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理论-陈昴龙中医理论体系的简介中医学产生在中国,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它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和中医临床医学三部分。中医基础理论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个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和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阴阳、五行、精气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的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份是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整体。中医从这一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每一脏、一腑、一体和一窍构成一个系统。在心的统一指挥下,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分工合作。人体的结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在患病时,体内的各个部份也相互影响。同时,中医认为人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自然环境来看,人是生活在自然界的一份子,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季节、昼夜和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较大。从社会环境来看,人是社会的组成部份,社会环境及其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也不可忽视,尤其是社会的进步与落后、社会的治与乱、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都可以影响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生活节奏,进一步影响人的健康水平,乃至疾病的发生。总括而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以影响人的生理病理。反之,人也可以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二者是双向的互为因果的关系。阴阳学说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最初的涵意是很朴素简单的,就是指日光的背向而言,朝向日光者为阳,背向日光者为阴。后来涵意不断引申,如白天为阳,黑夜为阴;温暖为阳,寒冷为阴等。引申的结果,就是机乎将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划归于阴和阳两个方面,亦即阴气和阳气。阳:有运动、上升、外向、无形、温暖、明亮、兴奋、刚强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阴:有静止、下降、内守、有形、寒冷、晦暗、抑制、柔弱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然而,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单一事物是无法定阴阳。例如:60C的水和10C的水相比,前者当属阳,后者当属阴;但和100C的水相比,100C的水便属阳,60C的水便属阴了。另外,阴阳中复有阴阳。例如:昼为阳,夜为阴。白天的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黑夜的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每一事物的内部可以划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而阴阳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2三、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世界的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五行的各自特性木:「木曰曲直」。「曲」指屈;「直」指伸。「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能直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物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火曰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底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土曰稼穑」。「稼」指种植谷物;「穑」指收获谷物。「稼穑」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土。金:「金曰从革」。「从」指由,说明金的来源;「革」即变革。「从革」即说明通过变革而产生的。自然界绝大多数的金属都是由矿石冶炼而成的。金的质地沉重,且常用于杀戮,因而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水:「水曰润下」,指水有滋润下行的特点,故引申为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五行的相生和相克「相生」:有相互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有相互克制、制约之意。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事物就会过份亢盛而为害,就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学说与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肝属木。心阳具有温煦功能,故心属火。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形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属土。肺具有清肃之性,以肃降为顺,故肺属金。肾有藏精,主水功能,故肾属水。藏象学说「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3「象」指表现于体表的生理病理现象。中医学通过观察外在的生理病理现象研究人体内脏的活动规律,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藏」,不仅是一个形态学的概念,而是一个有功能形态合一的概念,重视了脏器的功能。藏象学说是以脏腑为基础的,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里属阴。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六腑属表属阳。奇恒之腑:脑、骨、髓、脉、胆、女子胞。五脏多是实体的器官,是化生储藏精气的内脏,以藏为主。六腑多为中空柔软的囊性器官,是受盛传化水谷的内脏,以通为主。《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里,「满」是指充满。「实」是指有的地方充满,有的地方空虚。脏储藏精气,精气不得无故外泄,而应保持充满,使其充份发挥生理效应。腑的功能不只是消化水谷和吸收水谷的精微,而且要实时将所受盛的水谷向下排空,以作好下一次受纳的准备。奇恒之腑,形态上多中空与六腑相似,功能上储藏精气(藏而不泻)与五脏相似,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为奇恒之腑。五脏肝的生理功能简表:功能含义生理作用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调节情志活动:气机调畅,精神愉快,心情开朗,不易郁怒。