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管互动效能改革工作汇报近年来,我县以改革创新为引擎,以集成高效为核心,全力推进审管互动行政效能改革,不断提升审管互动的整体性、衔接性、连续性和协调性,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激发营商环境“走在前”的动力活力。一、聚焦“全过程”,打造“审批、监管”分离格局(一)“一枚印章管审批”,突出规范化服务。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8大领域266项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划转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办理;聚焦制度创新,深化流程再造,提升审批效能,实现全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100%,219个审批事项时间压缩80%,100个高频事项实现“一次办好”。(二)“一站式、集成化”办理,突出极简化服务。设立三大分区,实行“一厅一区”改革,构建“实体大厅+自助终端办理”格局,实现项目建设“加速落地”。其中政府投资、社会投资核准类和备案类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审批用时压减至25、20、15个工作日,社会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5个工作日内,并联审批效率达到75%,主体满意度达到100%。(三)“全链条闭环”监管,突出高效化服务。聚焦乡村振兴、医疗卫生、基层治理等10大重点领域,统一编制相关监管部门“三定”方案,明确职能部门重点监管职责,全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一批就管、审管同步、执法到位”。二、推行“三个一”,构建“审批、监管”联动体系(一)一平台多方式促融合,奠定审管互动坚实基础。创新开通“审管互动”平台,理顺县级19个行业部门审批、监管权责关系,确定联系人28名,通过平台推送、微信群告知、邮件直达等方式,丰富监管信息推送渠道。同时,开展“联合踏勘”“专题会商”,实现审批信息与监管信息双向汇聚应用。截至目前,自动推送审批结果11807次,发起会商申请22件次,联合踏勘110件次,387项县级行政许可事项(含子项)与监管部门信息互动、业务协同。(二)一套制度明职责,步入审管互动良性轨道。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完善审管互动机制,与19个部门签订审管互动协议,建立审批与监管联动信息交流、重点项目审批会商、联席会议、联合审查等4项制度;同时,建立独立的审批专家库,拥有农业、水利等6个领域的专家35名,确保审批、监管工作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实现审批前进行企业信用核查889余次、审批中告知承诺信用信息归集7763余条、审批后双公示信息上报2242余条。(三)一个标准提质效,建设审管互动共同体。对230余项办事指南进行校核,形成全事项《审管互动清单》,并在山东省政务服务网进行发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升社会满意度;召开重点事项研讨会,实行“一事一方案”的精细化管理,并通过联合发文、书面协议等形式固定下来。目前已起草编制完成方案86个,实现全面覆盖。三、强化“三举措”,提供企业群众满意服务(一)创新审批服务方式,便民利企更高效。推出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信用承诺+容缺办理”改革。全面实行商事制度改革,升级“4012”企业开办品牌。开设“注销专窗”,推行“套餐式”服务、集成化改革,精简企业注销流程。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打造“投资项目会客厅”,实行“项目长+代办专员”的企业服务机制、邮政双向快递、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创新服务。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办事群众可在网上全程电子化登记、简易注销公示、名称预先核准和电子营业执照等业务,实现“一网通办”。目前,全县审批总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已压减80%以上,切实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实施全面综合监管,系统治理更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制定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细则;建立完善抽查事项清单、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检查对象名录库、双随机监管专家库、社会监督员库;根据信用等级高低,对监管对象分级分类,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提升监管效能,深化监管公信力。(三)推动行政权力事项下沉,基层办事更便捷。推动基层事项就近可办,将个体工商户登记、食品小作坊、小餐饮登记等32项行政许可,以委托的方式授权至全县18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治理减负赋能,专门编制乡镇执法机构职责清单,明确乡镇执法派驻机构职能职责,实现乡镇执法有权、治理有力、服务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