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培训同身寸中医学上定位取穴的指量法,以患者本人的手指宽度作为量取穴位的标准。★大拇指第一个横纹为1寸;★食指中指两指并合的横度为1.5寸;★食指至小指并合的横度即四横指宽度为3寸艾灸的定义和作用♦艾灸,是运用艾绒或艾条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亢进之功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可以健身延年。即是:温热刺激→激发经气→调整经络,脏腑→阴阳平衡(物理刺激引起化学变化)。艾灸是一种纯物理疗法,无副作用。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扶阳固脱、扶正祛邪等作用。艾灸可用于治疗风湿酸痛、痹症、血瘀、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咳嗽哮喘等,冬季易患的疾病在夏天时用艾灸可达到预防效果。艾灸的方法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如痛点(又叫阿是穴),距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熏烤时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强烈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以被灸者穴位皮肤潮红为度。★回旋灸:距离相对固定,左右或回旋转动★雀啄灸:像鸟雀啄食一样上下移动★温和灸:相对固定2-3cm,灸10-15min艾灸的顺序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灸完上身灸合谷,灸完下身灸足三里禁忌有些地方不可灸①凡暴露在外的部位不可灸,如脸、眼睛等其他重要部位;②多汗的地方不灸,如手掌心、腋下、腘窝等;③毛发多的地方一般不灸。有些情况不可灸①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等不可灸(遇到孕妇最好不要施灸)。②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亢奋、女性经期等情况不可灸;③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不可灸;④各种皮肤病患者(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脓疮,皮肤出血,尽量不碰不灸。注意事项1、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柱灸时更要小心,以防止艾柱翻滚脱落。2、注意防暑与保暖因为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施灸要保暖,夏季高温时要防止中暑。3、注意艾灸温度和时间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者小儿,应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老人与小孩艾灸时间不可过长,以5-10分钟为宜。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4、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泡(产生黄色液体),应立即停止施灸。若轻微起泡,则不用把疮挑破,若较为严重,则应在挑破后在伤口处涂上消炎药水,如紫药水、万花油等。5、正确应对晕灸现象晕灸不常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大汗等症状,甚至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止施灸,并让患者躺下静卧,可掐人中,揉内关、再加灸足三里,三阴交,但不要让患者着凉,不要对着头扇风,让患者多喝温开水。6、灸后处理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灸后应多喝温水(忌冷水和冰水),有助于排泄体内毒素。常用穴位印堂穴定位:在面额部,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主治:①高血压、失眠;②头痛、眩晕、目赤肿痛;③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等太阳穴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主治:①头痛、偏头痛、②眼睛疲劳③牙痛等人中穴定位:于人体的面部,鼻唇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①昏迷、晕厥、暑病、癫狂;②鼻塞、鼻出血、牙痛等迎香穴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主治:①面瘫、面肿、面痒②鼻疾:鼻塞、鼻衄、鼻渊等定位:后发际正中上1寸,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主治:①感冒、发热;②头痛、项背强痛;③眩晕、癫狂痫等风池穴大椎穴定位: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不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主治:①热病、疟疾;②咳嗽、喘逆;③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④中暑、呕吐等定喘穴定位:大椎穴旁0.5寸。主治:①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②落枕、肩背痛大杼穴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咳嗽;②项强、肩背痛定位:第七颈椎棘突(大椎穴)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主治:①肩背痹痛、上肢不遂、落枕、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②乳痈、乳汁不下;肩井穴肩贞穴定位: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主治: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②耳鸣等肺俞(肺的背俞穴)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肺炎、支气管炎、咳嗽、气喘、咳血;②项背痛、骨蒸、潮热、盗汗;③鼻疾等心俞(心的背俞穴)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心痛、心悸、心烦;②失眠、健忘、癫狂痫;③咳嗽、吐血、盗汗等肾俞(肾的背俞穴)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腰腿酸痛②耳鸣、精力减退③遗尿、尿频、小便不利中脘穴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主治:①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食不化;②肠鸣、便秘;③哮喘、头痛、失眠;④惊悸、癫狂、惊风、产后血晕等神阙穴定位:脐的中央主治:①久泄、脱肛、虚脱;②绕脐腹痛、腹胀、水肿臌胀、痢疾等。气海穴定位: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5寸。主治:①遗尿,疝气,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③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④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曲池穴定位:曲肘时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主治:①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②肩肘疼痛、上肢不遂;③荨麻疹、湿疹;④热病、高血压;⑤腹痛、腹泻内关穴定位: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①上肢痹痛、手指麻木;②失眠、癫痫等神志病证;③晕车、恶心呕吐、胃痛、呃逆(打嗝)等胃疾;④心悸、心痛、胸闷、胸肋痛等心胸病证;合谷穴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主治:①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②小儿惊风、抽搐;③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④发热、恶寒、咳嗽、多汗、无汗;⑤头痛、眩晕、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渊鼻衄、耳鸣落枕穴定位:在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主治:①落枕;②胃痛;③手臂肿痛、手指麻木,五指屈伸不利。委中穴定位:腘横纹中央。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足三里定位:犊鼻(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寸。主治:①虚劳赢瘦、水肿;②失眠、头晕;③膝痛、下肢痿痹、脚气;④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⑤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等。定位: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主治:①肝炎、胆囊炎;②消化不良、呕吐③下肢痿痹、腰腿疲劳、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膝膑肿痛等阳陵泉阴陵泉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主治:①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水肿;②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③痛经、遗精;④膝痛、下肢麻痹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①膝脚痹痛、脚气、失眠;②水肿、小便不利、遗尿;③湿疹、荨麻疹、高血压;④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⑤月经不调、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等(妇科主穴)昆仑穴定位: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①后头痛、项痛、眩晕;②腰骶疼痛、足踝肿痛;③癫痫等太溪穴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①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②气喘、支气管炎;③女性生理不顺、月经不调;④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关节炎;⑤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等涌泉穴定位:在足底部,蜷足时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约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①头痛、眩晕、神经衰弱;②咯血、咽喉肿痛;③足心热;④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⑤小便不利、便秘等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实用配穴胃痛:中脘足三里失眠:肾腧足三里涌泉高血压:足三里曲池感冒:大椎肺腧足三里曲池哮喘:定喘肺腧足三里腰背痛:肾腧足三里委中义诊当天注意事项◆先询问被服务对象哪里不舒服◆找穴位的时候不需要一直抓对方的手反复找,因为艾灸时的受热面积较大,如果反复不停找还会让人家觉得我们十分不专业。◆艾灸过程中一定要问对方现在这个温度是否合适,如果感到烫就说出来。可以用食指和中指扶着被施灸的部位感受温度。◆艾灸时要记得跟对方聊天,不能太过冷淡。但注意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要烫到对方。更要注意及时抖灰。义诊当天注意事项◆上身灸完灸合谷,下身灸完灸足三里,顺序不要乱。◆要注意的是,上半身的灸法完治以后,都要灸足三里。一般来说,为老人保健,直接灸足三里就行了。各种关节疼痛,在找不准穴位时直接灸压痛点(阿是穴)和围绕关节灸也行。各种情况是在不知道灸哪个穴位时就先灸压痛点,然后再痛点上下左右灸,都会有效果。◆结束时一定要叮嘱灸后注意事项。◆保持自信和镇静,若有突发情况,要及时通知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