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分第1页共23页高中语文屈原[教学设计说明]一、指导思想:H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每册有两个文化常识单元,编者按照中国文学史的发展线索,介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它们都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沉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对学生而言,正是构成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要弘扬民族文化,首先应该了解民族文化,因此,文学常识单元的教学,不该轻易带过或放任自流,而应作为教学的重头戏,当精讲课处理,并尽可能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向课外扩展迁移。再则,文化常识单元一般由概述和附录两部分组成,前者为经脉,后者为血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这节课所试图回答的问题。二、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生,把握他热爱祖国、富有理想、忠诚廉洁、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接受爱国主义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启发引导学生从理性和感情两方面初步理解、感受屈原作品在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上的特色,懂得有关的文学史常识,提高文史知识素养。三、教学方法:屈原作品文字艰深,在学生的知识库存里几乎是空白。为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讲究教法。为此,课前疏通《涉江》《国殇》,为课上体会屈原作品特色扫清文字障碍;课前印发屈原其他作品的补充材料,以拓展阅读视野,如《橘颂》全诗及译文,《哀郢》、《离骚》节选及译文,为理解屈原作品特色提供感性资料;运用电教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现屈原生平的有关情况,达到唤情煽情的目的。[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很快就到端午节了,每逢这个节日,无论南方、北方人一律包粽子,江南许多地方还要举行声势浩大的赛龙舟活动,这些都与纪念屈原有关。据说包粽子是屈原投江时当地百姓为防止蚊龙吃他而从古代流传至今的,赛龙舟则是当年人们为了抢救他而延续下来的风俗。这种风俗在我国民间已经流传了两干多年,且从来不需要官方组织,完全是人民群众自发的,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人民群众如此衷心地爱戴、如此自觉而持久地纪念一个文学家,这在世界文坛上是罕见的。直到1953年,屈原还被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推崇为世界文化名人,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什么屈原会赢得如此广泛的影响?通过文化常识(三)的学习,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板书课题)二、了解屈原生平及性格。1.播放电影《屈原》中“欢宴张仪”片断。2.引导学生将电影片断和教材(第2-5自然段)联系起来,体会当时楚国黑暗的社会背景以及屈原的政治理想、思想性格。三、体会屈原作品的特色。1.体会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抓住《涉江》《国殇》两首诗,通过反复诵读(散读、个别读、集体读)的方法,使学生对屈原作品丰富的想象、华美的辞章、参差的句式、鲜明的节奏获得感性的体验,从而初步理解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2.理解和把握屈原作品的爱国主义主题。以《涉江》《国殇》及补充资料为例子,以“屈原作品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抓手,通过课堂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屈原的精神世界。就作品内容而言,必须引导学生明确两点:其一,屈原的激愤和痛苦根源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屈原作品中直接抒发忧国忧民情感的诗句似乎不多,但他的政治理想本身就是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所以我们读他的作品,总见到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屈原作品最打动人的就在这里。假如从个人利益出发,屈原20多岁就任左徒,相当于副丞相职,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仕途太得意了,没有什么私欲不能高中部分第2页共23页满足。然而他总是疾苦,因为他舍不得人民痛苦,因此他“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假如从个人意气出发,你君王不仁,我也不义,不如隐居山林,过过逍遥清闲的日子。然而他做不到,因为他忘不了民生疾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忧国忧民就是屈原忧愤深广的根源。其二,对政治理想的不懈追求是屈原作品强大的精神力量。尽管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下,屈原的理想不能实现,甚至为社会所不容,但他在每篇作品中都反复表示他九死不悔的心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种九死不悔的执着是在全然清醒前提下的执着。他非常清楚身处的那个社会的本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与前世而皆然兮”),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他“知不可为而为之”,真正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正是这种浩然正气、崇高风骨滋养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成为一种传统。四、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屈原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在诗的形式上,他开了浪漫主义先河;在诗的内容上,他开了爱国主义先河。而那“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的浪漫主义手法,又是为其爱国主义内容驱使和服务的。回到这节课开头的问题上,为什么人民群众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如此真诚地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呢?因为他爱国,忧国忧民。历史是公正的,人民是公正的,谁全心全意为祖国为百姓,百姓就世世代代地永远怀念他。只要我们这个民族繁衍着,发展着,屈原就永远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字,屈原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之魂,他所高扬起的爱国主义的旗帜一定会代代相传。五、布置作业。1.背诵《涉江》。2.查《辞海》,区别《楚辞》、“楚辞”、“骚体”三个概念。高中部分第3页共23页高中数学余弦定理[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案说明:在进入21世纪的当前,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每位教师加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研究,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余弦定理》一课教学模式和策略设计就是想让素质教育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旨在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基础性学力(基础能力),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诱发学生创造性学力(提高应用能力),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目的。