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解忧愁1/24初三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实用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初三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实用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范进中举》教案【第一篇】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口头表达等能力。3、德育目标:①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②培养团队精神。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总结归纳、口头表达等能力。教学难点:范进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好范文解忧愁2/24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3分钟)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九课《范进中举》,此文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昨天早读课,我们已经解决了生字词,朗读了课文,并了解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有关知识。首先请大家把自读提示默读一遍,把重要的句子画起来。(师板书课题、作者)二、学生自由发言(7分钟)谈读了这篇小说后的感想,师板书。三、师生共同讨论(3分钟)把板书的各种感想同类组合,避免重复,使之更简明。四、各小组选择议题(2分钟)五、分组讨论(8分钟)要求:①做好笔记并列出发言提纲,使之条理化。②选出组长。六、由组长上讲台发言,其它小组可以质疑、补充。(17分钟)七、教师补充并总结(4分钟)好范文解忧愁3/24本文是《儒林外史》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八、作业布置:(1分钟)请大家把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行为、语言及对范进的态度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性格特征。《范进中举》教案【第二篇】课题:《范进中举》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2、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写作手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培养自读能力为主,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好范文解忧愁4/24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讲读课。这是一个小说教学单元。本文承接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又1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文章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比较法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进和胡屠户的人物形象。二、教学难点:范进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教材处理:这篇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不容易着眼于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长课文尤其要注意精讲,讲求适当的取舍。本文的关键在“中”字上,要抓住这一关节点生发开来,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并注意本文与《孔乙己》一文主题方面的差异。课前好范文解忧愁5/24准备:一、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以及与教材相关的小说中涉及到的其他内容(如范进中举前后的故事情节)2、认真研读《教学用书》,在广泛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二、学生预备1、自行了解有关作者及作品的简单文学常识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3、感知情节,能流利复述。4、初步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比较其中举前后的变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与学法: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训练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拔下,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讨论来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导入:我们学过鲁迅的文章《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请大家先看一段影片。好范文解忧愁6/24师:大家知道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吗?是谁疯了?他是因为什么疯了?中了举为什么反而会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板书课题)、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3、关于作品《儒林外史》好范文解忧愁7/24“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儒林外史》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个中心人物做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确实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4、介绍与本课有关的小说内容“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好范文解忧愁8/24二、明确学习目标:1、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2、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3、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方法进行讽刺的艺术写作手法。三、复述课文,整体感知:1、复述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熟悉课文内容。(学生看图复述故事情节)2、明确课文层次:(全文分成两个部)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1)中举前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好范文解忧愁9/24他竟然“唯唯连声”。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2)中举后学生读第5至12段,[思考]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好范文解忧愁10/24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颠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他是一个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的人物形象。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图表分析人物形象)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3、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4、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好范文解忧愁11/24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5、明确文章主题:(出示范进中举前后对比图表,比较后明确本文的主题)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着重刻画范进中举癫狂的丑态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世态的炎凉。五、鉴赏精彩语段:学生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思考:1、范进喜疯的过程可分为几个过程?2、语段中哪些内容属于侧面描写?这些侧面描写分别起了什么作用?3、对范进疯态的描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讽刺了什么?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一疯跑一跌倒一疯走上集。侧面描写有: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烘托范进疯跑的飞快;众人拉不住,烘托范进疯劲之大。这一情节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对人的灵魂的扭曲。。好范文解忧愁12/24六、写作手法赏析: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思考]本文主要用了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进行分析)明确: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1)对比――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2)夸张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3)直接写实这里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通过对比、夸张、写实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