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心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太极拳心德【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太极拳心德”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练拳心得笔记-孙昌瑞》前言孙昌瑞先生1928年出生在河北乐亭,16岁参加革命,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8年解放唐山进城在市委工作,1951年被推荐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54年毕业后任唐山地区供销总社党委书记,1963年任唐山地区商业干校校长(行政十五级干部)。1968年蒙冤被下放回原籍务农,1978年落实政策后任唐山地区供销总社党委书记,1982年唐山地市合并任唐山市供销总社党委书记至离休。孙先生自幼酷爱武术,1950年在唐山市东矿区经王清海介绍拜王美老拳师学八仙拳,1954年拜张玉书(孙禄堂大弟子孙振川的弟子)练孙式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拳。1957年拜张士镛(曹钟升的徒弟)学习尹式八卦六十四掌及器械。多次受孙禄堂之子孙存周、女儿孙剑云的指点。从1964年到现在教授徒弟五十余人。1996年被聘为唐山市太极拳联谊会顾问。1998年中国武术协会授予他传统武术六段证书。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燕赵都市报都对孙先生有过多次采访和报道。孙先生自离休后,他每天教授弟子之余还将自己多年练拳的心得笔记整理和修正,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每天笔耕不辍,并将自己的练拳心得笔记整理付梓,每印一集就分发给每个弟子,供弟子们探讨和练习,这使其弟子们受益匪浅,跟其练拳十年以上的弟子如杨志新(女)、石秀峰、刘复兴、王宝生等多人都能散手听、化、拿、发,应物自如。自1998年至今,孙先生的《笔记》已印发了三十五集。每当我读后都倍感其对拳理的论述准确和通俗,也就越感到这些笔记弥足珍贵,这是孙先生半个多世纪来练拳的体会和心得,是孙先生的汗水、时间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武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又一成果。虽然我不是孙先生的弟子,但我有幸读了他的《笔记》并将其逐一珍藏至今,为了能够与广大武术爱好者共同分享,我拟将其酌校并数字化,逐一在此发表,我想此举孙先生不会责怪吧!我在将其打字时,可能会出现多字、漏字、错字、白字等或语法错误,这与孙先生原作无关,敬请网友对我批评指正。学生王志斌曾拜在我名下,余愧无所诲,兹把所学琐碎之词记下,供志斌体验。孙昌瑞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学练太极拳心得笔记太极拳来自一源,在长期流传中,演变出许多流派。当代流传较广的主要有五派:武式、孙式、杨式、吴式、陈式。各派都有其自成一派的特点,这就叫做特殊性。1但毕竟都是太极拳,所以共性是主要的。各式太极拳尽管形式、风格各具特点,但有其共同的练拳要领:(一)心静用意,身正体松。练拳时始终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身体端正自然,内外放松,不偏不倚,舒松自然。(二)弧形螺旋,中正圆转。做动作时要求呈螺旋式弧形,圆活不滞,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不要直来直云,也不要像月球绕地球运行那样兜直圈圈,应该像地球绕太阳运行那样自转中公转。(三)源动腰脊,劲贯四梢,以腰为轴主宰于腰,内力发动于腰脊,六成劲上行于膀臂达于指端,四成劲下行于腿踝,达于趾端,形成一气贯串的整体劲。(四)轻柔匀缓,柔中寓刚。动作如行云流水,风吹杨柳,珠滚玉盘。所谓柔中寓刚恰似水银既沉重又流动轻灵。(五)连贯协调,虚实分明。练拳走架,连绵不断,转接和顺,折叠转换自然,处处分清虚实,保持重心稳定,变转灵活。(六)内动外发,呼吸协调。以外引内。以内导外,内外合一即内不动外不发。身心兼练,蹑手蹑脚与动作协调,吸为合为虚为蓄,呼为开为实为发。气宜鼓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外柔内刚,发劲完整,富有弹性,不使拙力。各式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共同要求。