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资格培训)XXXX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P3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没有形成独立学科体系,缺乏科学依据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有:《论语》、《孟子》、《礼记》、《四书集注》等经典。•孔子《论语》有关教育的著作P4“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朱熹解释:愤——“心求通而不得”悱——“口欲言而不能”•战国末期思孟学派《学记》世界最早教育专著“教学相长”P4-5“禁于未发之谓豫”“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2.西方古代教育思想P6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理想国》和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希腊三杰”•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也被译为《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二)创立阶段•形成独立学科体系不同流派的教育理论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泛智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论证班级授课制•1693年英国洛克《教育漫话》•1762年法国卢梭《爱弥儿》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其自然,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提出了著名的教学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三)发展阶段多元发展时期、不同的教育流派•1.实验教育学德国教育家梅伊曼•2.实用主义教育学20世纪初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针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主张。•三中心:赫尔巴特杜威教师学生课堂活动教材经验(传统教育学派)(现代教育学派)•3.文化教育学研究的重点是教育哲学方面的问题,很少论述具体的教学问题•4.结构主义教育思想1960年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课程结构化——重视知识结构的学习提倡“从发现中学习”•5.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发展的,是学习者内在建构的,且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同时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6.终身教育思想法国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主要特点:(1)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2)终身教育思想提倡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整体性。终身教育应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综合,即人在其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和培养的综合。(3)终身教育采取有利于学习的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人置身于广泛的学习领域之中,并且拥有广阔的选择余地。(4)终身教育思想注重教育的民主化,即教育机会均等第二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分析(一)教育词义溯源P1中国:字源:甲骨文《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西方:P2拉丁文“educēre”是引导和启发之意。在西方,很多教育家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由内而外引发出来。(二)教育的定义P1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论P14【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及人类社会之外,动物也有,其产生是由于动物的本能。•进步及局限:它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从神话走向科学解释。但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没能区分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的区别。(二)心理起源论【美】心理学家孟禄•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进步与局限:他看到人与动物的区别,但是他把模仿看成是遗传性,不具有文化与社会性。(三)劳动起源论前苏联教育理论界观点: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三、教育的发展P15(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第一,教育融合在生产、生活过程之中第二,教育内容、手段的原始性、简单性(二)古代社会的教育P16(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第一,有专门的教育机构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学习内容是统治术、战争术、外交术等如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轻视劳动。例如樊迟问稼;欧洲奴隶社会斯巴达重体能训练,雅典重书、写、算教育内容。五艺四书五经•唐代的学制系统•国子学三品以上•太学专修儒经五品以上•四门学七品以上•律学•算学专科学校八品及其以下•书学•崇文馆贵族学校•弘文馆兼有行政、研究、教学职能(三)现代社会的教育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第二,普及义务教育第三,多样性与综合性(四)当代社会的教育P18第一,教育全民化第二,教育民主化第三,教育信息化第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五,教育的个性化第二章教育与发展•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节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二、教育与社会政治•三、教育与社会文化•四、教育与社会人口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状况对教育的影响1.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影响教育投入,进而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2.经济体制的类型影响着教育体制3.产业结构的状况影响着教育的专业结构4.劳动力的素质结构影响学校教育结构和课程设置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P26人才作用1.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2.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3.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4.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二、教育与社会政治发展(一)政治体制对教育的影响P281.政治体制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体制制约着不同社会阶层的受教育权3.政治体制决定国家的教育目的4.政治权力影响和决定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解释(二)教育对政治变革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为政治的稳定和变革制造一定的舆论3.教育促进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4.实施政治教育促进个体政治化•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包括社会思想道德、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宗教、社会习俗及制度规章等的复合体。教育的文化传承、选择、整合、创新的价值三、教育与社会文化发展P31(一)人口发展状况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2.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二)教育对人口发展的影响1.教育能够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2.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四、教育与社会人口发展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概念•(一)“发展”概念概述第一,个体人的发展,即个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身心各方面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增强的能力。第二,总体人的发展。•(二)人的发展的三个层面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完善,臻至良好的状态。”个体人的发展有三个层面: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三)人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发展的阶段性2.发展的不平衡性3.发展的整体性4.发展的个性5.发展的价值性6.发展的终身性•二、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41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方仲永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舟舟,原名胡一舟,1978年4月1日。他是个先天性愚型儿。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舟舟从小偏爱指挥,当音乐响起时,舟舟就会拿起指挥棒,挥动短短的手臂,像真正的指挥一样,直到曲终。•(二)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人的发展的外在条件“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教育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可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教育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发挥主导作用•(四)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在人的发展因素中,个体因素主要指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动力因素)“出淤泥而不染”P46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G.S.Hall,1844~1924)“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有自己的基本规律或基本原则,这些基本规律或原则必须得到尊重或遵守,否则教育实践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一、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依据(自学)第三节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一)教育自身的发展具有继承性•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与以往各个时代的教育有着继承关系。•(二)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主要是指教育虽然受到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和社会意识的制约,但教育与其发展往往又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同步性,不能认为社会发展达到什么水平,教育就一定或只能达到什么水平。应该看到,教育的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教育最终还是受社会所制约。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西方教育目的观的演进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层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国家某一级、类学校课程抽象概括较具体最具体普遍指导特殊指导具体指导•(一)宗教本位论基本观点是通过教育使人宗教化,教育不是为世俗生活做准备,而是为未来世界的永生做准备。•(二)个人本位论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第二节西方教育目的观的演进•(三)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是使个人认同社会、服务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来衡量;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必须以社会的目的为优先。(四)“教育无目的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家杜威于20世纪上半叶提出。其一,人是一个经验系统;其二,人的发展即是个体经验能力的提高;其三,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二、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目的•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一)我国教育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方向性(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三)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

1 / 1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