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部全国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的感受与思考江苏省海安职业教育中心于友林一、春天的感受,秋天的收获2007年10月14日至12月12日,我们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中职骨干教师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培训,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领导和老师们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在团结友好、互助交流中愉快地度过了两个月的学习时间。对我而言,我庆幸能有这么一个好机会,让我重回校园重回课堂,重新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学生,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理论知识,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精湛的专业理论实践知识,同时也感受到全国各地名校名师的风采。繁忙紧张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收获巨大,感受颇多。一份荣幸、一份感激、一份压力。一份荣幸是作为全国的中职专业骨干教师来参加这次培训,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十分荣幸。一份感激是在培训中,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全体学员的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一份压力是经过此次的培训,我们的压力又添一份,作为骨干教师的价值如何体现?2007年10月,我们来自全全国各地的学员走到一起,开始了围期两个月的学习培训生活。这次培训,我们充分感受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感到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回眸两个月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心中倒有些恋恋不舍,两个月我感受颇深。感受到了自己思想上的冲击。我们习惯了每天的早起,习惯了每天穿行于校园之中,习惯了每天晚上的上机练习、学习。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每一场2报告,每一次对话,都是思想的洗礼,头脑的风暴。在聆听与对话中,参训学员感受了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感受到了差距,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感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人格魅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安排了非常有名的全国职业教育专家、本校教授、上海同济大学德国专家教授给我们学员举办了各种专题讲座,在每次的讲座中,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精辟的理论阐述,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体会到了他们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热情。感受到了最累最忙最投入的学习过程。从教育理论到专业知识,从专业理论到技能训练,无不体现两个字“充实”。充实就是收获。我想所有这些不是因为规定而是因为需要,是我们渴望讲台上的声音,所以累却依然投入,苦却特别的满足,忙却如此的快乐,就像喝咖啡一样,先苦而后甜,其因就是我们亲身参与着、思考着、并不断成功着。在这里我有机会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学会了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更让我充分的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磨练了自身的意志,得到了真正的锻炼。通过专业实践,我们可以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两个月时间里培训活动形式丰富:教授们的专题讲座、同学们的教育教学研讨、同行们专业技能的探讨,这些总给我们有新的启发。培训班学员一场场激烈的讨论,让人心头一亮;一个个教学课件、教学教案,一篇篇精辟的论文留下了我们探究教学实践的足迹;一堂堂专题讲座、一个个活动拉近了我们学员和教授、学员和学员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成为朋友。学习和实践使我们收获颇为丰厚,知识的积累使我们的内涵变得深厚,眼界变得宽广,思维变得敏锐。3两个月时间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们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实验,规范实验内容、步骤,从而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同生产发展的巨大关系,以及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巨大动力,更加深了我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并在今后教学中给予极大的重视。我感受到自己在不停地进步。我们深知在教学能力上我们还要不断超越自我,在教专业技能上我们还要不断与社会和企业合作,做到与时俱进。两个月,历史长河的一瞬间。但就是这短短的时间,却要从这里造就一批职业教育的新生力量。我相信我们培训班的所有学员都必将带着教育的良知和责任上路,怀着对职业教育的渴望与寻求,锤炼自己,提升自我。作为老师的我们,都懂得“播种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份行动;播种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感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我们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感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的各位专家、教授为我们“传经送宝”;感谢这次培训负责我们学习生活的周振武、钱增海、邵耀建以及班主任吴锡其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和关心体贴,让我们感受到培训班有“家”一样的感觉。正因为有你们强大的后盾,我们的学习才会如此顺利、高效。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参加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一项重要的学习环节就是进行生产企业见习与实习。为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安排我们在现代化机电制造企业——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进行了十一天的企业实习,实习过程中我虚心学习,认真求教,团结学员,认真组织好本班、本组学员共4同探索和学习。特别是对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的性质、企业文化、生产过程等进行了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调研,对其主要产品“空调/制冷压缩机”进行了全面的剖解:从工艺分析、编写工艺卡片以及工件的每一岗位的工作知识要求等方面。通过企业生产实习,我深感现代化机电产品制造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包括:专业技能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的要求。这值得我们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同志深思。此次企业实践活动,我们除了考察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管理与市场销售外,还亲自上岗实习,深入了解了企业的每条生产线、每个岗位、每个零件的加工工艺,了解整个产品和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实施方式,绘制了主要零件的图纸和工艺卡片,并着重考察了每个岗位工人的技能要求,经过小组成员的探讨,严谨地给出每个岗位工人的中级和高级工岗位要求及配套考题。