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培训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测量管理体系概述与计量确认2009年6月测量管理体系概述1相关概念2测量过程控制简述4目录:计量确认3测量管理体系概述1一、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根据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的标准,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目的是为了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能够满足预期用途、满足计量要求。通过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管理,把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的测量结果降低到最小程度,把不准确测量造成的产品质量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1.测量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测量管理的关键是确保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一方面任何测量设备的准确性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都存在最大误差(或测量不确定度);任何测量过程,由于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条件和测量人员等的因素的影响,其产生的测量结果必然存在测量误差(或测量不确定度)•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测量结果的要求都有一个允许的误差(不确定度)的范围。2、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测量本身就是产生测量数据的过程。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不仅是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具体工作人员对判定关键特殊过程参数是否受控,是否采取相应措施的重要依据。二、测量管理体系在其他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这些管理体系标准都非常重视测量、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把测量作为体系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必不可少的要素。•而这些标准对测量的管理仅仅局限于对测量设备的管理,而没有涉及对测量过程的管理控制。即使对测量设备的管理也是以比较简单的校准为主,没有提升到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程度,只是实现其管理目标的一个手段或支持过程。在测管理体系标准中,则是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作为测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管理对象,因此对它们的要求比较系统、全面和具体。三、测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企业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要求或希望企业建立完善的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概述1相关概念2测量过程控制简述4目录:计量确认3相关概念21、量量是指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2、量值量值是指一般由一个数乘以计量单位(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如:3m,15kg,30s,20℃,220V等。3、量值的表达量值应该正确表达,如:18℃~20℃或(18~20)℃,180V~240V或(180~240)V,但不能表示为18~20℃,180~240V4、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5、计量单位与量值同一个量可以用不同的计量单位来表示,但无论何种量其量的大小与所选择的计量单位无关。6、法定计量单位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称为法定计量单位。7、被测量被测量是指作为被测对象的特定量。8、影响量影响量是指“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9、真值真值是指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一致的值。10、约定真值约定真值是指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11、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12、测量仪器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测量范围是指测量仪器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量的值。分辨力是指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示值差。准确度等级是指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示值误差是指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最大允许误差是指对给定的测量仪器,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1.测量管理体系measurementmanagementsystem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1.“管理”management: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2.“测量管理体系”是在测量方面具有指挥、控制、协调作用的体系。标准名称从“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到“测量控制指南”,最后到“测量管理体系”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对测量工作内涵的认识深化过程。改为测量管理体系,深刻地反映了计量测试在一个组织管理中的地位、职能和重要作用。3.测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可以在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经营、能源等各项管理在内的更为广阔的范围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要点要点1.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2.“测量过程”与“测量”的定义相同。3.“测量”与“计量”的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有时可以互相代替。2.测量过程measurementprocess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3.测量设备measuringequipment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要点1.测量设备在我国也称为计量器具、计量设备等。2.按类型可以分为:a.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包括:装置、仪器仪表、量具、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以及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软件主要包括:电子软件、操作手册、文件资料等。b.按传递等级可以分为:计量基准(测量基准)、计量标准(测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工作测量器具)。c.按结构可以分为:仪器仪表、实物量具、传感器及其装置、设备、系统、装备、测量链等,标准物质、软件及手册、文件。d.按用途可以分为:测量用、检验用、监视用、交接用、贸易用、校淮用等。用于测量过程的软件也属于测量设备,应按照对测量设备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校准。