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基本知识甘肃康正市场部人类健康的杀手—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二大杀手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机体已经发育成熟或正在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组织细胞在致癌因素和促癌因素的长期刺激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机体新生物,它丧失了正常组织细胞所具有的生长方式,从而表现出其生长自主性、局部浸润性和远处转移性。从分子水平看,肿瘤表现为核酸与蛋白质代谢的异常。从细胞水平看,肿瘤是一种生长失控、分化异常的细胞增殖病。肿瘤发生机制致癌因素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机体免疫状态遗传因素激素水平DNA损伤修复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压力、紧张的生活状态社会环境因素肿瘤的命名恶性肿瘤可按其组织学起源不同分为癌和肉瘤。癌:起源于上皮组织。多发生于老年人,以淋巴转移为主,晚期才出现血道转移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生长速度快,多发生于青少年且早期即有血道转移。部分肿瘤起源复杂,医学上常用人名或习惯性命名表示。如:尤文氏肉瘤、白血病、间皮瘤、葡萄胎等。其中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常见恶性肿瘤鳞癌: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腺癌:腺腔样结构,好发部位:胃肠、胆囊、子宫髓样癌:质地软,好发于乳腺、胃、甲状腺畸胎瘤:主要来源于性腺,卵巢、子宫黑色素瘤: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多见30岁以上成年人,好发于面部、外阴及肛周。预后灰常差。肿瘤的一般类型良性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细胞在组织学分化程度与起源组织有明显的差异,成浸润性生长,已出现远处转移和播散的肿瘤。特点:生长迅速,多伴有全身症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无包膜。良性肿瘤:细胞在组织学分化程度与起源组织相似,呈局限性生长,而不是远处转移和播散的肿瘤。特点: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以局部表现为主,肿瘤组织多有包膜将其与周围组织分开。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可以演变为恶性。肿瘤的一般类型交界性肿瘤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良性向恶性演变也呈渐进性。另外,主观上难以区别良恶性的肿瘤也称为交界性肿瘤。如鳞状上皮和腺上皮的异型增生。癌前病变指有可能转变为癌,但不一定转变为癌的若干疾病。常见的癌前期病变有:家族性大肠息肉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巨大的慢性胃溃疡等。肿瘤的一般类型原位癌指局限于上皮层内的癌。原位癌基底膜完整,未被癌细胞穿破。常见的原位癌有:宫颈原位鳞性细胞癌、乳房小叶原位癌等。早期癌是指原位癌伴早期浸润。所谓早期是指仅有微浸润。胃肠道早期浸润癌是指浸润的癌细胞仍然在粘膜层内。微小癌是指体积很小的癌,各种器官的诊断标准不一。胃微小癌是指直径在1cm以下的癌。隐匿癌是指原发癌甚小,临床上未能发现,首先发现的是转移癌。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浸润的基本概念某些物质或细胞在质或量方面异常地分布于组织间隙的现象称为浸润。浸润的特点肿瘤浸润与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周围间质的功能状态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等有关。在一定时间内,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肿瘤细胞以原发部位出发,持续不断地沿组织间隙、淋巴管和血管,浸透侵入到邻近的组织或器官。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转移的基本概念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部位,通过各种渠道的转运,到达与原发病灶不连续的靶器官,继续生长增殖,形成同样性质的肿瘤的过程。转移的特点肿瘤细胞分化差、恶性程度高、体积大者易发生转移,其转移可受到病人身体状况、免疫功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转移的途径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特别是癌常见转移途径之一。肿瘤由近至远一站一站地转移,称为瀑布型转移;肿瘤随淋巴液直接进入远离原发灶的淋巴结,称为跳跃式转移;当淋巴引流受阻,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侧枝循环形成逆行或交叉转移。血道转移癌细胞侵入血管,沿血流到达远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灶的过程,称为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有些内脏肿瘤侵入脏器浆膜面后瘤细胞脱落,黏附邻近器官的表面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病灶,这成为种植性转移。肿瘤的临床表现局部表现肿块1、肿块是实体瘤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常见的主诉2、恶性肿瘤质地较硬,多不规则,表面不光滑,活动度逐渐变小,最后可完全固定。3、某些部位的肿块可因压迫或阻塞邻近器官而表现相应的症状,如肠癌阻塞肠腔致肠梗阻,脑肿瘤压迫脑组织导致定位症状及颅内压增高,甲状腺癌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等。溃疡肿瘤生长迅速,血供不足常可导致溃疡。其特点是边缘隆起,基底高染和出血。肿瘤的临床表现全身表现1、早期常无全身症状。2、恶性肿瘤中晚期则出现体重减轻、乏力、消瘦、贫血、浮肿和恶病质等表现。