促进消化吸收:脾胃气机升降协调,胆汁分泌排泄正常,则有助消化吸收功能。维持血液运行: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血液既不瘀滞,又不外溢。调节水液代谢:气机调畅,气行则水行,水液输布排泄正常。调节月经和精液排泄:气机调畅,血盈胞宫,女子月经通调;疏泄正常,男子精液排泄通畅适度。肝主藏血是指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储藏血液:濡养肝脏,制约肝阳,防止血出。调节血量:随着机体动静的不同,调节外周血流量,营养相关组织器官。心的生理功能简表:功能含义生理作用4心主血脉是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功能。心之阳气充沛,阴血充盈,脉道通利,是维持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血液运行正常,以营养全身。主要表现:心脏搏动正常,面部红润光泽,舌质淡红润泽,脉象和缓有力。心主血亦有生血的功能。心藏神是指心具有主宰整个人体生命活动和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精神思维活动正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能主宰脏腑形体官窍等的生理活动,使全身各个方面生理活动保持协调平衡。脾的生理功能简表:功能含义生理作用脾主升清是指脾的运动特性以上升为主。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向上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身气血,以营养全身。脾主运化是指具有对饮食进行消化、吸收精微和水液,并转输至心肺的功能。运化水谷:脾帮助胃将食物分解成精微和糟粕两部份,也帮助胃肠道吸收水谷精微,最后将水谷精微运输到全身。运化水液:脾在运化水谷的基础上,吸收其中的水液,生成津液,以濡养各脏腑组织。脾主统血是指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于脉外的功能。脾统血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脾气旺盛,能统摄血液,不致发生出血。肺的生理功能简表:功能含义生理作用肺主气司呼吸是指人身之气为肺所主,通过肺司呼吸,而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主呼吸之气:肺司呼吸,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完成体内外气体交换。主一身之气:吸入清气,与水谷精气结合,生成宗气。一呼一吸,一宣一降,调节全身气机。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运行起着输布与排泄作用。肺气宣发:使水液向上向外输布,以濡润体表;使代谢的浊液,经呼吸道和汗孔排出。肺气肃降:使水液向下向内输布,以濡润脏腑组织;经肾的作用,代谢的浊液,化为尿液排出体外。5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通过经脉输送到全身的作用。心主血,肺主气,气行则血行。肺朝百脉,以助心行血。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辅助心起着治理调节的作用。治理调节呼吸之气、全身脏腑气机、心血运行及津液代谢。肺宣散卫气是指肺通过其宣发运动,将卫气散至全身的作用。卫气散发至全身,发挥其护卫肌表,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控制腠理开合的作用。肾的生理功能简表:功能含义生理作用肾藏精是指肾具有封藏精气的作用。主生长发育:肾中精气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肾中精气充足,则生长发育正常。主生殖:肾中精气产生天癸而主生殖。肾中精气充足,则生殖功能正常。天癸是人体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作用。主生髓、充脑、化血:肾精充足,脑髓充满,记忆力强,思维敏捷,耳目聪明;精生髓而化血,精足血亦足。化生肾阴肾阳:肾阴滋润各脏腑之阴,肾阳温煦各脏腑之阳。肾阴肾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调节全身阴阳之平衡。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肾主水是在肾阳肾气的作用下完成的。肾的阳气充足,气化正常,则水液之清者上升固摄体内,水液之浊者下降排出体外,保持水液代谢平衡。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气而协助呼吸的作用。肾主纳气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气中的具体表现。肾中精气充足,摄纳正常,能助肺纳气,则呼吸均匀调和。六腑六腑中,大肠、小肠、胃、胆、膀胱的生理功能和现代科学的理解相近,故在这里不作详述。以下则简单介绍「三焦」的概念。6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三焦的概念有二: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的通道,以通行元气及运行水液至全身。单纯的部位概念,即横隔以上为上焦,包括心和肺;隔至脐之间为中焦,包括脾、胃、肝和胆;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肾、膀胱、大肠和小肠。气血津液气气的生理功能简表:功能含义主要表现推动激发和推动的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温煦产生热量,温煦机体的作用维持恒定体温全身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血与津液等液态物质的运行防御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护卫肌肤,防御外邪入侵抗御外邪,驱邪外出固摄对体内的液态等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的作用固摄血液,防止溢出脉外固摄汗液与尿液,防止津液外泄固摄唾液与胃肠液,防止体液丧失固摄精液,防止妄泄固摄内脏,使其保持恒定的位置气化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其互相转化,以及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变化。营养气是富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营养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以保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气的分类:元气:又名原气,是形成人体的原始之气、根本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来源于先天,禀受于父母肾中之精气所化生。出生以后,又依赖脾胃吸收水谷精微的营养,以保持元气的经常充足。宗气:又名大气,是积聚于胸中之气,为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宗气的生成,是由肺吸入的自然之清气,与脾胃吸收转输而来的水谷之精气,在胸中相结合而生成的。营气:是行于脉中的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因其富有营养作用,故称为「营气」。卫气:是行于脉外的具有保卫作用的气。因并具有保卫的作用,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为「卫气」。营气与卫气的生成相同,主要是脾胃运化吸收的水谷之气,与肺吸入的自然之清气相结合而生成的。然而,由脾胃吸收转输而来的水谷之气有区别,即生成营气的水谷之精气,生成卫气的是水谷之悍气。7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液的主要组成部份,包括营气和津液两部份。血的生理功能: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