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内容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高职教师的职业特征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主要特点高职教学的几种教学方法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主要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是属于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其本质特征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其类型特征是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这种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高职教育应具有的主要特点为:⑴它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⑵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社会有需求才办,而不是学校有学科带头人就办;⑶其专业教学内容应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确定;⑷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须够用为度;⑸职业教育要求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实训所占比例较大,以使学生毕业就能基本顶岗工作;⑹职业教育注重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二、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学科教育中不够成功的过来者,他们的特点是: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性知识的学习不太适应;大多数学生希望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职业);他们面对分散孤立的一门门课程知识,不知道有多少是有用的,以及如何应用,因此学科性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够高。我们的学生是具有适应形象思维的特点,相对来说,适于“在做中学”。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及高等教育的普遍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职业技术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实用型应用性人才。具体表述为:在高中文化基础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建设中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一线的实际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由此可见,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言,在高教体系的定位是:人才类型是实施型应用性,人才专业是职业技术性,人才去向是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技术或管理的“一线性”,人才层次目前以专科为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按职业岗位划分,可分为以下四大类⑴专业技术岗位。它们主要分布在第一、二产业,如工厂中的机加工工艺员、设备维修工艺员等。⑵经营管理岗位。它们主要分布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如工厂中的生产调度、建设监理等。⑶经营业务岗位。如会计员、统计员、秘书、导游等。⑷高级技能岗位。主要培养高技术行业中技术工人,他们从事的工作岗位(如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机电维修等)虽以操作内容为主,但是智力成分和技术含量已占相当的比例,兼有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智能特征,从事这些岗位的人员可称为“智能型操作者”。(一)人才培养目标(二)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调研调研报告调研成果一:就业岗位调研成果二:专业培养目标调研成果三:企业要求调研成果四:毕业生建议调研成果五:岗位工作项目表产业背景调研人才需求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典型工作任务表任务一:任务二:任务N: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一:学习领域二:学习领域M:四、高职教师的职业特征与要求1、双师型特征课堂教学:面对面传授知识与能力职业参与:对行业领域具有专长,有实践能力技能培训:能够从事操作性的培训职业指导:能对学生进行特定的职业生涯指导2、学科性和学术性:和普通高校基本相同的要求3、技术性和应用性:教师需要掌握相应学科的应用技术;教师能够在特定的行业领域有运作能力乃至有影响。职业要求高职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素养和职业素养–双重职业生涯的特点(教学名师标准:职业人)高职教师必须善于改革和创新–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方法、评价、管理高职教师必须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应时代、技术、教育对象高职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发展的督导员–指导、督导、帮助名师标准:–1、教师风范,2、企业经历与行业影响力,3、教学能力,4、技术服务能力。5、团队能力职业要求“职业人”的规格标准1、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是行业岗位工作中的能手;2、善于接受来自行业中的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善于捕捉来自岗位上的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3、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4、有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既要进行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5、兼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能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能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6、在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懂得行业岗位管理规律,能指导学生参与行业管理。五、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2、以能力为目标3、以学生为主体4、以素质为基础5、以项目为载体6、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一)课程的单元设计课程的一个单元,就是一次课。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就从课程的单元设计开始。设计(备课)时,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确本次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根据这个能力目标设计本课程能力训练项目或任务。项目(任务)确定后,教师要设计能力实训的过程。“能力目标”就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用“什么”,做“什么”。能力目标的描述要求具体、实际、可检验。“能理解……概念、能掌握……原理/定义等”不是我们要求的能力目标。六、高职教学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强调实践性。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其它类型、层次的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教学方法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是互动性,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二是要根据专业实际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坚持以实践为本。三是要把学业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更加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获得就业的技能和创业的本领。围绕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要突出实践性的特点,经过在实践中探索,主要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新兴的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所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将某一课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成过程进行工作。其工作过程一般包括: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检验成果和评估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改变教师单项传播的呆板,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步骤:①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搜集信息和资料、估计项目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等。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实施项目中能够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②制定计划:根据项目要求组织学生写出合同计划。③实施计划:学生分组,明确任务分工,按照计划实施项目。④检查:教师对项目实施进行辅导,解答学生实施中的困惑。⑤评价: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在实施项目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同时,总结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创造学生积极参与、相互配合、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法的步骤:①确定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尽量覆盖预定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引导学生由简到繁地完成一系列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同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认知水平、兴趣和设计任务的原则,写出任务和学习进程。设计教学任务要包括目的、内容、要求、时间安排、报告要求、考核和成绩评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②创设情境:确定“任务”之后,教师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体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知识,从而利用这些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发展自身的能力。③自主学习、协作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法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或分组去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与此同时,倡导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④效果评价:正确地评价可以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评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对学生能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第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的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营造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型学习模式。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并找出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活动,教师教给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可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案例教学法的步骤:①案例引入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该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教师在上课时导入该教学内容后,应该结合案例马上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要求按小组进行讨论。②案例讨论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分成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应该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发言完毕之后,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选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③概括总结在小组讨论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学生们以鼓舞。教师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的认识。④成绩评价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着重考虑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