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注册安全主任培训课程意外事故是人类生存的第一杀手!现代社会每年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意外死亡400万人,其中有近40%是老人和小孩;同时有1600万人受到失能伤害;有35%的劳动者受到职业危害。今天,时间每流逝1秒,会有160人伤残;有4000人需要治疗。全球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大约2.5亿起,这意味着每天发生68.5万起,每小时发生近2.9万起,每分钟发生475.6起。每年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GNP。在整个社会领域中,职业领域是重灾区:全世界每年死于职业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人数为200万,其中约25%为职业病引起的死亡。(交通事故死亡99.9万人、暴力死亡56.3万人、局部战争死亡50.2万人、爱滋病死亡31.2万人)每天有近4000人死于工作,每分钟有3人死于工伤事故。我国的意外事故情况每年发生意外事故100多万起,死亡近14万人,每天有360人丧生。每年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左右。相当于每年毁掉2个三峡工程(工程静态投资900.9亿元);或每年毁掉10个中国最大的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实际投资200亿元)。相当于1000万个职工一年的劳动化为乌有;或1亿农民一年颗粒无收。2006年1-10月全国安全生产情况全国发生各类伤亡事故532101起,死亡92437人,同比分别下降10.0%和9.5%。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9525起,死亡11236人,同比分别下降13.9%和14.0%。(煤矿企业发生2340起,死亡3726人,同比分别下降12.5%和21.9%)1、重大事故:(一次死亡3-9人)1890起,死亡7363人,同比分别下降10.7%和8.9%。2、特大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80起,死亡1276人,同比减少22起、906人,分别下降21.6%和41.5%。3、特别重大事故:(一次死亡30人以上)4起,死亡150人,同比减少7起、608人,分别下降63.6%和80.2%。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这充分表明党和政府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决心。·亿元GDP生产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以上,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5%以上,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比2005年下降20%以上,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序言安全生产管理就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活动。(P1)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为有效地预防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的事故,保障人类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人类有“三大安全对策”(3E):(P1)·安全工程技术对策,是技术系统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安全教育对策,是人的安全素质的重要保障措施;·安全管理对策,是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的基本的、重要的、日常的对策。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建设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P5)安全生产必须落脚于企业,其根本是企业的决策者。(P7)·企业决策者应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第一管理者、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企业决策者或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最根本的要素。·企业决策者的安全素质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的状况和水平。生命权、健康权——安全权,这是最基本的人权。因此,保障劳动者和公众或个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落实安全生产、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重视人权、体现人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劳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P8)所谓安全权是指员工免于职业危害(职业病和职业伤亡)的权利。员工安全权的要求,实质是国家关于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的具体化。(P9)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有了安全并不意味着有了一切,但是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第一章安全生产科学的发展和进步防火技术是人类最早的安全技术之一。(P2)人类最早的工业安全法规是:英国于1802年制订的《工厂学徒的健康和道德法》,其中主要限制了工厂中学徒的劳动时间,规定了室温、照明、通风换气等标准。(P5)人类最早的交通安全法规是由美交通学专家威廉·菲尔普斯·伊诺制定、于1903年在美国正式颁布的《驾车的规则》。(P6)我国第一部正式交通法是1943年由内务部制订的《陆上交通规则》。(P7)人类“劳动保护”意识的产生:(P14)·1850年,恩格斯在《十小时工作制问题》中首次提出。·1918年俄共《党章草案草稿》中把劳动保护列为党纲第10条。·我国首次提出劳动保护是在1922年5月1日召开的全国劳动代表大会上的决议案中。“安全第一”的口号,是美国钢铁业在1901年提出的公司经营方针,致力于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第一”已从口号变为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准则。把人为事故作为一种工业社会的现象,研究其规律(事故致因理论),这是美国工业安全专家海因里希30年代的贡献。安全文化的提出:·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面对原苏联切尔诺贝利灾难性核泄漏事故的背景下,对人为工业事故追根求源,得到的认识归根结底是“人的因素”,而“人因”的本质是文化造就的。因此,1989年在核工业界首先提出了“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概念、方法和对策。(P15)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原苏联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共有4个装机容量为1000兆瓦的核反应堆机组。其中1、2号机组在1977年9月建成发电。3、4号机组于1981年开始并网发电。(2000年12月15日全部关闭)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P15)“七五”期间(1989年11月)正式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定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P24)必须把保护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最基本的制度。(P2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本质的、全新的条件,这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P27)1995年国务院修改了《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确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并对延长工作时间及报酬作出了规定。建立事故救援体系是事故伤亡损失最小化的重要对策。(P28)一旦发生事故,一定要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并采取有力措施尽可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调查处理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四不放过”的原则。工伤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辅助举措。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劳动法》。(P29)1973年规定:企业每年应在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资金中安排10%~20%(矿山、化工、金属冶炼应大于20%)用于劳动保护措施,不得挪用。(P31)1979年规定:八小时连续辐射不超过38微瓦/厘米2;日累计量不超过300微瓦/厘米2;一次不允许超过5毫瓦/厘米2。(P32)1980年化工部把因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000元以上的事故称为重大事故。(P33)1986年原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哲学思想)1987年国家劳动部首次颁发了“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1988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P34)《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原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7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于200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P35)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20世纪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安全科学原理。(P36)第二章安全管理哲学安全管理哲学:是人类安全生产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是安全文化之魂,是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核心。(P43)预防为主是安全史学总结出的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策略和方法。预防型的安全文化是人类现代安全行为文化最重要、最理性的安全活动方式。(P44)预防为主是实现系统安全(工业生产)本质安全化的必由之路。安全经济规律有:(P44)·事故损失占GNP(国民生产总值)2.5%;·安全投资占GNP1.2%;·事故直间系数为1:4~1:>100;·安全投入产出比为1:6;·安全生产贡献率为1.5%~5%;·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与5的关系。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则:系统设计1份安全性=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应用安全性。(P45)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人类安全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P46)·工业革命前,人类的安全哲学具有宿命论和被动型的特征;·工业革命的爆发至本世纪初,人们的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经验论水平,在事故的策略上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在方法论上已从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从被动变为主动;·20世纪初至50年代,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的安全哲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世纪末,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哲学的主要特征,这样的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大大推进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安全科学技术和人类征服意外事故的手段和方法。人类安全哲学的发展阶段可归纳为:(P47)“五同时”原则:生产与安全的管理中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P48)“三负责”制: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向上级、向职工、向自己负责。“三同步”原则: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转换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同时规划、同时发展、同时实施。“三不伤害”活动: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三点控制”工程: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进行控制。第三章安全系统科学理论系统科学最基本的理论,即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对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基本的理论指导意义。(P52)3.1安全系统论原理系统原理就是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科学管理的优化目标。系统理论是指把对象视为系统进行研究的一般理论。其基本概念是系统、要素。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与目的的有机整体。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具有六个方面的特性:整体性、稳定性、有机联系性、目的性、动态性、结构决定功能性。人类的安全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P53)安全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满足人类安全的生产与生存,以及保障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全活动要以保障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事故和灾害对人类自身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为目的的。安全系统论原理要研究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二是安全系统。事故系统涉及四个要素,通常称“4M”要素,即:·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机——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