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经验材料XX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围绕“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指导方向,不断开拓创新,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要想搬迁群众安心生活,就业是关键,只有稳定的收入才能让搬迁群众融入新市民生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基本情况XX县搬迁实际规模368户1519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343户671人,已就业343户636人,实现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二、主要经验做法(一)抓好培训和就业服务(1)加强失业预警监测。建立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预警监测机制,精准摸排出失业人员就业需求和技能水平,为开展就业帮扶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2)帮助返乡搬迁劳动力就业。连续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迎新春稳岗留工送培训”“春风行动”等专项行动,积极促进返乡搬迁劳动力返岗就业。搬迁以来,累计举办招聘会3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其中2021年举办招聘活动15场,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2021年返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93人,已实现全部就业。(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实施农民全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抢抓农民工返乡有利时期,启动实施“冬季充电”全员培训,通过开展“短平快”短期培训班,为广大农民工外出务工、就近就地就业“蓄能充电”。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涉及易地扶贫搬迁群众404人次。(4)强化政策落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搬迁劳动力申领补贴,加快申请资料审核速度,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补贴。累计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31人10.45万元,其中2021年41人3.7万元。(5)加大兜底安置保障。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作用,及时将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畴,对通过市场难以就业的就业困难群众进行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2021年12月31日,已开发公益性岗位126个用于安置搬迁劳动力126人。(二)抓好产业就业1.大力推进扶贫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结合我县XX镇产业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际,整合资源,积极谋划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截止2021年12月31日,整合扶贫资金、乡村振兴中央衔接资金共675万元,用于发展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打造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1)建安置点育苗产业大棚,占地1280平方米,于2020年11月底建设完成,投产后开展莲花白、辣椒、白菜、茄子、中药材、玉米、黄瓜、苦瓜、西瓜育苗,在产业大棚建设及育苗期间,带动安置点群众约40人就业,月收入约3000元。(2)整合资源新建易地扶贫搬迁菊花产业园,建成菊花种植示范园一个,种植菊花20亩。(3)拟建菊花产业园销售中心,配套建成菊花深加工生产线一条,占地5亩,鲜花加工生产能力为1200吨/年,含包装生产线、库房、销售中心和花卉种植游客体验互动区等,将我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打造成集作物育苗、花卉种植、农产品加工等多业态产业,观赏菊园今年以来接待游客达6000余人,已成XX新晋网红打卡点。2.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带动搬迁群众就业。鼓励搬迁党员群众和年轻搬迁群众共5人谋划发展养蜂产业,成立贵州省团圆蜂股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1年春天迎来第一批蜂蜜收割,首批产出蜂蜜产量达600斤,XX镇干部职工主动帮忙宣传,帮助搬迁户卖出蜂蜜56斤,销售金额3808元,目前蜂蜜正在陆续产出,下一步公司将不断扩大规模,设置就业岗位30余个,面向团圆小区搬迁群众进行招工,带动小区更多搬迁群众一起创业增收致富。3.盘活资源招商引企,带动搬迁群众就业。招商引企引进XX雨泽服装厂作为扶贫车间入驻团圆小区,解决小区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问题,特别是对因照顾老人、照顾小孩而不能出远门务工的劳动力开启了灵活上班时间的“绿灯”,按照能哪时来就哪时来、能上多少小时就上多少小时的灵活上班模式,扶贫车间可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20余个,目前技术骨干人员中已有搬迁群众1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