为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启发、点拨的课堂教学策略。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充分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程认识上的一种模式,其充分注重“人”的学习心理,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问题的层次性推进和教师启发、点拨发展学生有效思维,提高数学能力,达到上述三种学力的提高、培养和诱发。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启发、点拨教学策略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在开放式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发展学生的各种数学需要,使其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根据上述的体会、想法,我在余弦定理第一节教学课的设计上进行一些探索,用图解说明如下:二、教学目标:1.掌握余弦定理及其多种推导过程。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数学交流能力。3.综合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余弦定理的推导及其应用。难点是综合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有关解斜三角形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借助直观,激发兴趣,提出问题。问题一:判别给出的四个三角形模型的形状(不用测角工具)。高中部分第4页共23页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发现,有些三角形是很难凭自己经验知识和直观感觉就能做出判断。显然,我们可测出三角形的三边长,这个问题就可归纳到这样的问题:已知三角形三边长,求三个角(只需求最大角)大小问题。二、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解决问题。问题二:在ΔABC中,已知a=7,b=5,c=3,求最大角。学生不同的解法简录:方法一(方程思想):如图,BC²=CD²+BD²即a²=:(b-ccosA)²十(csinA)²方法二(解析法):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B(ccosA,csinA)C(b,0),由│BC│=a可得。方法三(三角法):如图,设∠CAD=α,∠BAD=βAD=x,CD=y,则c²-(a-y)²=b²-y²,2ay:b²+a²-c²,X²+y²=b²cosA:COS(a十β):COSaCOSβ—sinasinβ教师巡视,启发点拨学生参与一题多解解法探求,组成四人小组交流发言,形成开放性求解研究的趣味,结果发现学生有三种不同的解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优化学生思维的品质,提高数学交流能力。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归纳整理得到余弦定理。归纳得:并把这些数学表达式叙述成数学语言。让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类比、抽象和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并探求出一般结论——余弦定理。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实践,服务实践。问题三:如何用余弦定理判别△ABC形状(已知三边长a、b、c)。解:不妨设abc,由余弦定理cosC=a2+b2-c2(0Cπ)得:高中部分第5页共23页a2十b2,c2=△ABC为锐角三角形,a2十b2=c2=ABC为直角三角形,a2十b2c2=ABC为钝角三角形。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自己主动参与而能自行获取数学知识,并能学到摄取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诱发创造才能。问题四:请你设计一种方法,在河的一侧测量出对岸某两点间距离(工具有尺和测角器)。学生方案实录:方案一:如图一,在A、B所在对岸取点C,使A、B、C三点共线,再测出∠ACD=90°,CD=a,∠CDA=α,∠CDB=α,即可求AB=a(tgβ—tgα)方案二:如图二,在A、B所在对岸取三点P、C、D,测出∠APC=∠BPD=90°,PC=a,PD=b,∠APB=θ,∠ACP=α,∠PDB=β,则AP=atgα,BP=btgβ,再由余弦定理可求得AB长。方案三:如图三,在A、B所在对岸取C、D两点,测出∠BCD=α,∠CDB=β,CD=a,由正弦定理得再测出∠ACD=Φ,∠ADC=θ,由正弦定理得在△ABD中,再由余弦定理求得AB=√AD2+BD2-2AD.BDcos(β-θ)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启发、点拨,最终出现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开放性应用数学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思维得到升华,并在问题解决中感悟到探索价值,发展创造性思维。五、小结。增强学生记忆,加深理解,发展思维,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在教师启发、点拨下,让学生参与完成小结。1.掌握余弦定理表达式、各种变形表达式及语言叙述。2.余弦定理适用范围,重视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六、作业。练习册P20/8、9、10、11。补充题:请你设计一种方法,在浦西测量出东方明珠塔的高度.高中部分第6页共23页高中英语UnitFiveBasketball[教学设计说明]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Basketball(篮球)一课的整体学习,使学生借助课文这一载体,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掌握一定的篮球历史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理解和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的语言知识及篮球知识,并且结合各自的课外知识,互相交流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二、教学重点:1.利用课文整体教学模式授课,使学生基本了解本课所介绍的篮球历史知识。2.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于交际表达,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三、教学难点:展开与篮球有关的话题讨论,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活动,但因他们所掌握的相关词汇有限,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为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障碍,在词汇教学中补充了一些实用易学的词汇,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有助于提高交流的效果。四、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磁带和录音机。2.利用Powerpoint97制作投影片和计算机。3.拍摄一段学生打篮球比赛的录像和录像机。[教学过程]一、新闻报道(Newsreport)。让学生在课前报道一条身边的小新闻,鼓励他们学会仔细观察,并大胆表达思想,增强其学好英语的信心。二、词汇复习(RevisionOfwordsandexpressions)。利用大屏幕投影出一些词组的中文,使学生通过口头翻译练习复习学过的部分词汇(e.g.outdoorsports,arelativelynewball,makeascore,throwtheballintothebasket…),有助于他们进行交际活动。三、课文教学(PracticeOnthetext)1.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①Whenwasthegameinvented?②Wasthegamefirstplayedindoorsoroutdoors?③Whatweretherequirementsthathadtobefi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