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检测培训深圳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北三环高速公路中心试验室水泥混凝土强度和碳化深度检测(回弹法)•目的与适用范围检测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缺陷的混凝土缺陷检测•检测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检测准备在检测前后均应做率定试验:要分四个方向,每个方向的回弹平均值应为80±2,并应及时进行保养,保证仪器符合要求。•检测过程要点(1)结构物一般选10个测区,测区能满足检测人员平稳站位、简易操作。当立柱、盖梁、护栏等数量较多时可选5个测区,测区表面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无浮浆、蜂窝麻面,且表面应处于干燥状态,潮湿状态数值偏小。•(2)回弹时,回弹仪要垂直检测面,缓慢施压(冲击数值偏大)、准确读数、快速复位,泵送混凝土检测面是浇筑侧面。•(3)测点宜在测区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mm,测点应避开气孔和石子,气孔上数值偏小和石子上数值偏大,且同一测点只弹击1次,重复弹击数值偏大。测区与测点分布和表面处理•(4)回弹完应在平均回弹值最大、中值和最小的三个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用钢纤在测区表面凿出直径约15mm、深10mm的孔洞,用吸耳球(不能用水)清理孔内杂质后测量,当极值大于2.0mm,每个测区都要测量。碳化深度测量•计算过程(1)计算顺序:平均回弹值角度修正浇筑面修正强度换算(2)角度修正:检测角度是指回弹仪在非水平方向检测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查表确定修正值,表中未显示的值,可采用内插法确定。(修正图如下)计算流程图水泥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电磁感应法)•目的与适用范围检测普通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不适用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混凝土检测。•检测依据《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检测准备检测前应对仪器进行预热和调零,防止仪器受到干扰。进行检测前,结合图纸了解钢筋布置状况:钢筋直径、钢筋间距、最外层钢筋走向。•检测过程要点(1)检测时,选择适当的检测面:箱梁腹板、立柱全断面检测、盖梁浇筑侧面、护栏浇筑侧面。检测面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扫描到钢筋接头时,数值会偏差很大,检测时应避开。在检测过程中应核查仪器的零点状态。(2)钢筋位置确定:探头位于钢筋正上方时信号最强,钢筋位置是在探头越过了钢筋正上方后才会响应,所以钢筋实际位置是在探头的后方。(3)探头移动速度控制在2cm/s,尽量保持匀速运动,速度过快会导致漏筋或误差过大。(4)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应重复检测1次,两次读数相差大于1mm,该组数据无效。(5)实测保护层厚度小于仪器要求时,在探头下附加非金属垫块进行检测,计算时要扣除。路基压实度(灌沙法)•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基层(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不适用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检测依据《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试验准备(1)标准砂的密度直接影响压实度的大小。标准砂选取0.3-0.6mm清洁干燥的砂,标定前标准砂应置于敞口的容器中,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所处湿度须与检测环境的湿度大致相同。(2)每换一次标准砂都要进行密度标定,每次标定和试验保持筒内砂的高度和质量不变(砂面距筒顶15mm左右),高度降低5cm,密度约降低1%,反之同理。每次标定保证标定罐的深度不变,深度减少2.5cm,砂的密度约降低1%。每次标定和试验时,不得晃动储砂筒,加快砂的流动速度,增大砂的密度。(3)标定锥砂质量时,先让筒内流出的砂的高度和标定罐的高度一致(即体积一致),再测定锥砂的质量。省略这一步直接测定锥砂的质量,导致密度偏小。•检测过程要点(1)试验选点:选点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压实度的结果,位置不客观,没代表性,很难反映实际情况。按数理统计原理选择测点。(2)测点表面不平整,要重新测量锥砂质量,防止基板与测点表面的体积算到试坑中,导致压实度偏小。(3)规范中试洞深度等于测定层厚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最后将洞内的全部凿松材料取出。但标准砂的密度是根据标定罐的深度确定的,故试坑深度与标定罐深度大致相当,才能采用该密度计算。因深度越深下半部分压实度越小,所以当压实厚度大于标定罐深度时,为了更好的控制施工质量,把上面超过标定罐深度那部分刨开,只检测剩下部分。试坑的形状应该是圆柱体,上大下小压实度偏大,反之同理。(4)灌砂的时间:观察边缘处标准砂不再流动后还需要等十几秒钟再停止灌砂。因为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中心部位砂子的流动情况,更因为砂子的流动是从中心开始而后才向边缘扩展的。如果提前结束灌砂,势必导致灌入的标准砂质量少,从而导致测得的压实度值偏大(5)含水率的测定:先把试坑的材料拌匀后再取样,对于大型灌砂筒,细粒土大于200g,粗粒土大于2000g。材料含水率的偏差,含水率<5%,偏差≤0.3;5%<含水率<40%,偏差≤1。在凿洞的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不要使水分蒸发。也可放在大试样盆内。试洞深度等于标定罐厚度路基平整度(3m直尺法)•目的与适用范围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适用于的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检测依据《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检测过程要点(1)试验路段选择:根据随机取样表,在检测路段按数理统计原理选取试验路段。以行车道一侧距车道线0.8-1.0m作为连续测定的起点,并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污物。(2)目测观察时,当有几个间隙相差不大,无法确定最大间隙,可用塞尺测量进行对比,确定最大间隙。路基弯沉(贝克曼梁法)•目的与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各类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以评定其整体承载力。•检测依据《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试验准备(1)弯沉检测车要求:后轴载重100KN即10t,载重偏大,弯沉偏大,反之同理;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21.30±0.5cm,即后轴双轮接地面积680-746cm2,面积偏小,弯沉偏大,反之同理。(2)百分表应能自由运动,稳定回零,否则影响读数。