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望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是因为.”格式说一说.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教学反思: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教学这首古诗,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抓朗读,思景物。朗读虽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把它应用于诗歌教学之中,就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让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感悟诗歌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教学本首诗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读,抓住重音、节奏、感情几方面进行训练,让学生读出赞美、激昂、豪迈之情,从而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绘的神奇世界。二、抓字眼,挖掘诗内涵。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本首诗歌每句都有重点字,如开头以设问开篇,用“如何”发问,提挈全篇,在此我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意的欲望。第二联中“钟”“割”炼得好,引导学生品析二字的妙处,感受诗人对深入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第三联中“荡”“决”体现了作者由望岳触发他登岳的愿望。抓住字眼,深入诗中景,悟诗中情,水到渠成。三、引导想像,体会诗意境。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逐句逐句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感悟、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本课教学我以读明景,以讲煽情,以写悟理。教学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诗歌内涵的理解,古诗的诵读指导可能不到位;在课堂中也应进行拓展阅读,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我将会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