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颐和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四年级语文颐和园【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一篇】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以及课文优美的语言,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先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地方,并说说美在哪,然后再读,深入感受美。第二,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设计了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石狮子有什么姿态,并说说游完颐和园后的感受。第三,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学以致用,我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按游览顺序并抓住景物特点介绍校园。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滑”字来体会昆明湖的静时,所用的方法不是很好。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二篇】一、写出下列各字的笔顺、笔画。颐爽殿谢二、在括号里填写意思相近的字,组成词语,再理解它们的意思。1.湖()山():2.()台()谢:3.神()气():4.()雕()刻:三、按下列要求填空并回答1.颐和园的“颐”字,读作yì是否正确?,应读作。刻字的左半部分是,它与“臣”字有什么区别?。2.神清气爽的“爽”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该字的笔顺是:3.葱郁的“葱”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节字母是()。该字的下半部分容易和()字相混淆。四、用下列词语造句1.耸立2.隐隐约约参考资料,少熬夜!五、课外趣题1.读下面一段话,概括段意。颐和园拥山抱水,绚丽多姿。浓绿的万寿山耸立在昆明湖的北畔。在一片湖光山色之间,点缀着许多殿堂、楼、阁、谢、亭、桥等精美的建筑。这些建筑的风格各具特色。全园布局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区、居住区和风景游览区。2.按下面的顺序,向家人介绍颐和园的景色特点。长廊(长、美)万寿山脚下(仰望)佛香阁,排云殿近屋顶、宫墙山上(府视)中昆明湖远城楼、白塔昆明湖长堤垂柳、石桥小岛绿树、宫殿十七孔桥石狮3.按一定顺序写出家乡的景色特点(照第2题样子写)。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三篇】教材分析:《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参考资料,少熬夜!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图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以测代检预习引路1.精彩一分钟:小组同学相互展示浏览搜集的相关资料及图片。2.教师谈话导入并检测预习情况:课下同学们都通过资料了解了“颐和园”这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要想饱览名胜,就要先认识她的名字(板书)《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不知大家在预习中是不是也像老师这样仔细观察,老师想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分发测试卷)。《颐和园》课前检测一、看拼音,写汉字diànlángzhùdiāozhùdīshīgé大()长()()子()刻建()()岸()子佛香()二、读解释,填词语(可以查阅课文)1、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2、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3、样子各不相同。()4、青翠茂密。()5、往远处看。()3.小组自我对照、检查,请正确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生字和理解词语的。4.教师表扬预习好的同学。二、画图通络初识名园1.提出自主阅读的要求,弄清作者游园的景点与路线。(1)课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景点?(读后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2)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2.边读边想,尝试画出《“颐和园”旅游示意图》。3.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画出的旅游图。4.师生共同阅读课文中有关旅游地点变换的语句,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旅游图(见板书设计中图示),学生对照,选出最相似的表扬。参考资料,少熬夜!5.多媒体播放颐和园画面,学生按图看景。6.作业:选出你最喜欢的景点,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一、画境解文欣赏名园1.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点,美美地读一读,体会语言美。2.指名朗读有关段落(随机指导,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部分都要涉及),学生谈感受[学生品评、互动,从文本的语言中体悟景物特点,教师适当补充,师生合作板书(参见板书设计中有关内容),并随机将课文插图或搜集到的有关图片粘贴到板书的图中。这一部分是学习重点,应注意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教师还可以用品味课文中的“滑”字为例,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其它词句]。3.学生总结三部分的景物特点,板书:长长的画卷立体的画卷铺开的画卷4.开火车(每部分一名同学)朗读相关段落。5.尝试背诵喜欢的段落。二、画面回放介绍名园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文中自己喜欢的景点,加入搜集到的资料,讨论确定这一景点的导游词。2.每组选一名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玩相关景点(指图或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画面解说)。3.根据导游情况,评出导游的等级(特级导游、一级导游。二级导游等)。三、画笔再展畅写景观1.阅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他们有什么关系(前后照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讨论总结这一课的叙述顺序。[总,分(地点转换),总]3.画一幅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点游览图,并利用学到的叙述方法写1篇游记(作业)。板书设计:设计意图《颐和园》这篇文章是这一单元的第2篇课文。学生对本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学习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容易产生新鲜感降低,兴趣减小的现象。因此,设计本课,一是在学法上坚持以新颖促进学生注意,激起兴趣,融入情境;二是在教法上注重适当放手,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文导入采取了直接进行书面测试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引领他们逐步懂得:扎实的识记基本功,才是发展自身语文能力的基参考资料,少熬夜!础。有效探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这一课设计中的“画图通络初识名园”和“画境解文欣赏名园”两部分,就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一是手脑互动(画图通络部分),利用读中想,构思并画出游园的轮廓,达成在探究中趣味记忆游览顺序的教学目标。二是图文互动(画境解文部分),通过图(课文插图和学生搜集的图片以及多媒体播放等)与文本沟通,挖掘文本中的赏析因子,含英咀华,让学生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画面美,又从画面中体会到文字表达的意蕴美。围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一教学难点,设计始终渗透以“会写”为突破的思路。在“画面回放介绍名园”中,通过激励(评选导游等级),激发创作热情,经过对导游词的加工改进过程,锻炼、提高学生景出言随的能力。最后的“画笔再展畅写景观”设计,是建立在总结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从熟知的景点入手,使学生感受到头脑里有景可绘,写作中有法可循。其实,将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放到第二课时的末尾一起分析,也正是基于让学生能够懂得写文章要回归总体架构的“用心”之笔。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第四篇】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3、掌握背诵的方法。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⑶掌握背诵的方法。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前提测评参考资料,少熬夜!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三、导学达标(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1、听课文录音。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指名读。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指点名读。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参考资料,少熬夜!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齐读句子。(二)学习第五自然段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练习: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齐读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三)学习第五自然段齐读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2————二段3————三段4、5———四段参考资料,少熬夜!6————五段四、达标测评(一)用“隐隐约约”造句。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2、齐读课文例句。3、补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