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螳螂捕蝉》精编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螳螂捕蝉》精编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准备:图片、动画、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二、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投影出示生字词)2、边读边想,弄清上面的问题。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实在不明白的一会儿可以提出来。三、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2、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词义。(2)指名说说,集体讨论。(其实从这几个句子这几个词语中,我们已经可以把整个故事串连起来)3、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中写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经过结果又是哪些?2、组成小组分别交流讨论。参考资料,少熬夜!3、集体交流,讨论。4、分段读课文,争取能利用刚才出示的词语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五、指名书写生字。1、出示几个比较难写的生字:侯、禀。2、指名读。3、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容易出错。4、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准备:图片、动画、一、复习1、齐读课文。2、简要说说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3、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收获?二、指导精读课文。1、精读课文第一段。(1)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3)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4)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2、精读课文第二、三段。(1)轻声读课文,自己复述故事。(2)同桌互说。(3)指名说,同学评议。(4)讨论: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他的故事为什么能打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诸侯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参考资料,少熬夜!你认为这两句话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3、运用词语“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说话。相机出示: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三、复述练习。1、指名复述,师出示复述用的关键词语。2、结合对学生的评议,指导学生掌握复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关键的地方讲生动。四、学生质疑,结合质疑小结课文。五、作业:1、补充习题第10课。2、复述课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二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新词的意思。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拟定小标题。3、把握文中人物性格,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成语引入,激发兴趣。1、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成语故事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比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成语你能接一接吗?2、你也能说吗?根据学生所说板书课题:螳螂捕蝉。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一、解析课题,质疑激趣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螳螂捕蝉。出示课题《螳螂捕蝉》的图片和文字图。(字理析字词:螳螂、捕、蝉)2、请大家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呢?生自由谈。3。师: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1篇寓言故事,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它到底写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1)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参考资料,少熬夜!(2)划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3)遇到较难读、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朗读情况。(1)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指名认读后齐读。(2)文章中还有什么字不会读的吗?(3)读了这些词语,你觉得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用上其中的词语来说说吗?3、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呢?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四字小标题来概括出来。(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根据学生回答来板书:(固执攻楚巧妙劝说打消念头)谁能用自己的话具体来说说这件事讲了什么?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品“不堪设想”,明后果危险1、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不堪设想”这个词语。谁能读一读呢?读到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呢?2、是什么不堪设想呢?课文里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找找看,是哪句呢?读句子: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1)这句话中有一个生字是——“侯”。看到这个“侯”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字理析字:候、侯)生自由谈。用什么方法来区分这两个字?我们先来看看它们的古文字是怎么写的。3、在中国古代,进入春秋时期以后,基本为混战时期,诸侯国实力不均,春秋五霸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当时的形式。4、其他的诸侯国乘虚而入的后果怎么样?(事情的后果很危险,很难想象。)所以“不堪设想”的意思就是不能想象、很难想象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5、想到不堪设想的后果,该有多少人去反对啊!可是吴王还是——固执攻楚。(二)品“恍然大悟”,识少年机智1、过渡:后来仗打起来了吗?(没有)什么原因呢?(因为吴王听了少年的话后恍然大悟。)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恍然大悟)。它是什么意思?聪明的你们可能知道了。如果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字理,相信你们印象更深。2、文中谁恍然大悟了呢?(吴王)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让他恍然大悟啊?(少年)3、这少年就这么轻松地一劝说,就能够让吴王打消念头,你觉得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啊?能够用什么词语参考资料,少熬夜!来夸夸他吗?(板书:机智勇敢)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文中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呢?生交流。生甲:“少年连露水打湿他的衣裳和鞋子,也不在意。还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师相机提问:少年为什么在那转来转去?还连续转三个早晨?)师:从这里可以感觉少年劝说吴王的决心很大,是个顾大局的人。连续转三个早晨就是为了引起吴王对他的关注。他只是一个侍奉吴王的下人,这样吴王才能注意到他啊!这个办法想得真好、真聪明!生乙:他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妙在他说“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这样,就把吴王给吸引过来了。因为既然是挺有意思的事,肯定人人都想听,吴王当然不会例外的。师:少年故意卖个关子,把吴王的好奇心给调起来。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确实高明!)生丙:“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少年确实是足智多谋。他表面上说是打鸟,好像很悠闲的样子,我觉得这是他故意不让吴王发现他劝说的用意,因为前面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不允许别人来劝他。师:不动声色、晓之以理生丁:说故事巧。师:故事从头到尾都没讲到攻打楚国有危险,但是却让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真是妙,智慧啊!师:还你发现了什么?你找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生戊:少年善于观察。有耐心。不是直接劝说吴王……是少年的——巧妙劝说让吴王恍然大悟的啊!(三)品“死命令”,解吴王固执1、过渡: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吴王呢?我们可以从两句话中去了解他。这两句话都有一个“死”字,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它们。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2、这两个“死”的意思一样吗?怎么不一样?我们先来看看“死”的古文字是怎么样的就明白了。(字理析字:死)生自由答这两句话中“死”的意思。(1)失去生命;(2)不可更改。3、由此可见吴王真的很固执!(板书:固执)还可参考资料,少熬夜!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专横暴君顽固暴躁……)我们来练读这两句,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指导:在表现吴王的专横时,要注意哪个字呢?(处死死命令)4、谁敢劝谏谁就——死!这个时候,一个少年却巧妙劝说了吴王,更突出了他的——(勇敢爱国)(板书:勇敢)这就是大智慧、大爱啊!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二、自学课文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读,正音劝阻瞄准毫不介意螳螂捕蝉隐伏不堪设想乘虚而入侍奉固执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诸侯2、理解词语意思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祸患:祸事;灾难。四、理清课文脉络1、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巧妙地劝说吴王。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五、学习课文第一段参考资料,少熬夜!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2、交流:(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2)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3)吴王主观、专横。(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指导读4、齐读六、作业1、描红2、家作:抄词、默词、朗读课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注意说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正确听写“螳螂捕蝉”故事中的关键词语,能借助这些关键词语复述寓言的主要内容,感悟句子的特点;理解寓言借助故事来说明事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3、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知道吴王为什么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4、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体会少年巧劝吴王的决心、勇气和智谋。5、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进一步渗透“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大语文学习观。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中的第1、2、3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中的第4点。教学准备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内容1、上课铃响之前播放动画片《螳螂捕蝉》。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0、螳螂捕蝉》,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注意要说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设计意图:在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后,播放中国水墨画动画片《螳螂捕蝉》,优美的音乐、意境深远的水参考资料,少熬夜!墨画、想象丰富的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复习时要求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