3、有些肿瘤细胞能分泌激素,称为功能性肿瘤,如胰岛素瘤能释放胃泌素而引起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肿瘤的临床分期恶性肿瘤TNM分类法T—PrimaryTumorN—RegionalLymphNodesM—DistantMetastasesT-原发肿瘤:T1-T4,肿瘤的大小和局部浸润的范围N-区域淋巴结:N0-N3,反映在肿瘤部位的区域淋巴结情况M-远处转移:M0表示未见远处转移M1表示用一般临床检查方法可以查出有远处转移0-4表示肿瘤发展程度。1代表小,4代表大,0为无肿瘤的临床分级Ⅰ级—高分化、分化良好,低度恶性Ⅱ级—中度分化,中度恶性Ⅲ级—低分化,高度恶性细胞周期分裂过程(使肿瘤增大)静止期细胞(肿瘤复发根源)G0增殖周期中的细胞MDNA合成前期DNA合成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肿瘤的治疗治疗目的:–治愈患者–获得长期缓解–改善存活的同时预防或减轻疾病相关症状治疗手段:-外科治疗-放射科治疗-内科治疗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特点优点:治疗效果直接、快捷非致癌因素单纯术区治疗失败,可能有再次手术补救或放射治疗补救的机会一般手术条件即可,费用较低,节约治疗时间缺点:如不充分重视手术的无瘤技术原则,可成为医源性散播的因素可能因手术技术等原因而使某个瘤细胞或瘤细胞团遗漏于术野创伤较大,如发生并发症,后果多较恶劣,多涉及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破坏肿瘤放射治疗的特点优点:组织损伤较小,脏器机能保存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在射野范围内,瘤细胞不会完全逃逸射线打击,即不会在射野内遗漏未受照射的瘤细胞或细胞团缺点:由远期致癌的可能治疗效果较缓慢治疗后局部治疗失败,多没有再次放射治疗补救的机会设备多昂贵,技术条件要求高,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放疗的不良反应全身反应厌食、恶心、呕吐、头痛、全身倦怠乏力骨髓抑制局部反应远期效应化疗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适用于某些早期却易于全身播散的肿瘤,如小细胞肺癌晚期肿瘤化疗往往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因晚期患者的肿瘤多已全身扩散,不再适合应用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化疗可以使一部分肿瘤有根治的可能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何金杰氏淋巴瘤、睾丸肿瘤、卵巢癌、何金杰氏病化疗也可以使一部分肿瘤得到缓解如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成人白血病、非何金杰氏淋巴瘤、头颈部肿瘤…为手术治疗提供基础化疗的方式细胞毒性药物经常联合应用(二联、三联或四联)剂量:根据体表面积调整(mg/m2)给药途径全身化疗:IV,IM,PO局部化疗:腹腔内,胸腔内,鞘内,动脉内给药给药方式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数月间隙性方案:疗程之间间隔1、2、3或4周化疗的周期从注射化疗药物的第1天算起,至21天或28天,即3-4周称之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中不是每天都用化疗药,通常是前1~2周用药,后1~2周休息,其目的是使病人得以短时休整,待骨髓功能恢复正常水平,但有的化疗药物抑制骨髓的时间较迟,恢复较慢,所以个别方案需6周才算一个周期。化疗的疗程连续化疗2~3个周期,有的肿瘤需化疗4~6个周期才算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常有较长时间的休息,目的是恢复或重建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使病人各脏器功能得到充分调理,医生也会在这段时间内建议病人使用一些能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或营养药品。若病情需要再进入下一疗程的化疗。化疗的毒性化疗药物的近期毒性常见的毒性反应特殊的毒性反应血液系统毒性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胃肠道毒性顺铂的神经毒性及肾脏毒性脱发CPT-11的迟发性腹泻紫杉醇、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5-Fu的手足综合征,等……化疗药物的远期毒性不育症、免疫功能抑制、第二种恶性疾病的发生,等……常见毒性分级(根据WHO标准进行分级)1级2级3级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09/L)1.5~1.91.0~1.40.5~0.9<0.5血小板减少(×109/L)75~9950~7425~49<25贫血(g/L)95~10980~9465~79<65恶心/呕吐恶心偶有呕吐需要治疗的呕吐难以处理的呕吐脱发少量脱发中度斑秃完全但可逆性的脱发不可逆性的脱发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至少4周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至少4周病情稳定(SD)肿瘤体积缩小<50%或体积增加<25%,且无新发病灶病情进展(PD)肿瘤体积增加≥25%或出现新发病灶缓解率(RR=CR+PR):肿瘤体积至少缩小50%的病例数在总体病例数中的百分比疾病进展时间(TTP):CR和PR患者从缓解至病情进展时的时间病人一般状况标准WHO分级Karnofsky评分一般状况090-100正常生活,完全不受限制170-80剧烈活动受限,无需卧床250-60无需卧床,生活可自理,不能工作,占非睡眠时间50%以上330-40生活自理受限,非睡眠时间的50%以上卧床或半卧床410-20全丧失活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常用简写静脉注射(iv)腹腔注射(ip)口服(po)皮下注射(sc)肌肉注射(im)每小时(qh)每天一次(qd)每日2次(Bid)每日3次(Tid)每日4次(Qid)隔日1次(Qod)每周1次(Qw)每两周1次(Biw)常用简写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度缓解(MR)未缓解(NR)总缓解率(OR)疾病进展(PD)疾病稳定(SD)总生存期(OS)疾病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期(MST)治疗失败时间(TTF)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