活动在头版进行了报道。增加了我校的美誉度。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作业的诊断性。作为我校省级课题:《提高初中教师诊断及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的校本教研》中又一个切入点:如何在作业的布置和反馈中,提高老师对学生的教学诊断能力。从而提升我们老师的教学有效性。我们的收获和思考:命题研究教学情景一: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有一天,教务主任准备听一位语文老师的课,这位老师对教务主任说:“真不好意思,今天是试卷讲评课,没什么好听的,改天再请你来听吧。”问题:试卷讲评课,真的没什么好听吗?情景二: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发现一部分老师以张贴试卷的方式来代替试卷分析课的教案设计,有的在试卷上做上答案,有的干脆贴上一张空白试卷了事。问题:试卷讲评真的不用备课了吗?情景三:一次月考后,一位语文教师拿着一份试题卷和一份答案卷匆匆走进教室,把批阅过的试卷发下以后,这位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选择题的答案,叫学生对照一下,把错的订正过来。然后这位老师把几个阅读分析题的答案原原本本地报了一遍,让学生进行补充和修正,最后又把班中得分最高的学生作文读了一遍,说:“作文这样写才好。”——这就是一次试卷讲评,整个过程只用了25分钟。问题:这样的试卷讲评方式有效吗?一是认为试卷讲评课不同与其它类型的课;二是认为试卷讲评用不着备课;三是认为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