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上的总结发言非常欣喜地看到了本次大赛的大手笔、大平台、大格局。这次大赛是真正的与国赛对标,比赛的环节非常严谨,作为评委,我看到的试题都是在赛前半个小时从各地专家提供的题库里抽取,包括每组的评委也都是赛前临时抽取,在严谨的工作保障下,大赛也赛出了高水平,我看到了辅导员们的素质和风采。今天,既然组委会安排我和大家唠嗑,就唠点家常嗑,要说说好的方面,也得唠唠一些问题。今天进行的案例研讨环节,以前叫案例分析,为什么改作案例研讨呢?案例分析的时候,大家都学聪明了,都会使用模板了,上来先给案例定个性,然后呢,思路和方法,再然后呢,具体解决步骤,最后是启示和反思。结果,发现大家都一个生产线下来的,违背了比赛的初衷,所以要改革。一、提问是破除模板化的先导于是,我们现在改成案例研讨,两人互相提问,一问一答,就是想破除模板化。今天的比赛,大部分辅导员都破除了模板,但是还有一些辅导员,上来的第一句提问就是,请你给案例定个性?接着,请你讲讲思路和方法?再接着,请你讲讲具体解决步骤是什么?最后,请你讲讲启示和反思是什么?实际上又回到模板上了。有这样的提问,就会有这样的回答,一是要掌握情况,深入沟通;二是要讲明厉害,加强教育;三是要三全育人,思想引领;四是要以点带面,持续关注……实际上,还是在“套路”上转圈圈。对于案例研讨的提问,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是案例研讨的初衷。我认为提问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要有广度,第二个要有深度,提问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提出有广度、有深度的问题。二、广度分析是提问的前提比如说,今天比赛的一个团组织推优的案例,学生想要入党,但团组织没推荐,他不去找自己的原因,而是认为自己学习好,学习好就理所应当上,看到推的都是学生干部,他内心有了怨言,凭什么不让我上?于是,他越想越生气,在朋友圈里就发了“入党都是黑幕”的不当言论。这样一个案例,从广度上看,我们看它涉及哪几个方面?从题面上看,是学生入党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吧?这个跟党团班级建设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吧?然后呢,他做出了一些不当的行为,这是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范畴吧?可能会涉及到学生的规矩意识教育和纪律养成教育等等。从根本上,他对党的认识是有偏颇的,他甚至认为,只要我学习好,就应该得到的党员的身份,把党员当成一个功利化的奖励了,是不是入党动机有问题?所以,一定要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再看他在朋友圈里发的言论,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想到,这个言论会不会引起网络舆情?这里有没有危机事件处理的问题?然后,从长期来说,我们还要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里面就涉及辅导员五六项职责内容了吧?这样一个案例,它有好多的广度方面,遗憾的是,我们很多辅导员就抓一点来问,就抓一点来答,从广度上讲是不到位的,很多辅导员提问的时间剩了挺多,却不知道该问什么?实际上,从广度上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三、深度提问是破题的关键当然,除了广度以外,我们的深度也有问题,我今天看到的案例研讨确实画面挺美,我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和谐共生”。大家坐在一起都挺好,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我们选手在底下备赛的时候,拿到题以后互相嘱咐,提点容易点的问题,别为难对方,这是不对的,为什么?我讲一点,提问简单了,回答起来是容易,但是,就像我们大家都爱看的跳水运动一样,要是难度系数低的话,即使水花压得再好,得分也不会太高,因为起评分低;只有难度系数高,才有可能得高分。所以,我特别期待,我们辅导员能不能问出有深度的问题?这不是为难对方,而是成全对方,也是帮助自己。其实,案例研讨既要有“和谐共生”,也要有“针锋相对”,能不能问出一些深入的问题,甚至是尖锐的问题,是研讨进入高潮的核心要点。比如说,今天现场有一个关于长津湖电影的案例,有学生怀疑电影情节的真实性,进而怀疑英雄,那么,我们能不能就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刨根问底呢?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如果能这样的设计的话,提问才会出彩,我们的回答也才会更加精彩。四、补位技术是研讨的点睛之笔提问的内容,实际上是允许融入对案例的分析和理解的,这样的一个提问才会显得丰满和有内涵,在时间上也会更合理,如果2分钟内我们提出3-4个问题,这样一个数量相对恰当一些。当然,这种分析和理解不是硬植入,而是对案例本身的精准把握,以及对于对手回答的快速思考。