标准物质属于测量设备,应注意对其管理。4.计量特性metrologicalcharacteristic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注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要点1.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例子: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分辨力,鉴别力(阈)、误差、死区等;2.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通常是通过校准后得出的;3.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4.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可以与计量要求直接比较以实现计量确认。5.计量确认metrologicalconfirmation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注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注4.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要点1.“计量确认”主要是指对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预期使用要求(即计量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3.计量要求通常虽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但可以从产品要求中导出,导出后用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表示。测量管理体系概述1相关概念2测量过程控制简述4目录:计量确认33计量确认11测量设备检定、校准与计量确认测量设备的选用2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3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实施4计量确认5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标识11、测量设备检定、校准与计量确认(1)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计量特性是测量设备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通常用若干个定量的参数表示。表达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的参数有:测量范围、量程、分度值、示值误差等。1、测量设备检定、校准与计量确认(2)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获得方法识别和确定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方法有计量检定和计量校准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有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1、测量设备检定、校准与计量确认(3)确定测量设备是否可以上岗—计量确认测量设备经过检定和校准得到了计量特性,能否投入某一个测量过程使用,必须将其计量特性与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相比较,计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的“聘任上岗”,签发计量确认合格标识,不满足计量要求的不能签发计量确认合格标识,或签发计量确认不合格的标识。1、测量设备检定、校准与计量确认(4)检定、校准、计量确认的区别计量检定计量校准计量确认主要工作检查、加标记、出证书评定示值误差、赋值校准(检定)、验证、加标识工作对象计量器具量具量仪、测量系统、参考物质测量设备工作目的符合法定要求与标准量值相联系满足预期使用要求行为主体政府企业企业执行人员计量检定员计量校准员计量确认员法律效力强弱无1、测量设备检定、校准与计量确认(4)检定、校准、计量确认的区别由于计量确认的定义与计量检定迥然不同,因此应注意区分以下几对术语的不同含义:检定周期与确认间隔检定/校准记录与计量确认记录检定/校准标识与计量确认标识检定/校准日期与计量确认日期检定/校准员与计量确认员21测量设备检定、校准与计量确认测量设备的选用1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3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实施4计量确认5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标识22、测量设备的选用(1)为什么要正确选择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是组成测量方案的重要要素之一,合理选择测量设备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测量效率和降低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测量结果误差中,在一般情况下,90%是由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所决定的2、测量设备的选用(2)测量设备选择的原则误差限要求(决定测量设备示值误差或准确度等级)被测量大小(决定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其他因素被测件结构形状(决定测量设备品种和结构)被测件批量、生产方式和生产成本(决定选择专用测量设备、通用测量设备还是在线自动测量的测量设备)被测件的材质与被测表面的位置(决定选择接触式测量还是非接触式测量设备)2、测量设备的选用(3)选择测量设备的方法按国家标准正确选择测量设备按本公司标准选择测量设备根据经验粗略选择测量设备2、测量设备的选用(4)测量设备的管理为了确保测量过程实施时测量设备的可靠性,对测量设备应该从策划、采购、入库检定、储存、发放、分类管理、降级直至报废等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只要在这个基础上,将管理对象从计量器具概念扩展到测量设备概念,管理的深度从计量检定概念扩展到计量验证和计量确认的概念就基本上满足标准的要求了。31测量设备检定、校准与计量确认测量设备的选用1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实施4计量确认5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标识33、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是根据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高低、使用环境好坏、使用场合的重要性等,对其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管理的管理模式,通常把测量设备的管理分为ABC三个管理类别,一般称为ABC管理。根据测量设备的管理类别确定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3、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1)划为A类管理的测量设备最高标准器具和用于量值传递的工作计量标准器具(含装置)。用于产品质量最终检验和关键工序控制、工艺质量控制的测量设备。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方面,并列入了国家强制检定管理目录的工作用测量设备。用于检测贵重原料、物料的测量设备。某些准确度高,使用频繁,而量值可靠性差的测量设备。经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认证、授权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含装置)3、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1)A类管理的测量设备A类管理称为“强化管理”,其确认间隔不得超过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间隔。最高计量标准和关键(大型)测量设备必须建立资产帐,计量确认台账,单独建立档案袋,安排定期确认,检定(校准)原始记录的保存期限按《测量管理体系记录管理程序》规定执行。3、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2)B类管理的测量设备用于企业内部能源、物料核算的测量设备。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