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写作好帮手1/30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导读】这篇文档“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第一篇】一、导入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而杜牧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阿房宫赋》。二、释疑解难1、朗读:全文四段分别由四人朗读,纠正读音;然后齐读,体悟赋文的语言美。2、检查:提交课前预习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答疑,并把握文章写作意图。3、互动:为弥补遗漏,教师可事先预备好以下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完成)。(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写作好帮手2/30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应如何理解?(2)“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中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中“鼎”“玉”“金”“珠”作什么用法?(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应如何理解?三、发现思考印发人教版第二册(20xx年12月第1版)《阿房宫赋》课文,与所学苏教版课文分段研读比较,努力从比较中和文本本身发现问题,然后提交全班,师生互动解决。1、仔细研读课文第段,试从内容、结构及写法上去发现问题。(1)人教版“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中四分句间没有像苏教版文本那样用句号,而是连用三个逗号,请比较哪一种写法更好?明确:人教版语气更短促有力,更能让人体会出六国灭亡之迅速,阿房宫建造之容易,写出了秦的强大气势;苏教版停顿间歇长,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六国为何灭亡得这么迅速?更能体现秦兴之骤,阿房宫工程之浩大,更能体现秦始皇之骄奢,人民苦难之深重。写作好帮手3/30所以相对来说,苏教版的写法更好,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主题。(2)苏教版“高低冥迷,不知东西”和人版教“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写法有何不同?明确:“西东”与上文的“龙”“虹”押韵,属平声韵,读起来大气,有雄浑之势;“东西”与上文的“迷”下文的“凄”“齐”押韵,属仄声韵,语调低沉,蕴含斥责的情感。两种写法都符合辞赋整齐美、音乐美的特点。(教师提示:赋文特点——讲究押韵。可再行选读体会。)(3)“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句分明写宫女,但两种版本为何都不将其划入第2段而划入第1段?明确:这里的宫女,并非“妃嫔媵嫱”,而主要是歌伎舞女,为作者联想想象写就,目的是以歌舞效果、宫人之多来侧面衬托阿房宫的宏伟规模和繁华奢侈,以揭示秦统治者靡费之过,并与前文所写阿房宫之外形、体制相应,属先外后内写法,故应归入第段。(教师提示:赋文特点——讲究铺陈夸张、联想、想象。)2、仔细研读第2、3段(宫女、宫藏),试从结构上发现问题。写作好帮手4/30两种版本段落划分明显不同,人教版将“宫女”和“宫藏”合为一段,苏教版将“宫女”划为一段,“宫藏”与议论合为一段,哪一种版本好?为什么?明确:人教版好。写作内容上,“宫女”与“宫藏”同为宫内人和物,先外后内,应合并一处。表达方式上,前两段铺陈描写,后两段发表议论,如此编排层次明朗,一读便知。苏教版,似想细分层次,而卒将“宫藏”与议论相合,令层次意旨模糊。主题揭示上,人教版并列成段,强调突出,留有回味余地。总结六国灭亡之因———“不爱其人”,这也是铺叙秦亡之因——重蹈六国覆辙,更是力谏当朝。而苏教版的段落划分区分度不高,导致内蕴不深,主题揭示有些淡化。3、立足文本,仔细研读第段议论部分,试从内容上发现问题。(1)议论部分一系列的排比句都是围绕着一个对象来组织的,请概括出这个对象。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唯独选中这个对象来组织排比句?明确:对象是百姓。喻秦之奢华是建立在对本朝百姓的剥削、压榨之上的,反映了秦无以复加的残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由此可得出秦亡乃与六国灭亡同出一辙:“不爱其人”。(教师提示:赋文特点——多用排比、对偶等修写作好帮手5/30辞。可再读“明星荧荧。.杳不知其所之也”体会情感。)(2)在本段议论中,作者充分利用了赋的特点,对秦的纷奢进行了大肆夸张渲染,但有一句却相反,只是一笔带过,请找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明确:“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十四个字,句句押韵,音节迅急,有骏马下坡之势。“可怜焦土”四字小结前文所有铺排渲染,充溢无穷感慨:强秦迅崩速解,丽宫瞬间灰飞烟灭;速灭则虐甚,虐甚则速灭;揭示道理,警醒当朝。若铺陈夸饰,效果不佳。四、感悟创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四个“后人”具体指什么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请选用高度概括性的词语完成填空。(提醒阅读课题注解,并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济世救民的思想。)1、建阿房,阿房___矣,秦皇___矣!2、聚宫女,宫女___矣,秦皇___矣!3、敛珍宝,珍宝___矣,秦皇___矣!4、告诫:吾皇戒___,要___。明确:第一、二、四个“后人”均具体指唐朝统治者,第三个“后人”具体指唐朝以后的统治者。1,奇,侈;2,苦,淫;3,多,靡;4,奢,爱民。(意思写作好帮手6/30对即可)小结:明结构,先分后总;懂写法,先扬后抑,蓄势铺垫;晓主题,借古讽时。点题:历史的回声,后人之鉴!播放全文录音朗诵。(教师提示:赋文特点——卒章显志。)五、拓展延伸阅读《“我要给项羽翻案”引发争鸣》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关阿房宫的两则材料,体会赋文“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的特点。《阿房宫赋》优秀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理解课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阿房宫赋的雄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们死写作好帮手7/30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体会阿房宫赋的雄伟。难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使用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与合作法、情境设置法。四、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运用谈话法,自然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写作好帮手8/30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默读全文。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安排同桌互查互助。(三)品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定学生朗读第一段。2、难点解释明确:“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萦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缓”义的引申。“回”,注释为曲折。按“回”,它的本义是“转”、“掉转”(“回车叱牛牵向北”),引申义有“旋转、回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曲折”“回转”(“碧水东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灯重开宴”),等等。3、从第一段中体会到阿房宫的规模如何?明确: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4、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集体齐读第二段。5、难点解释明确:“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写作好帮手9/30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按“尽”,本义是“空、没有了”(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引申义有“完全、全都”(秦地可尽王也)、“尽量、尽可能”、“到尽头、到顶点”(林尽水源)、“死”(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等等。6、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几层?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四)总结文章前两段写作特点,体会语言大胆运用想象、比喻、夸张等手法。例如:第一段中对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描绘得细致入写作好帮手10/30微,虚写了长桥、复道,运用想象将神奇瑰丽之景展现出来。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五)作业设计1、从文言知识和品味语言两个方面预习3、4自然段。2、背诵1、2自然段。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第三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走进杜牧,了解写作背景;2、了解“赋”这种文体;3、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4、概括各段段意并理清文章结构。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加强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同时体会课文精彩的描写艺术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最后能够基本背诵。写作好帮手11/3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的罪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宫赋》里,杜牧用这六个字概括了秦灭六国、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也许因为秦王朝过于短促,历二代便骤然灭亡,让我们再回唐朝,看杜牧是怎样对秦的灭亡加以评述的?今天,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一)解题:1、阿房宫:“阿房宫”的“阿房”旧读为ēpáng。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写作好帮手12/30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2、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1篇文赋。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3、杜牧,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写作好帮手13/30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