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防控处置与个人防护培训2009年7月人间百年流感史•1918-1919西班牙流感病毒类型H1N1,大约4000万人死亡•1957-1958亚洲流行病毒类型H2N2,死亡人数约200万•1968-1969香港流行病毒类型H3N2,死亡人数约100万•1977-1978俄罗斯流感病毒类型H1N1•1997年以来,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类型H5N1•高致病流感死亡率是一般流感的50倍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2009年3月,墨西哥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4月30日WHO宣布将流感警告级别提升为五级,同日,我国卫生部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5月10日,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5月11日,我国内地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6月12日WHO宣布将流感警告级别提升为六级。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卫生部通报,截至7月6日18时,我国内地共报告109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出院793例,303例在院接受治疗,1例意外触电死亡。截至8月14日15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253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2283例,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死亡病例•广东省卫生厅8月12日公告广东省内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目前(8月18日)仍昏迷,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处于危重状态。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既含有人流感病毒基因片段,也含有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基因片段的新型H1N1流感病毒。该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病原学病原学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病原学•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飞沫传播: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由于飞沫颗粒较大,不会长期悬浮在空气中。WHO的建议甲型H1N1流感:空间隔离的距离是6英尺(约1.8米)。防治工作技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病例运转工作方案》•《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标准(试行)》。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按照《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诊断。主要临床表现:•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外周性、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治疗的关键。•(一)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1.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在无有效防护的条件下照顾患者,与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环境,或直接接触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或体液),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二)确诊病例:•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RT-PCR和RT-PCR)。•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疑似病例报告•医院接诊来自疫区发热病例,首诊医师应立即报告属地疾控中心,同时报告院领导组织院专家会诊,会诊结果考虑为疑似甲型H1N1流感时,立即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2小时内按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网报。医疗机构安排患者单间就地隔离观察治疗。确诊病例报告•市疾控中心对报告疑似病例进行采样检测,如结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请省疾控中心进行复核,如结果仍为阳性,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省疾控及时将检验报告结果发给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收到结果后,立即发给属地疾控中心和报告医疗机构,报告医院应及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更正或由省疾控中心直接上网进行更正。确诊病例处置•确认为确诊病例后,市疾控中心根据市卫生行政部门安排对患者施行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和痊愈隔离解除等工作,并对首诊隔离医院、定点隔离治疗医院进行消毒消杀的技术指导与参与。暴发疫情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现症病例在20例以下,应全部采样。首发病例、指示病例、住院重症或死亡病例必须采样。对不能明确病原学诊断的,可酌情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所有病例应停止上班或上学。根据其病情轻重程度及临床医生的建议,采取居家或入院治疗。其家庭成员和医务人员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应做好相应的感染控制。病例隔离治疗和感染控制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3天,无并发症,临床情况稳定;•2.流感样症状消失后,次日起连续2天(每天1次)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标准•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的防护依据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医务人员防护原则标准预防定义•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材。•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1)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随防护级别逐级提高。主要分为:一般防护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个人防护装备1、帽子2、眼镜(安全镜、护目镜)3、口罩、面罩、防毒面具4、防护衣(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群)5、手套6、鞋套7、听力保护器等个人防护部位手部:手套眼部:安全眼镜和护目镜头面部:口罩躯体:防护服(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裙以及正压防护服)足部:鞋子和鞋套或靴套安全镜安全护目镜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3)认真执行手卫生。一般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4)严格执行手卫生。•(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一级防护一级防护着装标准1、工作帽2、16层纱布口罩3、隔离裤(或连体防护服)4、工作服(或连体工作服)5、工作鞋6、乳胶手套•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二级防护1、N95拱形防护口罩2、护目镜3、二层防护服(反穿衣或分体衣、连体衣)4、一次性防护帽5、外层一次性防水隔离衣6、二层乳胶手套7、防护鞋加鞋套二级防护着装标准•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三级防护在二级防护着装标准基础上加:1、有效防护面罩或正压头盔。2、正压服。三级防护着装标准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①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②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①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②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③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防护服的穿脱原则•总原则——不让自己发生职业暴露•注意事项:穿防护服之前要检查防护服有无破损。穿防护服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操作活动。穿着防护服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防护服有渗漏或破损应立即更换。脱防护服时要注意避免污染。•清洁cleanarea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potentiallycontaminatedarea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污染区contaminatedarea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缓冲间bufferroom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1.在接诊、救治和护理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应做好个人防护。2.应优先考虑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3.应每日接受体温监测和流感样症状排查。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并接受排查,被诊断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接受隔离治疗。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4.医疗机构应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患者的防护1.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按指定路线进入病区。2.进入病区前应当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物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3.患者住院期间不能外出,其活动应限制在病室内,一切诊疗活动也尽量在此病室内完成。患者的防护4.严格探视制度。5.加强患者个人卫生管理。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6.患者出院、转院时必须进行沐浴,更换干净的衣服后方可离开病房。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