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学设计精编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秋思》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秋思》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秋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生齐读课题。3、解题:“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再读课题。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评读。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互动交流。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1、师:秋风又起,客居洛阳的张籍准备写一封家信抒发自己万重心意。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诶,我突然发现全诗28个字中没有一个“思”字,那诗人的思念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诗人把思念藏在哪儿呢?捧起书,拿起笔,再读读诗句,哪些词的背后藏着诗人深深的思念呢?2、学生自由读悟。3、交流。参考资料,少熬夜!预设:洛阳城里见秋风。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预设:意万重: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预设:恐: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预设:“又开封”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四、回读,深化情感。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他还带走了什么?生:带走了作者的心……师: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参考资料,少熬夜!1、这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千百年都不会变,看,当年迈的母亲思念自己远在他乡的孩子时,她会轻轻的吟诵——师诵读。2、当漂泊在外的游子疲惫、孤独的时候,她会轻轻吟诵——生诵读。告诉远方的亲人,她虽身在他乡,却心在故乡。3、当独自在家的孩子想念远方的父母时,他会轻轻吟诵,齐诵《秋思》。用这首诗带去自己的思念。五、对比阅读。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2、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首动人的诗篇。六、总结。1、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2、配乐背诵。七、作业:1、将这首朴实的诗带到远方的亲人耳边,为他们背诵这首诗,寄托你的思念之情。2、请你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秋思》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反复吟咏,熟读成诵。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型设计]品读课[预习要求]了解作者及“曲”的有关常识。[教学设想]马致远的这首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全文仅5句,28字,纯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却做到了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教学中为避免空洞、枯燥的讲解,宜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诵读、配画、改写等形式来学习参考资料,少熬夜!课文,让学生在读、画、说、写中受到熏陶,培养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就是曲。唐诗、宋词、元曲互相辉映,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有谁能说说有关“曲”的常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并小结,之后投影关于“曲”的常识。关于“曲”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它是配乐歌唱的诗。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散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天净沙。秋思》就属散曲中的小令。二、诵读,整体感知内容。1、课题及作者:课题由两部分组成,与词相似,“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即“秋的思念”。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有“曲状元”之称。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2、学生自由诵读。提示:朗读应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悲同喜。3、检查诵读情况。通过抽读,小组读了解情况,并对误读的地方予以更正。4、听范读。5、给这首曲配一幅画。激趣:有个词叫“诗情画意”,说的是具诗画的意境,诗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往往融会在一起,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你一定能用你手中的笔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间笔画)。(1)学生动笔绘画,教师巡回观察。(2)完成后让学生互评优劣,并对优胜者予以表扬(3)出示教师的简笔画。(投影在大屏幕上)6、熟读成诵。三、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和奇特的表现手法。1、思考:(1)曲中哪些语句写景?写了多少种景物?(用参考资料,少熬夜!“”画出),并用“()”括出这些景物特征的修饰语。(2)文中哪句抒情?抒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它与曲中的景物描写有何关联?2、品味语言,体会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作者写景,既不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语言凝练,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翱游其间。让学生用“从(词或句)中,我感受到了(看到了或想到了)”的句式说话,品味意境,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或用“我认为用得好(或写得好),好在”的句式说话,体会其奇特的表现手法。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从“枯藤老树昏鸦”这句的景物描写中,我仿佛感受到了秋的凋零和凄清。深秋时节,藤蔓枯萎了,树叶飘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树梢上乌鸦凄厉的叫声,更增添了悲凉凄楚之感……从“古道西风瘦马”这句的景物描写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途跋涉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枯黄连天的野外艰难行进,一阵冷飕飕的秋风袭来,使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倒抽了一口凉气……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中,我仿佛感受到了这位游子在异域他乡的痛苦之情。此刻,太阳快要落山了,乌鸦也归巢了,他却不知家在何处,也不知。该向何处去,任马追着落日,漫无目的地行进……一股忧郁悲怆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令他肝肠寸断,痛苦不堪……我认为“枯、老、古、瘦……”这些表现景物特征的修饰语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深秋时节这些景物的特征,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极具表现力。如一个“瘦”字写出了马的孱弱。疲惫无力,那骑在马上的人呢?……对于想象力丰富、语言有独创性的学生要及时表扬。3、教师在学生将这首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挖掘够了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1篇简短的写景、抒情散文。要求:紧扣原作,展开想象,尽量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4、当堂抽查学生的改写,并作评价。四、课堂练习参考资料,少熬夜!1、比较阅读将本文与刘禹锡的《秋词》作比较。(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不强求说法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可从以下三方面比较1体裁不同;2所抒之情不同;3表现手法不同2、填空独在异国,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感叹之中,脑海里浮现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秋思》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一、见秋生情,读题定调。1欣赏图片谈感受2、古人眼中的秋天在我们眼中,秋天带给我们的丰收的喜悦,“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时大多诗人的眼中都是这种萧条肃杀,凄凉的景象,勾起他们很多的思乡情怀。也留下了很多千古流传的关于思乡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走进张籍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一个游子那颗思家念亲的心。3、补充课题,引导读题,读出浓浓的、悠长的味道。4、出示学习古诗三步骤,学生齐读。5。知诗人,解诗题二、读通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标好多音字的灯片,划分好节奏的灯片请同学们自由地把古诗读3遍,前两遍争取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把字音读准。第三遍争取读出诗的节奏感,韵律感。2、展示读参考资料,少熬夜!指名读古诗,评价是否读出了节奏和韵律。3、师生合作复沓读。4、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知道诗的意思。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把这首古诗翻译一下?(指名说说意思)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出示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1、秋风是见得着的吗?那么诗人见到了什么?(漫天飞舞的落叶、瑟瑟摇摆的枯木、风吹落叶遍地翻滚)洛阳城里,落叶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打着旋儿,零落遍地;路边的败草在风中瑟瑟摇摆;天上大雁南归而去。张籍站在凉意渐浓的秋风中,他想起了什么?想谁?(指名说说)2、此时此刻,诗人面对此情此景,他想做什么?可是他在写家书的时候却感到意万重?为什么?请大家从他当时的创作背景中找一找。(离家的时间久,想对家里的人说的话说的事多,当时又兵荒马乱,对家人很牵挂,很担心)他会在家书中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张籍,拿起你的笔把你想写的话写下来。分组进行,分别写给父母,孩子,儿女,朋友。情境导读:这也想说那也想问,想说的话太多太多,这就是——欲作家书意万重。心中的牵挂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千头万绪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这封家书承载了诗人太多思念太多牵挂,所以他在写家书时才会感到——欲作家书意万重。因“见秋风”而“意万重”我们再把这句诗连起来读,读出作者的思念之情。3、说不尽,又开封(一个“意万重”体现了诗人对家人浓浓的思念之情,对么诗人的思念之情在诗中哪里还有更细致的体现呢?一起看看寄信的诗句)A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