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好帮手1/16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汇集4篇】【导读】这篇文档“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汇集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第一篇】教材分析:这则成语故事描写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重点、难点: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写作好帮手2/16教具准备:头饰、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出示生词卡片认读生词卡片二、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狐狸、老虎的图片)。质疑:它们是谁?你对它们有什么印象?自由发言。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们之间的故事。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三、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你听明白了什么?汇报听后的收获。(2)理解“窜”字的意思。讨论交流。(3)课件出示图画。(4)指导朗读。问: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大家读一读,看谁能让大家感到紧张?指读、比赛读、齐读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结果怎么样呢?2、学习2—5自然段(1)理解“骨碌一转”学生上台做动作。(2)质疑: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了什么?(3)理解:扯着嗓子。写作好帮手3/16(4)指导朗读、尝试读。(5)师做“一愣”的动作,指名读引导学生理解“一愣”的意思。(6)质疑:老虎为什么一愣?联系生活实际,陈述原因。(7)(课件展示图画)师:第四自然段比较难读,你用什么语气来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呢?(8)指导朗读、加上动作朗读。指名上台读。(9)师松开手: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3、学习6—8自然段(1)这时,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自由发言、交流,加动作朗读。(2)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3)师:走吧!我们到森林里地看看!自由读课文马上,老师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4)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意思。(5)问狐狸,你什么要这样做?4、生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1)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其余学生齐读。(2)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些什么?7、8自然段。写作好帮手4/16参加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3)问百兽:你们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你们有什么感想?(4)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5)你们为什么跑?你们怕谁?(6)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狐狸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它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7)指导朗读、尝试读、齐读。5、学习第9自然段齐读第9自然段理解“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四、师生共同总结质疑:你喜欢这只狐狸吗?为什么?讨论、交流。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2、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今天我们要学写作好帮手5/16第8课《狐假虎威》。(板书课题)3、学习题目中的生字:狐假威二、初读课文1、学生按要求自学。2、检查自学情况。⑴出示生字词:寻找派违抗胆子爪子吓跑借着狡猾窜骨碌一转扯着野兽一趟朝纳闷学习多音字:朝假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哪一句讲了“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三、学习生字出示生字:狐假虎威寻指名读生字,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字。描红,临写生字。四、作业课堂:读读词语,再抄写。课外: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感情。想一想:狐狸是写作好帮手6/16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复习⒈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拼音。朝(zhaochao)霞朝(zhaochao)南森(senshen)林深(senshen)处⒉“狐假虎威”的“假”是的意思,“威”是的意思。二、精读课文1、教学第1自然段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老虎厉害吗?你从哪儿知道的?2、教学第2——5自然段(1)在这关键的时候,狐狸怎么做的呢?(2)你觉得狐狸和老虎怎样呢?从哪些词读出来的呢?a、狐狸在想什么主意?怎样说才算“扯着嗓子”?有感情地读出狐狸那装腔作势的样子。b、老虎被蒙住了,从哪儿可以看出?写作好帮手7/16c、这时狐狸越发胆子大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它那装着不怕老虎的样子吗?练读,指读。过渡:这时,老虎开始上当了。3、教学第6——8自然段(1)老虎既然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呢?(2)谁来演一演老虎和狐狸。(3)师引读第8自然段,这时森林里百兽看到狐狸这样,都很(),再往它身后一看,()(4)这里该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5)老虎看到这,会怎么想?(6)有感情地齐读第6——8自然段。4、教学第9自然段(1)你读懂了什么?(2)再来看看题目是什么意思?三、教学生字出示生字:抗胆爪吓借1、自由记忆字形,同桌交流记忆的方法。2、描红临写生字。四、作业课堂:分角色朗读课文。课外: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课本剧。写作好帮手8/16第三课时一、复习1、分角色朗读课文。2、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二、指导复述,表演1、看看图,想想故事,说一说。2、看看老师的板书来记忆,说一说。3、组织评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三、作业1、抄写词语。2、有感情地复述课文。3、加偏旁组字组词瓜____()假____()爪____()昔____()元____()旦____()4、把句子补充完整。