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解忧愁1/13《星星变奏曲》教案精编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星星变奏曲》教案精编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星星变奏曲》教案11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2学情分析我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6人。本班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6岁左右,也有少数偏大的学生,年龄结构比较正常。本班学生多都来自周边地区,其中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本人于20xx年9月1日接手该班的班主任工作兼任教该班的语文课程,就二年半的观察和了解,在以下几个方面积累了一点素材,现逐一分析如下:一、道德品质方面好范文解忧愁2/13我班学生就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活泼、机灵,待人有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同学之间也团结友爱,极少有打架闹事的事件发生,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老师的教育能虚心接受,且知错就改。二、纪律方面我班整体纪律较好,课堂上能专心听讲,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的学生较少。也有个别学生坐不住,就是趴在桌子上。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并间隔提醒,让他们慢慢养成专心的习惯。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想方设法创设有效情境,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对上他们的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三、学业成绩方面我班学生学习热情高,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不够得当,勤奋度不够高,且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四、身体状况方面整体来看,本班学生大部分好动,身体素质普遍很好。只有个别学生抵抗力较差,爱生点小毛病,在今后的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中,主要是在体育锻炼方面对学生进行耐心开导,坚持正面教育,让学生做到不偏食、好范文解忧愁3/13不挑食,均衡营养。平时加强锻炼,认真积极的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五、家庭背景方面我班学生家庭背景比较单纯,学生均来自农村,父母在外打工或经商,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管。此种类型的学生,由于家长在外忙于挣钱,对于子女的学业过问极少,更谈不上辅导、督促了,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出现明显滑坡。通过掌握的材料再加以分析,以便指导我今后工作有效深入地开展。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字词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星星变奏曲解析课题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好范文解忧愁4/13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一积累有关描写星星的词语二概括这两节诗的大意。1节诗:黑暗笼罩大地,向往光明世界。2节诗:否定现实世界,决心追求光明。三学生再读全诗,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思考其含义:夏夜——柔软得像一片湖鸟——像星星一样,落满枝头。四理解这些意象的含义: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馨如梦的美好感觉。2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枝头”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景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好范文解忧愁5/13显得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和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的表现了“光明”的美好3。苦难的诗;冻僵的夜晚;被风吹落的星星理解: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寂寞。星星的颤抖,是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星”也被一颗又一颗的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深沉,猖獗肆虐的冷酷无情。5、“寂寞地燃烧”又是什么意思?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孤独,燃烧代表牺牲。五:总结:诗中的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他对光明的渴望。六:作业:好范文解忧愁6/131仿照这首诗:“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期盼。2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个字。高山溪流大海(1)描绘一种情景。(2)表达一种感悟。《星星变奏曲》教案2教学目标: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教学过程一、题解与导入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朦胧诗好范文解忧愁7/13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放录音带)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四、问题研究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好范文解忧愁8/13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练习二: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2、这是将“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形成类比联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与缀满繁星的景象类比,使人意会到令人向往的诗一般的生活境界。3、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板书设计:理想光明星星美好幸福星星变奏曲好范文解忧愁9/13温馨美好寒冷严酷向往光明否定现实《星星变奏曲》教案3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知识与能力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2.把握诗歌中“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3.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过程与方法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好范文解忧愁10/13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3.仿照诗歌结构,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教学重点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1.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2.通过把握诗歌中反复呈现的结构特征,学会诗歌创作的基础技巧。教学设计思路1.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恰当运用联想和类比,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2.结合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等文学、音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中意境的塑造。教学准备老师1.教材配套朗读带,或者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音乐带。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本诗。好范文解忧愁11/13学生1.能够读一到两遍诗歌,扫清字词障碍。2.通过预习,标示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和难点。3.能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等资料,也可在课前了解朦胧诗派。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补充资料朦胧诗派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中国诗坛上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诗人,这群青年诗人的创作明显表现出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的叛逆和挑战。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创办《今天》。《今天》在当时集中推出了“新诗潮”的最初一批诗人,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严力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的阎月君、高岩、梁云和顾芳编选的《朦胧诗选》为“朦胧诗”的命名、正名和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xx年1月再版这本《朦胧诗选》时,又增补了两位诗人:食指和多多。教学程序一、阅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1.播放朗读带,或亲自范读,提示学生做标示。2.提问:通过预习和听范读,能否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3.提示学生:除了温情和憧憬的感情基调,诗中好范文解忧愁12/13还有一种不同的情感线索,下面的学习过程中会体会到。二、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1.提问:诗歌中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提示学生,这些反复的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2.分析:“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是肯定句,而“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是否定句。及时复习反问句的概念。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物象的不同。4.分析前一诗节中的意象,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并进而推进到下一诗节,让学生来分析后一诗节中的意象。三、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四.结合资料,掌握语言特色本课总结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课后练习作业1.诗歌中出现几次“星星”?请你具体说说这些意象的含义。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感好范文解忧愁13/13情?3.说说你对朦胧诗派的了解。板书星星变奏曲江河光明主题+结构意象对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新诗,尤其是朦胧诗的学习,对于初三的学生相对困难,因此教师要恰当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透过诗歌外在意象理解内在意蕴。问题的设计要偏重对整体感知的引导,比如从诗歌的题目、主旨、语言和结构入手,避免细节的简单描述和重复分析。朗读对于诗歌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朗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