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端午节习俗(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端午节习俗(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烟台端午节习俗【第一篇】烟台人过端午节以家家户户早上食粽子、鸡蛋为主。烟台粽子用粽叶将糯米包成三角型,也有糯米中参小黄米或以将糯米换成小黄米,包成黄米粽,米中夹红枣,花生等,沾糖食用。品种,品味没有南方粽子丰富。但现在市场上也有不少南方的肉粽,口味很不错。我的奶奶以前就包过南方肉粽,味道真的是好极了。烟台在端午这天没有赛龙舟这一风俗,也许是因为河流太少,而在海上赛龙舟又太危险吧。不过赛龙舟这一习俗的确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是乡亲们泛舟寻屈原。端午这天烟台人会在门口插艾子,艾子又称艾蒿,好像是一种可以入药的植物,据说可以驱蚊子。也有的地方插桃枝,有避邪祛病之意。端午这天老人会给小孩带上“五毒兜”,兜上绣有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毒”;身上还要带桃木棒槌、小扫帚、荷包,以扫除五毒,驱瘟避邪;手脚脖上拴五色线,叫做长命缕,拴命线。我小时候就带过小扫帚,荷包,也拴过五色线,记得小荷包里还有香味呢。端午节的习俗【第二篇】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2、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参考资料,少熬夜!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3、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4、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5、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7、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端午节的习俗【第三篇】划龙舟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佩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X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挂艾虎参考资料,少熬夜!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佩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戴香包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避五毒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WWW.〉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躲端午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参考资料,少熬夜!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端午节挂艾草有什么寓意?【第四篇】在民间的说法是端午节插艾,这样不仅有招福驱邪的用途,而且还有防病驱蚊的效果,当然了重点在于后者了。艾草在农村是十分常见的一种野草,但是它的用途不小,其中一点就是有驱蚊虫、净化空气的作用。这是因为艾草的茎、叶中都含有一种挥发性的芳香油,而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就可以驱赶蚊蝇、虫蚁,并且净化空气的效果。那端午节插艾草有什么讲究?还记得小时候有一首和端午节相关的童谣“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龙船”,其就准确的描述了从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端午这一段时间的活动安排。从这首童谣也可以看得出来,在过去是五月初二的时候就包粽子了,而五月初四悬挂艾草,等到了端午节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看龙船比赛了。不过现在多数都没有遵守这个规矩了,普遍都是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包粽子、插艾草。有人也疑惑,艾草是在早上插,还是晚上插好呢?农夫认为,只要是在端午节这天,无论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插艾草都是可以的,没有规定说一定要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插艾草。这个没有特别的说法,早晚都可以,但是农村的老辈人普遍认为早上插比较好,所以端午节当天一早就在大门口悬挂艾草了。端午节插艾草的方法也简单,一般是将“天中五瑞”中的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任选两三种,通常是将艾草、菖蒲等用红色的绳子捆绑成为一束,然后悬挂在门上,或者是窗户边上就行。之所以会加入菖蒲,那是因为它是“天中五瑞”之首,并且叶片看起来很像一把剑,在民间它还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那端午插的艾草什么时候取下来呢?就和悬挂艾草没有时间规定一样,什么时候取下来也没有时间规定的。多挂几天,少挂几天也是无所谓的。根据我们这里的习俗,一般都是等到艾草干了以后,没有了味道了才会把它们取下来的,因此艾草一般会在家门口悬挂一个月左右,然后才会取下来的。因为艾草本来有香味,有较强的驱蚊防虫的效果。因此当艾草干枯了以后,也是有用处的,尤其是多年的陈艾药用价值更高,所以会留着以后备用。但是多数都是在天黑以后,把这些艾草放在盆里烧掉,其所产生的气味还能驱蚊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