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师个人事迹材料范例【汇集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最美医师个人事迹材料范例【汇集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最美医师个人事迹材料【第一篇】谭国姣,女,48岁,副主任医师,衡东县人民医院一内科主任,衡阳市医学会代谢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衡东县卫生系列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衡东县“最美湘女”.27年来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技术,良好的道德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患者的认可和社会大众的好评。敢于担当医德高。1991年,谭国姣同志从衡阳医学院毕业,至今已在衡东县人民医院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了二十七载。她热爱医疗卫生事业,任劳任怨。她从一名西医临床医生做起,脚踏实地,待病人如同亲人般体贴周到:经常亲自陪同危重病人做检查、抬担架;力争以最少的开支使病人达到最好的疗效,甚至无条件为贫困病患送医送药。在这个经济高度发展、医患关系高度紧张时代,她的高尚医德口口相传,深得广大患者的赞誉与信赖,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与认可:一是敢于“拒”,从不收受红包,拒绝请吃;二是敢于“推”,对于那些限于本院医疗条件和自己医疗技术而几乎没有把握治好的病人,则主动联系上级医院,送上级医院治疗,尽可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三是敢于“担”,对于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对于自己有相当把握的病情,则坚决果断精心组织,敢冒风险,积极采取措施。2016年6月2日下午5点左右,我县石湾居民陈金龙以“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入院,当时他的病情相当凶险,根据病情必须马上予以“溶栓”治疗,当时只有病人老伴一人陪伴,在选择送上级医院和立即“溶栓”治疗上举棋不定,她第一时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家属讲解病情的危险性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后,亲自坐镇组织指挥抢救,带领本科全体医生历时8个小时的紧张抢救,终于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勤于钻研医术好。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克服家庭负担重,年龄偏大带来的记忆衰退等不利因素,努力学习新的医学知识。2000年,她被派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修神经内科,被评为优秀进修学员。每年订阅多种医学期刊进行研读,经常挤出休息时间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培训提高班,不断充电,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由于业务能力突出,理论基础扎实,她数次代表衡东县人民医院参加医学竞赛,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全市“三基”竞赛优胜奖、全县“三基”竞赛一等奖、全县卫生系统首届卫生法规与政策知识竞赛优胜奖、医院院感知识竞赛二等奖,并多次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她善于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钻研科研,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也收获颇丰,她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9篇心血管医学论文,其中:《颈椎穿刺118例体会》在《临床荟萃》中出版,《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致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1例临床分析》在医学权威刊物《中国医师杂志》上发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分析》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误诊学杂志》上发表。谭国姣同志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绩,她从医二十七年来从未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病历和医嘱多次受到市检查团、专家组的称赞。她所负责的许多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时,她都不会退缩,夜以继日守在科室,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力争让每一位病人转危为安。2003年,退休教师刘建烈因为神志不清、呕吐、偏瘫住院治疗,期间经湘雅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断为“脑瘤”并建议回家,但她没有放弃,为病人精心制定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症状得到缓解,目前仍然健在,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精于管理团队强。她2004年被任命为科室副主任、2015年担任科室主任。她担任一内科副主任以来,在各方面条件有限情况下,科室发展遇到困难时,她并没有抱怨,而是积极协助科主任有条不紊的安排工作,耐心安抚住院患者,并没有因为条件限制就降低医疗水平,而是“勤”字当先,处处以身作则,以科室为家、以院为家,致力于整个科室业务水平的提高,经常带领科室医生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使科室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她注重传、帮、带、教,指导年轻医生开展腰穿、胸穿、心包穿刺术、脑脊液置换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等等。整个科室精诚团结,打造了一流的医疗团队,在医院举行的各种理论与操作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2016年衡阳市病历书写比赛中,代表衡东县人民医院获得全市第二名,学科水平在全市位列前茅。治愈出院的患者不计其数,科室医护人员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大音希声,大爱无痕”,谭国姣同志在27载行医生涯中,用她崇高的医德仁心、积极的开拓进取、高昂的敬业爱岗热情和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化作了对这八个字的最好诠释。最美医师个人事迹材料【第二篇】黄炜同志,骨一科主任、主任医师。1994年7月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骨伤系,同年8月在齐河县中医院骨伤科工作。在临床工作中,他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优势的路线。在骨伤科常见的治疗过程中,尽量应用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技术,已成熟的应用牵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中药、功能康复等中医医疗技术特色疗法。