面对对手的回答,我们在案例研讨环节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叫补位技术,假如对手没有回答到位,要及时对他进行“补位”,这不是“拆台”,也不是有意让对手难堪,而是真正体现了“研讨”的本质,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共同解决问题,实际上体现了辅导员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所以,辅导员在设计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想充分,先要想好怎么去回答才会更全面,更深入,这样才会大大提升选手的得分。因此,选手抽题后的10分钟时间里,不是让你闭目养神,也不是让你和对手“和谐共生”,而是让你赶紧去思考问题。五、深入本质是回答问题不可偏离的主线还有,在长达6分钟的回答方面,选手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够深入。换句话说,我们认识上还有待提高,比如今天有个案例是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园里诵读古兰经,这个事从认识角度上说是什么?教育和宗教是相分离的,任何人不允许在校园里开展宗教活动,可比赛现场还有的辅导员不敢发声亮剑,还把它定性为民族问题,还上了“共情”,实际上你要指出他的错误,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你指不出来,你就是在犯错误。我以前听过一个辅导员介绍自己处理学生在校园里进行宗教礼拜的案例,他刚开始讲的挺好,告诉学生你的行为违反了宪法多少条,教育法多少条,宗教事务条例多少条,学生管理规定多少条,所以他有效制止了学生的行为。这不挺好吗?然而,这个辅导员对问题的认识还是不深刻,回头他又上了“共情”,说老师理解你,在学校里头做礼拜肯定不行,你周末可以上教堂去,老师有空可以陪你去,这是不是工作没做好?不仅学生问题没处理好,还把自己搭进去了,现实中,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出现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比如今天的案例中有个困难生的问题,学生觉得获得助学金是天经地义的,然后就去买奢侈品。对于这样的孩子,很多的辅导员把这个问题局限于对学生的关心关怀不够,下一步要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化学生,不能这样,这种爱叫“小爱”。这种爱说好听点,叫父母,说不好听,叫保姆,我们要给他“大爱”。当然有的辅导员把它归纳到感恩教育这块,因为他拿钱之后,他不知道感激感恩,但是,为什么不深入的讲下去?要感谁的恩,怎么去感恩?我们在这个方面的教育上就是不够深入。六、给学生“大爱”才能体现我们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含金量,我们给学生的爱不能只是“小爱”,要有“大爱”,这种爱是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爱,对党的爱,对社会主义的爱,要把这个传递给学生,这才能体现我们的能力。还有,今天的案例里还有创业和就业的问题,实际上,我们都应该深入“刨”下去,“刨”什么?就业观和创业观。要帮他们搞清楚创业、就业的原因、目的、动力是什么,怎么往深里“刨”,比如学生慢就业不就业,我们怎么办,是不是得深入的来做这些工作,说到底还是学生价值观的问题,下一步怎么做价值引领,我最生气选手说什么呢?我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话谁都会说,关键你给我讲具体,你怎么来做,怎么做才会产生效果?比如,从责任担当上怎么做?人生价值实现上怎么做?理想信念确立上怎么做?我们要逐层的往上“刨”,是不是更好一点?七、关注学生成长是大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我讲一点,不论谈心谈话,还是案例研讨,比赛和日常工作是一样的,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谁?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大家都知道是学生,但是在实践中却忽视了一点,我们教育的是学生这个人,而不是学生出现的这个事。我们很多辅导员的处理方式,通过案例研讨就看出来了,整个思维导向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教育学生。这跟我们辅导员的职业特点有关,天天都是繁杂琐碎的小事,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思维惯性是就事论事。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关注人的成长,也就是说,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学生的成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