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作业现场安全培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危险源的识别一、危险源分类:第一类危险源: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能量载体:设备、场所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危险物质: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即人为的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物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通常指物的故障,即由于性能低下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危险源的识别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音和振动等物理环境,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等。危险因素分类:(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的分类(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的分类(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的分类1、物理性因素⑴设备、设施缺陷(强度、刚度、稳定性、密封、应力、外形、制动器等缺陷)。⑵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防护距离、支撑不当等)。⑶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静电、电火花、雷电等)。⑷噪声危害(机械性、电磁性、动力振动性等)。⑸振动危害(机械性、电磁性、流体动力性)。⑹电磁辐射(X射线、Y射线、原子、电子、高能电子束、紫外线、激光、电场等)。⑺运动物危害(抛射物、液体飞溅、反弹、滑动、冲击等)。⑻明火。⑼高温物质(能造成灼伤)。⑽低温物质(能造成冻伤)。⑾粉尘与气溶胶。⑿作业环境不良(照明、通风、排风、温度、湿度、气压、沉降、通道等)。⒀信号缺陷(选用不当、位置不当、信号不清、显示不准等)。⒁标志缺陷(无标志、不清楚、不规范、位置不当等)。⒂其他。(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的分类2、化学性因素⑴易燃易爆性物质(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及其他)。⑵自燃性物质(磷等)。⑶有毒物质(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及其他)。⑷腐蚀性物质(酸、碱等)。⑸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的分类3、生物性因素⑴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⑵传染病媒介物。⑶致害动物。⑷致害植物。⑸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的分类4、心理、生理性因素⑴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及其他负荷超限)。⑵健康状况异常。⑶从事禁忌作业。⑷心理异常(情绪、冒险、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⑸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色盲、其他辨识功能缺陷)。⑹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的分类5、行为性因素⑴指挥错误(失误、违章、其他)。⑵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其他)。⑶监护失误⑷其他错误⑸其他行为性因素(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的分类1、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危险源分16类:(1)物体打击: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伤害。(2)车辆伤害: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伤害。(3)机械伤害: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发生的伤害。(4)起重伤害、各种起生作业中发生的人体伤害。(5)触电:包括雷击伤害。(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透水淹溺。(7)灼烫:火焰、高温体、化学灼伤、物理灼伤、不含电灼伤和火灾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不包括触电坠落。(10)坍塌: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造成的事故。(11)放炮。(12)火药爆炸。(13)化学性爆炸:可燃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事故。(14)物理性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15)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中毒窒息。(16)其他伤害:摔、挫、擦、刺、割伤、非机动车碰、轧、矿山片帮、渗水等。(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的分类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险源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险源等7类。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识别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各区域危险源的识别:见危险源识别登记表环境因素的识别一、识别的方法:1首先确定活动、产品、服务的范围;2.针对每一项过程(活动、产品、服务)确定与活动有关的输入(人、机、料等)和输入(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3.确定环境因素识别的方面、状态、时态;4.确定评价环境影响;5.汇总登记环境因素。二、识别的范围:1、产品、活动、服务A.管理活动:设计、工艺、管理、生产调度、供应、销售、采购B.生产活动:从原材料定购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C.辅助活动:维修、库房、实验室、生活后勤、车队、保健站、厂区绿化、相关方管理等。三、确定环境因素的类别:1、废水的排放: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电镀废水2、废气的排放:含粉尘废气、锅炉废气3、噪声的排放:设备噪声、交通噪声4、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一般生活垃圾、可回用5、资源能源的消耗:水、电、气、油等6、紧急事故的发生7、其他环境因素:热能辐射(热能)放射性物质(电磁、微波)的辐射、景观破坏环境因素的识别环境因素的识别四、环境因素的时态和状态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存在的或发生过的现在存在的将来可能发生的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异常包括:故障、启动、停机和维修时期紧急包括:火灾、井喷、泄露、爆炸、人员伤亡、事故排放。