对于需要手术的病人,能够熟练开展四肢骨折、关节骨折、胸腰椎骨折、骨盆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以及各种保髋保膝手术。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黄炜同志积极参加抗击新冠疫情各项工作。出于对工作、对医院、对病人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主动请缨,始终为疫情防治尽心尽力,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往往白天、晚上连轴转,一边参与疫情防治工作,一边正常工作,做到疫情防治与日常工作两不误,圆满的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黄炜同志积极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国内、省内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精医求精,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及能力,更好为广大患者尽心尽力服务。最美医师个人事迹材料【第三篇】1月24日,荆州一医主治医师王道亮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医疗人员,第一轮换岗后,刚解除隔离观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动请战,重返抗击疫情第一线。疫情当前,使命必达。王道亮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一个念头:救人“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紧急处理,患者会很快出现心跳骤停。”王道亮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给患者开始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抢救,随着急救药物开始起效,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转危为安。抢救时空气中的气溶胶密度较大,暴露的危险更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大幅度的动作可能会导致防护服的破损。面对危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抢救患者,必须争分多秒。在抢救之前,王道亮设想过万一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怎样做,然而真正操作起来,这种担心早被抛到脑后,“光想着怎么救人了。”好在一切顺利,没有发生意外。这样惊心动魄,与死神抗争的场景无时无刻不在隔离病房内上演,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是工作日常,半夜起来抢救患者更是习以为常。一种态度:责任每天早上8点王道亮都会准时穿上防护装备。查房时,王道亮都问的特别细,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体温、咳嗽等症状,年龄、基础疾病,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等等,进而做出判断。对确诊患者,王道亮责任就是执行新冠肺炎专家组治疗方案。患者个体差异很大,有的症状轻,有的危重,有的恢复快,有的迟迟不见慢,有的还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医疗团队采用综合疗法和个性化治疗,确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这既是为患者负责,也是为患者家庭和社会负责,把好治疗最后一道关口,让患者顺利康复,安全回归家庭和社会。”王道亮说,这就是战“疫”医生必须承担起的特殊的责任,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一线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都很年轻,也更辛苦,夜班8个小时,不能休息,特别困时,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一个信念:担当“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但是出于医生的职责,生命相托,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托得住。必须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担当有责任去尽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经1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节奏全部打乱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爱人在安排。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没有休息日。他说经过这次实战有了隔离病房工作的经验,比如穿脱防护服、怎样对病人检查治疗等。按照要求,出隔离病房后需医学隔离观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请再次进入隔离病房。他希望,现在没有新增病例,按照这样的节奏持续,疫情早日结束。疫情结束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将手里没有完成的手术做完。最美医师个人事迹材料【第四篇】李胜光同志,中共党员,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方法,提倡对病人设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创伤脊柱关节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论文5篇,主编1部,副主编1部,获得专利2项,德州市二级科研成果1个。2021年3月28日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70多岁的陈大娘满脸喜悦的从齐河县中医院出院了。陈大娘患有膝关节痛多年,经过理疗、药物等保守疗法治疗,疗效欠佳。3月19日她慕名来到齐河县中医院找到李胜光同志诊治,经过详细问诊及仔细查体,结合X光片和CT片确诊陈大娘患有右膝骨性关节炎,拟行手术治疗。通过严谨的术前准备,李胜光同志亲自给她进行了规范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后第二天陈大娘没有明显的疼痛,能下地行走,她长期的痛苦也一扫而光。此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顺利实施标志着李胜光同志在自己的医疗体系中又跨过了一个里程碑。之前,他已能够很成熟的完成人工骨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经皮椎体骨水泥注射后凸成形术、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开窗下椎间盘切除术、腰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以及四肢骨折手术等,在临床上都收到了优良的疗效。同时,他结合中医药技术在使病人更快更彻底康复,追求标本兼治,治病求本。近几年来,李胜光同志带领团队秉承“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时刻站在专业前沿还在手术切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及时学习最新研究成果,大胆尝试和创新,给患者减少了创伤,使骨折复位更加良好,固定更加牢固,能够使患者在最早的时间内进行功能锻炼,最大程度的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使患者收获更好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