⑴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_______________⑵我们的歌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船夫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第三篇】写作好帮手9/16教材解读:这是1篇传统寓言故事,通过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而且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比喻依仗别人势力来欺压人,课文中狐狸的神态、语言,都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如“眼珠子一转”这与老虎的“犹豫不决“”半信半疑“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事的结果,动物们被吓跑,老虎被骗上当,狐狸的狡猾与老虎的愚昧表露无遗,这篇充满情趣的寓言故事,生动形象的语言宜于“读”极具争议的“人物”评价宜于“议”,引人入胜的情节发展宜于“演”。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学习起来并不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而且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来读,读后分析人物特点,再分组组竞赛读,分角色读,总之,学生真正切实通过读达到了理解课文的目的,这样也加强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对学习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教学目的: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写作好帮手10/163、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教学重点: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又要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湖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准备:挂图和狐狸,老虎及其他动物的头饰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读书指导(1)读出情趣1、谈活导课,初解课题,先让学生谈通过课外阅读或影视了解到的狐狸湖老虎的特点,相机出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教师需要范读,领读,指名读课题,听辩学生读“狐”“虎”和“假”的发音,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是默读的基本要求,要在默读实践中予以强调并让其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2、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练读课文,务必读得正确,贯通。“找”“抓”“转”“扯”“瘦”都是翘舌音,写作好帮手11/16“冷”的音母是l,而不是n,韵母是后鼻音。“……看见狐狸后头/跟着老虎”和“……还以为/它们真是/害怕狐狸呢?”等句子要防止读破,同桌互相检查达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3、让学生选喜欢的自然段读,充分展示朗读水平进入课文的情景,读出渴望呢的情趣,让狐狸和老虎的形象跃然眼前,文中的词语“扯着嗓子““犹豫不决”“冷笑一声”“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等画面感很强,极富生活气息。4、分角色朗读课文,(1)议出情趣讨论话题()的狐狸()的老虎(2)演出情趣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来演读,引导学生表演时注意对关键词句的体会,评价时要看关键词句体现如何?第二课时1、演动作,猜词语选表演好的学生按指定的词语表演,让其他学生根据所做的动作猜词语。2、观察插图,积累词语连词说话。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课文插图,将联想的额词语写在画面的合适位置,如将“茂盛”写在画面上的森林处,写作好帮手12/16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用上所写的词语。3、认读生字,让学生通过互评互帮的形式检查,巩固认读生字,介绍自己认读的方法和小窍门,展示学习成果,增自信心。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评价,学生认读情况。(1)在课文中去掉拼音,能不能认识,(2)把字单独拿出来,能不能认识。(3)是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能不能认识。4、指导书写12个生字,易写错的字:“狐”右边的“”不能写成“爪”“冷”的部首是两点水,第二笔是提,起笔轻、行笔短,收笔重,右边偏旁是“令”不是“今”,可以用奇特联想法记忆这两个字,不易写好的字:“森”注意第二个“木”字的“捺”变成点,“信”字中注意“言”字的三横的长短变化。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特别多,注意左右偏旁在田字格中占位和距离中线的距离。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的第2篇《滥竽充写作好帮手13/16数》。设计思想:1、立足本文,抓重点词句,通过对课文前后描术的对比理解寓意。2、超越文本,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充分展示成语故事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等词语造句。3、运用查成语词典和联系课文等方法,理解“滥竽充数”的意思。教学重难点:读懂故事,理解寓意。教具准备:小黑板、词语卡片、练习纸(印有故事原文和拓展阅读片断)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智能回音1、做游戏2、引出课题写作好帮手14/16二、初读故事,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容易错的词,相机理解。3、齐读全文,检查朗读情况。4、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板书: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涽王)三、深入阅读,明白道理。(一)探讨“滥竽充数”的意思。1、联系课后T5,交流“滥竽充数”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2、默读全文,看看文中哪几句话说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划下来,并读一读。1)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①你读懂了什么?②联系这句话理解“滥竽充数”。③指导朗读。2)出示:“每当演奏时、样子”。①师范读,生想象。②生表演,理解南郭先生的装模做样,并指导朗读。写作好帮手15/16(二)了解“滥竽充数”的不同结果。师:在齐宣王和齐涽王时期,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一样吗?1)齐宣王时,“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指导朗读)2)齐涽王时,逃走了。3)学生质疑。(三)同样的“滥竽充数”,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1、出示:a、(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b、可是(齐涽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2、比较一下,从哪里可以看出两位君王的爱好截然不同?3、分析南郭先生的心理,从而获得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四)总结“滥竽充数”的寓意。1.师范读古文。2.自由读,对照注释,自己尝试读懂。3.学生用现代的语言说说文言文的内容。五、选择性作业写作好帮手16/16阅读:《鱼目混珠》写作:《南郭先生下岗后》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常态课,没有多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