头:虚灵顶劲,百会穴有上悬意念,不准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耳要静听身后,用鼻呼吸,咀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后张,意注肩与胯合。肘:自然松沉,防止僵直或上扬,意注肘不离胁。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指要张开,气达指梢。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内缩,防止挺胸猴胸,劲要含蓄。背:舒展伸拔,不可弓驼,大椎鼓起,背部皮肤有绷紧之感。腰:松沉直竖、命门后撑、骶骨塌住、旋转灵活,不可摇摆歪斜。脊:中正竖直,上下对拉、虚虚对准,吸气时上下对拉拔长,呼气时上下挤压,加强脊柱锻炼,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腹:宜松舒,气沉海底,不可用力,不可上提,如一盏灯置于丹田,不倒不灭,照得通红。臀:松垂忌后突,尾骨前敛,会阴微上提即提肛垂臀。胯:松正含缩,劲力贯注下肢,上与肩合,下与腰联,转动时腰胯保持一致。裆:胯腿相接处为裆。腰胯的合力便构成裆劲,胯下两腿里根肚角窝处要撑圆,两腿上股要有裹劲,腰塌裆圆,形成拱形间架,发劲要运用裆劲,这裆劲就是腰2胯腿乃至全身的整劲。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不可歪扭,两膝先开后抱,膝向前上顶,命门后撑形成前后撑力,脚掌平落,脚掌平落,脚趾抓地,涌泉空顶,虚实分清,实腿胯根落实,实腿一侧的肾要前挺。各式太极拳在技击方面共同遵循的技法: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后发先至,意在人先,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沾连粘随,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乘虚而入,以逸待劳。具体的说必须理解掌握运用下列诀窃:(一)周身是球体,一动都要动;前步夺后步,后步跟前踪;后一条线,全身主力攻;打人如亲咀,手到身要涌;左右一面站,单臂克双肱。上边的歌诀很能体现孙式太极拳的手法即进退相随,手动必先身动,身动必先腰动,用腰带动手法和身法,出手不见手,外欲动内先动,周身好似圆球,一动无有不动,环形无端,上下左右转动无滞。忽隐忽现。脚蹬住劲,手掤住劲,头领脊住竖住劲,腰塌住劲,裆合住劲,两股两膝抱住劲。孙式最讲究开合,开合必须在松沉中暗运全身劲力,开为伸展放大,合为缩小收敛,开时不顶掸撞,合时不躲闪,开时由腰脊通过螺旋劲达于四梢,合时由四梢回缩到丹田,开合不在外形而在内动,即所谓内不动外不发,这样才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内动源泉于内劲、内劲源泉于丹田。内劲是用意识指导的即所谓用意不用力。这种内劲是无形无象的、忽隐忽现,它是极轻灵又极沉重的整体劲。由丹田发内劲时用意念想象发出十分劲,将六分劲上行运达两肩,再透达小指依次到达拇指,将四分劲下行经胯到达小趾再依次到达大趾。因为这一系列的意念指导的活动都必须到位,所以练拳要尽是放慢。当然如练到炉火纯青、心想事成的境界快慢便随心所欲。孙式太极拳讲究起、承、转、合。发势为起,接势为承,变换为转,成势为合,未动时静如山岳,动起来如同江河绵绵流长,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风平浪静细水长流,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风平浪静细水长流。起势如开了闸的水不停的一写千里。承即是式式相连,节节贯串。不能停顿,不能有阻滞间隔。转是指式与式之间的折叠转换。所谓折叠指欲上必先下,欲下必先上,欲左必右,欲右必左,上下左右不断折叠。所谓转换是指虚实变换右虚则左实,左虚则右实,不断转换。犹如骑自行车,脚蹬子一提一踏才能前进,双脚踏实寸步难行,在拳中叫做犯双重之病,完成一式为合,周身之气回缩至丹田,蓄势转下式。气沉丹田用意将气贯于脚跟,不可在外形下蹲作势,而是浑身放松,脊柱松沉直竖,这样才能势意守丹田。(二)全身五弓,上下、左右、前后者要争,松中有掤,掤中有松,弧形对拉,伸中有缩,缩中有攻,对拉拔长,实中有空,体现中劲,周身劲整。孙式太极拳最讲究整体劲和中劲。欲达此境界,首选要明白顺中用逆的道理。一出式五张弓便在松沉顶竖中徐徐拉开,各部位都要对称着互相争力,与人交手使对方感到碰上了一个打足气的大皮球,就是拿出千斤力打在皮球上也无济于事。推不动,拉不动,打不动。因为皮球里的气是布满全球的有前推的劲又有后撑的劲,有左边的劲又有右边的劲,只能把球推得滚转却无法把球的任何部位打凹陷下云。