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不确定度评估的基本步骤1识别不确定度来源从测量过程入手,包括:测量方法、测量系统、测量程序,尽可能画出测量系统原理或测量方法的方框图和测量流程图。2建立测量过程的模型被测量与各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EUT-Cable-功分器-衰减器-cable-接收机3逐项评估标准不确定度a)对输入量XI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X1、X2……Xn,算术平均值为: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差为:观测列平均值即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为3.1A类评估――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b)如果测试是采用两次或三次或n次测得值的平均值,则A类分量可用:c)为作A类评估,重复测量次数应足够多。对于无法进行多次测试的项目,应采用基于t分布确定的包含因子。3逐项评估标准不确定度3.1A类评估――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nk=1k=2k=3nk=1k=2k=331.322.27121.051.131.2841.201.663.07131.041.121.2551.141.442.21141.041.111.2361.111.331.84151.031.101.2171.091.261.63161.031.091.2081.081.221.51171.031.091.1891.071.191.43181.031.081.17101.061.161.36191.031.081.16111.051.141.32201.031.071.15标准差对应测量次数的修正因子T:3逐项评估标准不确定度3.1B类评估――当输入量的估计量Xi不是由重复观测得到时,其标准偏差可用对Xi的有关信息或资料来评估。B类评估的信息来源可来自:校准证书、检定证书、生产厂的说明书、检测依据的标准、引用手册的参考数据、以前测量的数据、相关材料特性的知识等。若资料(如校准证书)给出了xi的扩展不确定度U(xi)和包含因子k,则xi的标准不确定度为3逐项评估标准不确定度3.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xi)引起的对y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为:在数值上,灵敏系数(也称为不确定度传播系数)等于输入量Xi变化单位量时引起y的变化量。灵敏系数可以由数学模型对Xi求偏导数得到,也可以由实验测量得到。灵敏系数反映了该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对输出量的不确定度的贡献的灵敏程度,而且标准不确定度u(xi)只有乘了该灵敏系数才能构成一个不确定度分量,即和输出量有相同的单位。3逐项评估标准不确定度3.4合成不确定度Uc(y)的计算简化公式:其中:,3逐项评估标准不确定度3.4合成不确定度Uc(y)的计算a)对大部分检测工作,只要无明显证据证明某几个分量有强相关时,均可按不相关处理,如发现分量间存在强相关,如采用相同仪器测量的量之间,则尽可能改用不同仪器分别测量这些量使其不相关。b)如证实某些分量之间存在强相关,则首先判断其相关性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并分别取相关系数为+1或-1,然后将这些相关分量算术相加后得到一个“净”分量,再将它与其他独立无关分量用方和根法求得uc(y)。c)如发现各分量中有一个分量占支配地位时(该分量大于其次那个分量三倍以上),合成不确定度就决定于该分量。d)不确定度分量汇总3逐项评估标准不确定度3.4合成不确定度Uc(y)的计算-举例3逐项评估标准不确定度3.4合成不确定度Uc(y)的计算-K分布两点反正弦矩形梯形三角正态95.45%K1221/63263逐项评估标准不确定度3.5扩展不确定度U的计算a)在大多数给第三方用户出具的检测和校准结果中必须同时给出特定置信水平下的扩展不确定度,据此告知用户检测和校准结果就在以报告值为中心的置信区间内扩展不确定度由合成不确定度乘以适当的包含因子k得到,在不确定度分量较多而且其大小也比较接近时,可以估计为正态分布,这时,k=2就决定了具有95%置信水平的区间,即U=2uc(y)对应95%的置信水平。b)如果合成不确定度包含的分量中缺少足够数量清楚知道其概率分布(如正态、矩形分布)的分量或包含一项占支配地位的分量,这时合成不确定度的概率分布就不能估计为正态分布,而是接近于其他分布,这时就不能按a)中的方法来计算U了,例如合成不确定度中占支配地位的分量的概率分布为矩形分布,这时包含因子应取为k=1.65即U=1.65uc(y)才对应95%的置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