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范文解忧愁1/9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精编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精编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1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通过研读文本,查阅资料,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好范文解忧愁2/9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结合本课第一首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教学中,课前让学生诵读经典,为课堂创设古典诗词的氛围。一开课我就让学生回顾第一首古诗,为后文进行对比埋下伏笔。第二个环节让学生知诗人,解诗题,明白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第三个环节进行朗读的第一道关卡,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感。第四、五个环节明诗意、有感情朗读,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自我展示等方法共同理解古诗词句意思,进一步更深层次地朗读,通过朗读第二道关卡,读得有感情。到此,本节课的重点基本解决,第六个环节体会诗人情感,解决本课难点。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对比两首古诗异同,感悟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并使学生的朗读更深入了一步。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不绝于耳,一层层地深入文本朗读、感悟,被西湖的美景所折服,体会到了诗人对好范文解忧愁3/9友人的眷恋之情,感受到了我们古典诗词的魅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新编2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二)能力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三)情感目标: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在-三一刀客§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好范文解忧愁4/9四、教学设想: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五、媒体选用情况表:六、教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过程: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好范文解忧愁5/9(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2)交流、评析。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附:(一)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六月独特景致不与四时同欣喜心情莲叶无穷碧美好好范文解忧愁6/9风光荷花别样红(二)教学流程图八、形成性练习: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3在教学中,我通过情境画面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湖的美景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景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具体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通过展示层层叠叠的荷叶连绵到天边,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格外娇艳的影像图片。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之处。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我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边读边悟,通过反复地吟读,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声情并茂。首先,指导朗读诗题时,我让孩子们找一找“时间、地点、事件”帮助他们读懂题目的意思。在初读的过程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古诗的语言很凝练,读起来琅琅好范文解忧愁7/9上口,富于音乐美。个体的朗读可以让他们更完整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颂读中,在读中感受古诗中的诗情画意,在读中领悟到诗句蕴含的情感。所以,在品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划出节奏和重点。有些同学朗读古诗,往往读得呆板,没有节奏感,不吸引人。通过范读、指名读等方式,鼓励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富有情感的朗读,尽量做到声音高低相宜,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悦耳动听,努力将自己和听众带入诗的意境之中。最后,朗读古诗,除了读出节奏与重音外,还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来。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4在教授这首诗时,按照常规教学,让同学们理解了诗面意思后,反复朗读。当学完诗文在学后质疑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首诗从题目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的,可是整首诗却都是写西湖美景的,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那么题目和表面诗文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这样成诗呢?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事先没有充分的考虑,便先肯定了她的这种质疑精神,告诉她等老师回去仔细研究后再给你做以解答。下课后,我仔细查阅了教师用书,上边并没有详细好范文解忧愁8/9交代。是呀,小学五年级以前也学过了几首送别诗,比如:《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无一不在诗文中对题目中的离别含义有所体现,而惟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在表面看来题目和诗文没什么关联,于是我便在网上进行了大量的查阅,其中有一个网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对这首诗有如下诠释: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林阴丛中,惊起的飞鸟尚在盘旋;相交的知己,此时却在哪里?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车马早已远去。手仍举着招摇,他还能否看见?他乡路远,一别不知又何年。唉!千般万般不如愿,更添离别思念。独坐湖边,不觉生艳阳。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故友已远,新人未来,怎知天不从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擞,青山依旧在,花开花落情不变。闲吟:千年古刹,小树林阴,盛夏鸣蝉闲,莲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凭湖怅离情,荷叶别样红。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么诗文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题的关联也不难理解,看似好范文解忧愁9/9没有关联,其实关联无处不在!正由于今朝的离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我颇赞成水月心的见解,于是便把此说法与学生一同交流,学生认可。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