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在政府文件中强调教育教学质量问题。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从现在开始“不仅教育的规模要有较大的发展,而且要把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规模不够,质量效益低下)1996年的《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规划》指出:“今后15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思想是: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教育发展和我国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体制落后,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依然低下)1999年处教育部在解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定的指导思想时明确指出:“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上,我们要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为现代化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同时更要注重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把建设21世纪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到突出位置。”(数量质量都不达不到要求,第一次谈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2决定》也明确指出,在已经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要进一步提高,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双高普九)2006年6月29日颁布的新《义务教育法》中又明确规定:“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上升到法律层面)同年实施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再次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保障人民享有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公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系列来自高层的重要信息,足以说明,在今后时间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一项重大的、长期的战略任务。作为西部欠发达的六盘水市,作为六盘水市欠发达的水城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实施素质教育,这3一任务又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要扎实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艰巨任务主要落在在座的各位身上,没有你们的胆识和魄力,没有你们的辛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就只会是一句空话、套话。要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质量。否则,我们的管理就会管不到点上,事倍功半,累了自己,苦了教师,害了学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质量呢?什么才是有质量的教育呢?我们先来看一些现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许多人“用应试教育”来形容现行教育存在的弊端。但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反对“应试教育”的提法。许多研究也表明;从知识的掌握上来讲,我国中小学教育比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高,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并非一无是处。问题出在:我们的教育过分重视知识的掌握,忽视能力的提高;偏重智商,偏重考试科目,偏重分数,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偏重少数学生,忽视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强调知识中心,教师中心,忽视学生的主题地位;强调一致,忽视学生之间的身心差异,不尊重学生的个性。4由此可见,我国的中小学校教育质量出现了偏差,偏离了教育质量的标准,不符合经济时代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常常名列前茅,甚至总分第一,独占鳌头,但是,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出现了非常大的差距。出现了如此严重的问题,还谈什么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呢?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呢?古人的说法也许能给我一些启示。比如“礼、乐、射、御、书、数”“有教无类”等曾经主管中国教育的副总理李岚清曾批评过中小学教材的问题:“繁,难,深,旧”。鉴于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第八次教育改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改革内容之一就是课程改革,也才有了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这个话题。积极转变角色,提高管理水平陶行知先生把校长比着“学校的灵魂”,又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还有人从反面说:“要搞好一所学校,仅靠一个校长是不行的,但要搞垮一5所学校,一个校长足矣。”所有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校长与一所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那么,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应该怎么办呢?一、强化人本管理意识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因此,校长治校一定要做到“目中有生”、“目中有师”,要看到学生、教职工不仅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他们不仅是管理的客体,也是学校的主人。校长要强化人本意识,就要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成功和成才为本。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使学生会飞的让他飞,会跑的让他跑,跌倒的扶起来牵着走”。这句话一语中的,直指教育本质。没有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爱满天下”的博大精神,没有敬业、乐业、专业、勤业的奉献精神,根本不可能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走向成功,这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6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反对“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更要避免“不把人当人看”的做法,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激励与约束、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训、求同与存异等方面的关系。教师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校长首先要引领教师打造工作温馨的环境,营造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欣赏、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释放内在潜能。校长还要通过听评课、教学沙龙、电子信箱等方式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同时也让教师了解校长的内心世界,彼此沟通理解成为知已。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一个“诚”字,校长必须真诚地关心、爱护教职工,以诚相处,以理服人,经常诚恳谈心,交换意见,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和教学成果。还应该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考虑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让教师真切地体验到集体中的温暖,更多的体验、感受到与校长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发展。教师是纽带,他们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必然带动学生自主发展,同时形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因此就能不断向前发展。.7校长要强化人本管理意识,要把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看作是自己份内最主要的工作,最重要的职责。校长治校,不能离开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财力支撑。办好一所学校,也不能忽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但是,身为校长一定要认识到,在所有的教育资源,最宝贵的还是人力资源。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切不可放松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首先是提高教师素质,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三十年代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崎教授说:“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而是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放在中学也同样适用。一个校长在他离任之时,衡量他的功过,主要不是看他盖了几幢楼,而是看他有没有带出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二、树立全面质量意识这里讲的“质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含义,而是指建立在现代质量观上的质量概念,也就是说,对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其发展的高质量的、最优化的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建立全8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学校每一个教育环节的高质量至关重要。过去我们是依靠考试,以一把尺统一要求所有的学生,这体现的是工业化时代的质量观。现在我们要借鉴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建立起学校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作为校长要视教育为一种服务,将学生、家长和社会视为“消费者”和“顾客”。要从服务的角度思考学校的一切工作,并持续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彻底摒弃过去加班加点,起早贪黑,“题海战术”的“苦教”“苦学”精神,绝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惟一标准,而是包括合作和竞争意识、敬业精神、道德修养、环境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合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引导老师优化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空间”,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乐学”“会学”,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校长在构建以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人的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学校全体教职工特9别是教师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校长及其他校级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工都要转变观念。其次,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将职能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年级组和人员,使其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并授予其相应的权力。同时构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强调,学校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力量要通力合作,各职能部门、年级组、教研组、班级以及学校各种非行政系统要相互联系。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还必须动员和组织学生家长及社区公众代表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网络系统,积极开展优化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工作,努力把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统一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上来,使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三、树立科研先导意识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办好学校靠什么?方法纵有千万,但依靠教育教学研究,即走“科研型”道路,才能使学校不断地有所进步,不断地领教育改革之先。要创建科研先导型学校,校长应是教育科研积极践行者。人们常说有怎10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许多科研特色学校的校长自己就是一个科研积极分子,可以想见,校长不专注于教育科研,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也不可能蔚然成风。校长的践行,不仅在于其本身搞几个课题的研究,而在于把现代教育科学的理论要求,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设计出具体的方案,提出操作性的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按照要求去实践去发展。要以课题为载体作抓手,积极开展实验研究,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最好是人人都有研究的课题,这样才能使每个教师科学而有效地开展工作。校长要把课题研究作为重要工作,定期召开课题工作会议,每学年都举行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促使全校上下形成以有研究课题为荣,以谈课题研究为誉的风尚。勿容置疑,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和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基础。但是只注意经验的积累和丰富绝不会带来直接而明显的质的飞跃,更不会使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学思想,换句话说,走“经验型”道路总脱不了“教书匠”的习气。当前,对于我们基础教育中的教师来说,“平庸化现象”已经成为教师生活中的“头号杀手”。教师为什么会平庸?一是没有目标,二是缺乏激励,三是缺乏11自我发展意识与自我发展能力。怎样才能不平庸?那就要促使教师形成自觉发展要求,即推动教师进行教研、科研活动,将是最好的途径,不研究必然平庸。当然教师不是科研工作者,而是实践者,但也应该是有思想的实践者。因此,校长要促使教师走“科研型”之路,帮助他们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并逐步成为学者型的教学专家。作为校长,应当成为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人。为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地创设研究的环境,提供研究的条件,给予研究的指导,解决研究的困难,总结研究的成果,推动研究的经验,真正把科研兴师纳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战略中去,努力使你领导的学校成为科研先导型学校,这是校长管理学校所追求的最高境介。四、树立学校文化意识一个学校影响最长久、最醉人的莫过于独特的校园文化,它好比药力强大的缓释胶囊,不知不觉地长期发挥着良好的教育作用。那么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而重点难点在精神文化的建设。怎样培育学校文化呢?首先,学校要有先进而独特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12标和准确而科学的自我发展定位,这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校长必须从实际出发,提出有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