(3)检测沥青路面时,记录试验时路表温度并了解前5d的平均气温。•检测过程要点(1)选点:在检测路段选择测点,一般从路段起点开始,每个点的距离大致相同(20m或40m),测点位置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2)弯沉车后轮轮隙对准测点后约3-5cm处,弯沉仪测头须位于后轮轮隙前3-5cm处,位于轮隙后方弯沉偏小。(3)弯沉车前进速度为5km/s,在前进过程中,百分表随着路基路面变形而持续向前转动,应读取百分表转动最大值,而读取弯沉车停止时的百分表值,弯沉偏小。弯沉车驶出测点影响半径(3m以上),百分表稳定后,再次读取百分表值,而读取弯沉车在影响半径内的百分表值,弯沉偏小。弯沉修正(1)使用3.6m的弯沉仪时,需进行支点修正。(2)沥青厚度大于5cm时,须进行温度修正。弯沉支点修正温度修正地基承载力(轻型圆锥动力触探)•目的与适用范围•可用于推定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地基土的地基承载力。•检测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试验过程注意事项(1)落锤上升到端头载自由降落,落距不够承载力偏大,施加动力下降承载力偏小。(2)检测过程中,探杆保持垂直,不要晃动,防止探杆损坏,不能继续试验。每贯入1m,探杆转动一圈半,减小探杆的侧向摩阻力。(3)每一触探孔应连续贯入,贯入锤击速率为15-30击/min。(4)轻型触探在贯入30cm的锤击数大于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大于50时,可终止试验。计算确定根据锤击数查表确定承载力,表中无锤击数的值,可用内插法确定。N10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N105101520253035404550一般黏性土地基5070100140180220260300340380黏性素填土地基608095110120130140150160170粉土、粉细砂土地基55708090100110125140150160•实际计算过程(1)对于每个检测孔,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宜绘制动力触探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表。(2)应根据动力触探锤击数沿深度的分布趋势结合岩土工程勘探资料进行土层划分,同一土层的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应根据各检测孔的同一土层的动力触探锤击数平均值计算确定。统计同一土层动力触探锤击数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3)根据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N-H曲线图锚杆拉拔力•目的与适用范围确定隧道非预应力锚杆的抗拔力。•检测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试验过程要点(1)千斤顶与锚杆外露部分要同心且保持平行,避免偏心受拉,力值偏小。(2)加载时,应匀速加载,以10KN/min加载,无特殊要求,拉拔达到设计力值,可停止加载。(3)锚杆被拔断或被拔出,即终止试验。配合比试验•普通水泥混凝土•目的与适用范围目的: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且达到经济合理。适用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试验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试验准备注意事项•(1)采用的是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原材料须检测合格及外加剂检测结果与厂家出厂报告相符,且各种原材料应处于干燥状态。•(2)配合比确定步骤:计算初步配合比试拌确定基准配合比强度确定试验室配合比换算施工配合比。•计算初步配合比步骤•(1)根据混凝土强度选择标准差,确定配置强度。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cu,o=fcu,k+1.145σ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cu,o≧1.15fcu,k(2)水胶比计算确定后,胶凝材料用量依据用水量计算,并计算外加剂用量。为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计算的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中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要求。混凝土强度标准值≤C20C25~C45C50~C55标准差(MPa)4.05.06.0(3)采用质量法确定粗、细集料用量,当在寒冷地区或盐冻地区等环境下,采用体积法确定。采用质量法时,混凝土的假定容重可根据强度等级确定:≤C25取2350~2380kg/m3,C30~C40取2380~2420kg/m3,C45~C55取2420~2450kg/m3。环境类别环境条件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Ⅰ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0.55275C25Ⅱ严寒地区的大气环境、使用除冰盐环境、滨海环境0.50300C30Ⅲ海水环境0.45300C35Ⅳ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0.40325C35•试验过程要点(1)第一次试拌前,先采用与水泥混凝土相同水胶比的水泥砂浆在搅拌机预拌一次,防止正式拌合时搅拌机内壁和搅拌叶吸附水泥浆影响配合比和易性。(2)确定最小搅拌量(25-30L)并进行试拌,拌合物出机后,先对拌合物人工拌合几次,再对拌合物性能进行试验。(3)坍落度试验时,先把坍落度筒清洗,防止水泥浆吸附内壁。分三层装入筒内,每层装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1/3,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横截面上均匀插捣25次。在插捣时,捣棒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插捣底层时插至底部,插捣其它两层时,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层约20mm~30mm,插捣需垂直压下(边缘部分除外),不得冲击(增大坍落度值)。插捣完成,抹平筒扣并刮净周边拌合物后立即垂直地提起坍落筒,提筒在5s~10s内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自动沉降完测量坍落度,再目测观察拌合物和易性。混凝土一侧发生崩坍或一遍剪切破坏,应重新取样另测,但第二次仍出现此情况,则和易性不好。(4)对不满足坍落度和和易性要求的配合比,在保持水胶比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调整。如坍落度小于设计要求时,可保证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水泥浆用量;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时,可适当增大砂率等。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且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与假定质量偏差不大于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