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确保80分秘籍一何为申论?《论语》的“申而论之”。申,即说明、申述、议论,即分析和说明事理;申论,即具有申述、申辩、论证、论述之意的文体。如果从字面的一般意义来讲,“申论”一词,肯定是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从而发表见解、进行论证的意思。但“申”字后面既缀上个“论”字,这个词自然就有点像“导论”、“绪论”那样,可理解为“论说”的某种体式。可是它又并非写作理论中的习惯用语,其含义又有特殊之处。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讲文章体式的一本权威著作,其中《论说》篇指出:“论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可见凡融通种种见解而深入阐发某些道理的文辞,一概都可称之为“论”。纵论时事政治的称之为“政论”,考辨历史的称之为“史论”,总览内容予以阐述的称之为“概论”,评优劣、论得失的称之为“评论”等等,总起来都属于“论”,但每种“论”又各有特点。可见申论考试,是针对给定材料,从自身的观点立场出发进行应对表达的一种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试。申论:一种现实工作场景的模拟设身处地:你的角色转换随时自省:你的能力体现,与别人区别整体换位:如果你是领导细节与稳重:你能力之外的考察千人独木:凭什么你是胜出者视野高度+平时苦练:眼光放在未来五年或十年二申论考试的沿革1.申论第一次进入公务员考试,是在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当年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由《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三部分构成。其中的《申论》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因此也更为广大考生所关注。2.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再一次出现。从2002年起,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分为AB两类,A类公共科目考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B类只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而2005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则将录用的职位分为甲、乙两类。其中甲类职位要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乙类职位的公共科目只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三、为何要考申论及其特点增加《申论》部分,是公务员考试所做的一种尝试。这种考试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考查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工作人员更需要具备搜集、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常的写作考试基本上已形成固定的模式,难以真实地表现出考生的实际能力申论与作文有些类似,但又与传统的作文不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应比作文难度更大一些。但《申论》的载体还是文字,考生在反复阅读试卷上所给出的约4000~5000字的材料和提出的有关问题后,应对此用心分析,然后根据涉及的主要线索、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相对于传统作文来说,《申论》要求考生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分析、解决问题要更加透彻、全面、清晰,因此也更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基本技巧申论应试一般分为五步阅读理解总结概括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论证方案关键:用材料说话抛弃原有知识中的记忆,但保留能力一定依据材料说话,主要是概括每一部分材料都有用,但侧重不同.材料中没出现的观点与理论,即使正确,最好别说.把握整体思路的价值偏向:左\右或是中和材料是“根”,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稳如泰山。材料题概括的套路:一般思路和运用时间强调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阅读时候一直要问: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每一段材料都是有用的,绝不是摆设!两种问题意识抽象的问题意识:特定事实的表现是什么?特定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什么?具体的问题意识:阅读材料之前,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题干可以提供很多重要信息。阅读概括材料的“三遍四步法”一般要用30-40分钟读三遍材料。第一遍:画出重点之处与难懂之处,或者自认为是无关之处,即特别之处.第二遍:列举段落大意;把每段材料联起来,以便分清各自的逻辑第三遍:分门别类和总结概括。切记:此为申请最重要的步骤,一定要阅读40分钟左右.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什么是关键词或关键句?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2.关联词原则: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其实/于是/还3.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这些词主要有: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认为、强调、断定等。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第二步:总结段落大意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第三步:分门别类分类横向原则:不同的事实之间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纵向原则: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措施:多层次原则:一般不是一个层次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这里又一个八股模式,或称万能模式,简称四句话。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防治应该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大多数时侯没有这一部分)注意必须立足于材料,以材料为概括的准绳。框架要服从材料,不能以材料套框架按照万能模式,尽可能的把关键词写进概括当中。2007年国考第1题参考答案1.材料反映当前我国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先整理如下供领导参阅。2.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政府低征高售,补偿标准较低,农民利益受损,引发集体上访和干群冲突,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3.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动;在于政府没有为失地农民建立比较合理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在于农民没有为土地定价的权利。4.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对土地征用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关专家建议通过推进城市化和把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大类进行交易等形式逐步消除利益分配的严重不均。5.河北省北焦村和西营村的征地情况具有典型性。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参考答案1.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具有双重性。2.一方面,积极影响表现为互联网的普及有助于人们更加便利和快捷地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和政务、远程教育等形式,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3.另一方面,消极影响表现为互联网广告泛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网络聊天容易诱发犯罪,个人隐私等方面的网络安全容易被侵犯,这对社会的繁荣稳定提出了挑战。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参考答案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现状:成绩与问题并存成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以汽车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问题(挑战):汽车工业呈现乱、差局面;企业规模难以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缺乏大规模的汽车工业集团;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相对薄弱;汽车产业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比较落后;汽车工业发展的配套设施还相对落后(2)趋势:发展潜力巨大①汽车消费市场将逐渐变化:第一消费层次市场会逐步缩小,第二消费层次市场需求会保持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以私人购买和使用的第三消费层次市场发展势头良好。②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家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③中国政府将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④各地还将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停车场地等交通配套设施。⑤利用“入世”后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期”,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⑥对汽车工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清理、减少不合理的税费,鼓励百姓的汽车消费。2005年北京市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参考答案网络成瘾现状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青少年的智力发育。目前世界各国网络成瘾现象严重,青少年群体尤为严重。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聊天成瘾、网络“技术”成瘾等方面。大量的青少年在不法网络运营商和网络经营商的诱导下网络成瘾,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当前,我国社会各界正在采取各种行动和措施,积极挽救上网成瘾者。一、分析评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看似矛盾的观点模式:材料中提出的两种思路/观点/理念分别是A和B。A的积极性表现在……/在……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不足;B的积极性表现在……/在……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不足。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把A和B结合起来,在……方面发挥A的优势,在……方面发挥B的优势,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分析评论某个特定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事件既有合理性的一面,又有不合理的一面。其合理性表现在……;其不合理性表现在……。因此,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问题,对于**事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地制宜,要……,不能一概而论。三、辨析题目内容与材料内容的异同实际上就是阅读理解题。四、分析对策的有效性参见提出对策部分五、SWOT分析一种极有可能考到的分析方法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决策程序第一步,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与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第三步,依据尽可能完备与可靠的信息,对发展的趋势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第四步,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第五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评价;第六步,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关于提出对策思维的特别强调在这一部分,提出对策的根本思维方法就是辩证分析。具体的说,就是灵活、巧妙地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充分发掘矛盾的共性的同时,抓住矛盾的个性。特别强调这是因为,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蕴含,同时又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个方法在提出对策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就是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万能八条”结合起来。第一步根据矛盾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这部分工作实际上在前面阅读材料和概括主要内容时已经完成。其次,根据对这种消极负面影响的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一)因果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的基本办法追根溯源的因果分析法是查找问题原因的根本方法。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深层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能够对症下药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前提和关键。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1.多角度分析例:2007年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例:2006年1月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3.多层次分析,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