环境因素的识别各区域环境因素的识别:见环境因素识别登记表重要环境因素评价依据评价依据(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要环境因素):a)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行为;b)潜在的化学品泄露,燃料隐患等;c)有毒有害废弃物未做合理处置的;d)虽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但排放频率或排放量大的。固体废物的处理固体废物的控制原则:1)减量化:固体废物排放量要逐渐减少;2)无害化:固体废物的处置要力求科学、合理,把对环境污染降低到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允许的水准以下;3)资源化:要研究固体废物的回收及综合利用。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应按公司规定分类收集、标识、存放、分别处置——红色为盛装危险废弃物——蓝色为盛装可回收废弃物——黄色为盛装一般废弃物,车间内用白色塑料桶取代黄色。固体废物的处理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藏、储存和处置。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储存。即:可回收垃圾桶(蓝色)、一般废弃物垃圾桶(黄色,车间内用白色塑料桶)及危险废弃物垃圾桶(红色)进行分类与标识。固体废物的处理危险废弃物:(红色垃圾箱)复印机感光鼓、日光灯管、手机电池、墨盒、打印机硒鼓、废电池、有害化学品包装物,废旧塑胶手套、废旧泡沫、记号笔、油性笔、白板笔、油擦布、油手套等,废油棉纱、废油桶、废胶桶、碳黑包装袋、废镍铬丝、锅炉除尘、炼胶除尘、前处理除尘、污水处理后的淤泥、滤渣等;固体废物的处理生产生活废弃物:(蓝色垃圾箱)1.废纸箱、废报纸、废杂志、普通废纸、打印废纸等、废包装纸袋;2.废金属:如:骨架、废产品件、废机械件、废电器件;3.非金属:废胶料、塑料袋、打包带、塑料托盘,原材料废纸袋、原材料废弃编织袋、废旧电话壳,电脑塑料壳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一般废弃物:(黄色垃圾箱)食堂剩菜、剩饭,剥离纸、干燥纸、名片、毛巾、胶布、碎纸屑、清扫垃圾、植物叶子、拖把、磨砂纸、果核皮、建筑垃圾、陶瓷品、卫生垃圾等。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分为:(1)对人的安全管理(2)对物的安全管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对人的安全管理包括:(1)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作业标准,规范人的行为,让人员安全而高效地进行操作;(2)为了使人员自觉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作业标准,必须经常不断地对人员进行教育和训练。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对物的安全管理包括:(1)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应该符合有关的技术规范和安全规程的要求,其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应该齐全、可靠;(2)经常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防止由于磨损、老化、疲劳、腐蚀等原因降低设备的安全性;(3)消除生产作业场所中的不安全因素,创造安全的生产作业条件。作业现场安全管理1、动火前的“八不”(1)防火、灭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2)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3)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燃结构未采取安全措施的不准动火。(4)凡盛装过油类等易燃液体的容器、管道、未经洗刷干净、排除残存的油质不动火。(5)凡盛装过气体受热膨胀有爆炸危险的容器和管道不准动火。(6)凡储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仓库和场所,未经排除易燃、易爆危险的不动火。(7)在高空进行焊接或开始焊割作业时,下面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保护措施的不动火。(8)未配备相应灭火器材的不动火。作业现场安全管理2、动火中的“四要”(1)动火前要指定现场监护人。(2)现场监护人和动火人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时,要立即停止动火。(3)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要及时扑救。(4)动火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现场安全管理3、动火后“一清”动火人员和现场监护人在动火后,应彻底清理现场火种,确保火种完全熄灭,留守现场15-30分钟才能离开现场。机械安全机械伤害的形式:分为8类:咬人、挤压、碰撞、撞击(如模具车间砂轮机)、夹断(注胶机操作)、剪切、割伤和擦伤、卡位或缠住(实验室拉力机)。机械安全机械事故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机械事故的直接原因1)机械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无防护罩,设备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或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防护装置调整不当;无安全保险装置或失灵,无限位装置,安全距离不够;无报警装置或报警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无安全标志,噪声大无法听清报警信号;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等。2)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操作者不遵守操作规程,违章作业,思想不集中造成误操作,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2)思想上存有侥幸心理: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如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攀坐不安全位置,拆除安全装置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未戴各种个人防护用品,无意或为排除故障而接近危险部位等。机械事故的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的原因;2)操作者未经培训直接上岗;3)管理上存在问题:对安全工作不重视,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建立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缺乏监督,管理松懈及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等。三、安全用电为了防止触电,应从三个方面进行预防,即: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要符合安全的原则;采用各种防护措施:如绝缘、屏护、间距、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自动断电装置等。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