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范文解忧愁1/10《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5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5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方面:一、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动手操作小学生学习新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分10枝铅笔的操作,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感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然后再把分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并让学生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分成两类:即分完后没有剩余和分完后还有剩余。二、联系操作的结果列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没有剩余的情况学生之前已经学过,通过列除法算式帮助学生回忆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算式的含义,再根好范文解忧愁2/10据“10枝铅笔,每人分得3枝,还剩1枝”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枝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并且注重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有序,学生对余数的理解也特别深。接着让学生完成试一试,独立写出另外两种有剩余情况的算式,再通过交流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含义。然后观察他们所列的算式,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继续进行分圆片、分三角形纸片等活动,观察把花插入花瓶的现象,比较概括地认识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好全部分完,都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最后一个游戏设计,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厚。总之,本节课使学生通过动手分铅笔,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与汇报中使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算式写法,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课堂表现也还不错。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我对分是“平均分”的强调还不够,后面的练习由于时间关系处理得有些仓促,还应多让学生说一说,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游戏环节要加一个根据抱团的情况说除法算式可能会更好。另好范文解忧愁3/10外,语言还应更加规范简洁,问题指向还要更明确,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适时地归纳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内容,尤其是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教研组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开展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再二次上课等一系列活动。这次活动使我收获不小。一、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好范文解忧愁4/10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设计教案之前,我认为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为此,我以奖励小花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二、要让学生学会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学习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只有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他们的潜能才能最大地得到开发。我在这一堂课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学好新知。例如:在引出余数概念时,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实现的。教学片段如下: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教室,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学生通过摆发现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亲身经历分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发现矛盾,当剩下的学具不够分好范文解忧愁5/10时就产生了“余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再通过与例1的除法算式的比较,将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相结合,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来组织教学,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第一次授课时,由于在例1教学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比如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后的巩固练习没有完成。在第二次授课时又急着赶时间,导致例1中除法竖式的教学不够扎实,有些同学没有掌握。另外,在两次教学的比较中发现学生的自学还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一次教学中学生自学后再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学生掌握较好,而在第二次教学中把这环节省去了,由教师直接讲授,有学生掌握的就不是很好。当然,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比如学生学习新知的环节如何设计更加完美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当我上完一节课,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把它们都一一记录下来,成功的以及失败的,那都将是自己积累的一笔巨大地财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3当前,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让学生理好范文解忧愁6/10解性学习数学,因为儿童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本课《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我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集知识性、活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动手分石子,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从而发现“剩下的小石子数比每组的个数少。”进而在“你们还有什么发现?”的激发下,学生得出了“剩下的个数是余数”的结论,很自然地引入主题。二、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与汇报中使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课上存在的问题是在练习时,我发现个别学生不是从算理去理解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而是死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合作交流等能力。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4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要学生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的写法,正确表达商和余数,并学会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余数规律,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好范文解忧愁7/10摆一摆,在平均分若干物体还有剩余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尝试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例如在教学17除以5的时候,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商几的过程分析,使学生明白: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17而且小于17就商几,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这节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象、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好范文解忧愁8/10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学生可以很快地发现余数1、2、3、1、2、3、。。。。。。都是比4小的,没有超过4的,从而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当然,有余数的除法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难点,学生的试商,竖式的写法,余数不能不写等等这些都要靠以后反复的练习,从而加以巩固。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5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为了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好范文解忧愁9/101、借助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教学中,对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有余数的除法含义的理解,都是借助直观操作来进行的,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2、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首先是6根小棒摆三角形、正方形过程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和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其次是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3、接着动手摆正方形,创造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研究发现:在除法算式中余数小于除数,突破本课的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好范文解忧愁10/10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思维表达能力。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