我们党说的“膨涨”、“气宜鼓荡”都是指松沉中运用内劲互争的表现。杨禄禅老前辈有句名言:“站住中定往开里打”意思是说练拳时一定立身中正,头和脚顶天立地,气沉丹田,在这个前提下,尽量把劲展开,姿式到位,不能团缩,应该舒展挺拔把劲放出云,这样才显得威武雄壮,浑厚涵蓄,伸筋拔力。只要练出这种顺中用逆的争力,交手时掤住对方,腰微微一转,对方便失重跌出。转腰不能太过,掌握好四十五度角,转腰的同时,接触点要有螺旋,这好比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本身也要自转,人的脊柱像轴那样在中心转,胯要承受着在外连转,两肾也一前一后的交错着转。两肾除有争力还要分清虚实,在实腿一边的肾为实,靠虚腿一边的肾为虚。尾闾向前伸,命门向后鼓,头向上顶,骶骨向下塌,气往下沉,胯向下松,会阴向上提,两肩向前抱,两膀向后撑,两膝向前抱,两脚跟向外拧,脚趾抓地,脚心上提,手向前今晚上,肩往后缩。总之处处体现争力,这种争力不能互相抵消,虽然相反但却是相成的,形成一种前拉不动,后推不动,右顺中有横,横中有顺的中劲。(三)诀窍如海,腰是主宰,性得用腰,功夫必高。不论练拳或是推手,时刻注意用腰。每一动作都要体现腰拉、腰带、腰推、腰转。后捋用腰劲拉,侧捋用腰带,前推腰向前送劲,化手腰要转,冲劲腰脚手一齐上,身子接手只动腰不动手。用腰时麝香注意腰脊命门穴的枢纽作用。腰部旋转腰脊松沉直竖,命门后撑,骶骨塌劲,腰胯相连,微微转动,倘不慎转的幅度过大腰一摇摆,中轴便弯,劲也就散了,腰胯裆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用腰必须注意裆劲,两个胯根才是裆,欲要开裆必须把胯根松开撑圆,不准出现尖裆,只有圆裆才有桥孔拔穴之力。旋转时腰胯要保持行动一致。迈步时实腿胯根先微向内收向下松沉,肾也要落实,腰不动,手不动,内不动,外不动,松肩,松胸,松腹,松腰气沉丹田,海底充实,带脉鼓荡。提手吸气丹田向后翻腾,推手呼气丹田向前下翻沉。动时裆须开,停势裆须合,裆开时两膝向相反方向前挺,停势裆合时两膝向内裹合,顶劲领好,腰劲塌下,裆劲合得住,胯根撑开撑贺,脊柱节节松沉虚对准,随着呼气重心下降,臀部之力贯到足根。手臀之劲前云,命门后撑,退劲植地生根,腰裆劲向前上方暗运。(四)用意打拳,妙中有玄。不论打拳或是与人交手,首选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能走私,心不在焉。再就是意识必须在动作之先,达到意到气到力到。4与人交手更要我意在人先。长期坚持用意打拳,久而久之定会出现从心所欲的奇妙境界。如对方挥拳向我击来,我意用身子把他撞回云,此时心一动,已把对方击出。自己练拳都要用心按规矩做好每一个姿式,一式未完心先想到下一个式子,这样才能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有人说与人交手纯任自然,不能自作主张,这对于有高深功夫已达到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人是可以作到的,但对多数练功的人来说必须全神贯注,用心应付,除了斗勇还要斗智。古人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也”只有思想集中才能听劲,才能观察地形,才能看准对方举动,如见矮人要高打,个子高的要低打,胖人要斜打,瘦人要用千斤坠打。对方抓住或按住我,他刚用力,我立即用意念暗运一股力透在他薄弱部位,气随皮肉下降,意随骨骼上升,如遇到自上而下的力,受力处股肉承受气下走而骨骼随意上行,骨骼之间用意捆连在一起,昼量严密紧凑,这样既能抵搞加在身上的力又能把对方紧紧贴住,此时我腰腿略一转动便把对方发出云。两人搭手对方来力我蹬脚运劲到接力点把对方的劲掤住。然后采取“我不动跟你走,你不动引你动,给点劲叫你过”。我运用沾、连、粘、随四法不论对方是什么门派拳种,让他老老实实跟我打太极拳。这一切都是为了说明无论练拳或是交手都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强调用心打拳,也就是用意识指导行动。(五)各种劲解要弄清,不懂劲白费功。掤劲──弹性之劲,如打足气的皮球。捋劲──向下摩擦之劲。挤劲──两种方向不同的劲交叉聚于焦点,放出合拢之劲。按劲──抑按不令滑脱之劲。沾劲──定住一点就地生根,变化不离此地,不碰不撞,如贴膏药。连劲──退中牵动之劲,使之入我圈中,连续攻击。粘劲──在沾的基础上,如沾胶汁移动,封住敌人不给进攻机会。随劲──进中推动之劲入他圈中,随机发放。敌欲变不能变,欲攻不能攻,欲逃不能逃。空劲──转侧泻人之劲,使之落空。结劲──对方出匾,我贴紧补上。化劲──彼劲打在圆活松柔的物体上把劲消耗掉,对方来劲,稍抗即卸,一卸而反。擎引松放劲──接得住对方的劲叫擎,

1 / 10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