通过此次企业实践活动,不仅了解到企业的生产情况及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而且使我们大开眼界,充分体验到团队的合作里力量,享受合作和学习的快乐,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提升了专业理论及职业技能,拓展了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作为为企业培养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只有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才能提高学生对企业的应变能力,也才能缩小学校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用人单位需要之间的差距。1、开拓崭新的视野首先,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空调压缩机的公司,其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流水线生产中使用的都是数控等专用机床,也是我们平时很难看到的机床设备,与通用机床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机床是为了加工专门的零件的设计生产,采用了大量的数控技术和专用的夹具、量具。如空调压缩机缸体加工中的八工位加工机床、加工半月槽的DV机、装配工艺中的消音器装配等,这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车床、铣床、钻床都有很大的区别,的确让我们大开眼界,也5使我们对专用机床和专用夹具有了新的认识。其次,零件的加工工艺与方法也让我们耳目一新,空调压缩机的各个配件形状都不规则,在加工时必然考虑工件的定位和装夹,这样每道工艺都要设计不同的专用夹具,从他们的夹具设计和夹紧的方法来看都是非常经典和实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夹具设计者的智慧,是原本看起来加工很麻烦的零件,在专用夹具中显得加工轻而易举。如在加工曲轴时,采用心轴和定位槽对零件位置进行确定,然后用偏心卡盘夹紧,就能够准确加工出来,如果把它拿到普通机床上加工,那肯定工人的操作技术要求必然很高,需要加工的工时数也会很多,生产率比数控加工要低得多。毫无疑问,生产线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作为专业教师我们的确是很有必要到企业去实习,这样才能把更多、更实用的生产性的实践知识带到教室,教给学生,才能让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2、团结合作的力量在调研中,我们是分小组,分主要加工零件进行,每组学员之间每次进行分工,针对不同的零件进行各自的生产工艺进行跟踪分析,然后编写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岗位要求,编写中级工、高级工考题。由于项目的的工作量较大,我们小组的每一成员都分配制定的任务,然后汇总,大家一起研究、分析。大家都为共同的目标在努力,认真观察工件生产过程,加工技术参数,机床工作原理,岗位工人技术要求,进行认真记录。由于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教学工作经历有较大的区别,在观察中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导致对工艺的看法侧重点各有不同。在这个过成中,我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通过分析,统一意见,编写工序规程,制定岗位要求。在这次的实习中,首先让我感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它让个人不能很好很快完成的任务,在大家的合作下很好地完成,并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如果没有大家一起努力和配合,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6这么好、快地完成项目。可见团队合作能给弥补个人力量与智慧的不足,充分体现了1+12的效应。事实上,我们平时在教学中、生活中也许缺的就是团队合作,如果在教学中同专业的教师能给合作起来,取长补短,相信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有大的作为了。3、深刻的启示与思考(1)产学结合的思考中职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的中等操作型技能人才,因而技能培养十分关键。因此,中职教育必须依托实践,依托行业,企业,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必须经过工学交替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也只有实施产学结合,学生才能跨越学用界线,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加强学生对职业的体验与理解。否则,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就无法全面落实。(2)区域经济的思考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校追求的是办学任务和效益的最优化,学生追求的是成才和就业的便捷化——这三股利益攸关的力量一旦联结成稳固的“铁三角”,便能创造职业教育的和谐生态。以就业为导向,以调整企业与学校的关系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着力点,全面而深入地推进校企合作,才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真正做到产学结合和谐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我所在的学校在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中做出了探索,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和经验。我校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也不是单一的,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企业,我们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了,这种多元化的校企结合模式是成功的。把握行业企业用户对于各种技能人才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的第一要务。我校实行“专业浮动制”,我们的口号是“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哪里,专业就开设到哪里”,每年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动,学校不断调整当年的招生专业。7我校“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立六个基地,其中建设国家级机械装配业基地是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无疑对于我们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提出了挑战。(3)课程设置的思考专业教学标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够,学科课程多,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相对实践需求滞后,学用不一致明显,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分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同时,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些新专业也亟需规范。为解决这些问题,专业教学标准及专业课程的确定应确立以下理念:①以职业生涯为目标——确定改革方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益,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②以就业工作为引领----确定课程模块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匹配。要按照职业群中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门化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打破“三段式”与“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③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8与实践的统一。要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