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好帮手1/17《听听那冷雨》教案(实用2篇)【导读】这篇文档“《听听那冷雨》教案(实用2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听听那冷雨》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2、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方法的综合运用。过程和方法自主地朗诵,了解作品蕴涵的观点,培养审美意识并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高雅的情趣,养成独特的思维方式,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放飞想像,提高文学修养。教学重点突出朗读,强调合作,注重创新,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好帮手2/17审美情趣教学难点1、理解冷雨的深刻含义,了解观察冷雨的方式,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2、理清本文纵横交错的行文结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材料及作业。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前播放古筝演奏曲《梦江南》。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梦江南》,那在人们的梦里,江南又是什么样的呢?想起江南,人们往往会想到江南的似水柔情,想到江南的迷蒙烟雨。这种感觉在游子的梦里更是让人魂牵梦萦,让人泪湿枕巾。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今天让我们跟随余光中先生的思路,一起来听一听、来品一品那冷雨。(投影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薄荷(b)薄饼(báo)妄自菲薄(bó)遣散(qiǎn)鸟声啁啾(zhōu)(jiū)蓊郁(wěng)树香沁鼻(qìn)写作好帮手3/17窥见(kuī)(让学生板书,教师投影答案)2、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余光中先生?余光中:台湾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祖籍福建永春人,1949年赴台湾。其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散文在台湾堪称一绝。思乡是他诗文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代表作有诗歌《乡愁》、《等你在雨中》等,散文《望乡的牧神》、《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还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3、这位同学介绍得很好,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初中曾学过余光中的一首诗吗?4、那请我们全体同学一起背诵一下《乡愁》。(毕,教师放投影并简单赏析)三、同学们预习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品雨”。1、同学们读了这1篇文章后,是不是有一种“杂乱无序”的感觉?如果有的话,说明我们的同学并没用真正理解这1篇文章的妙处。下面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各个小节都各写了什么内容?如果有几个小节的内容可以并在一起的话那就并在一起说说看。第1节:听雨引起作者湿润润的情思。第2节:“雨”字在视觉上的美感。写作好帮手4/17第3节:写嗅雨(嗅嗅闻闻那冷雨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淡淡土腥气)(从嗅觉)第4节:写观雨在美国:难睹中国诗词里雨的意趣在台湾:湿度很高,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第(5—11)节:听雨的感受。第12节:作者不能平静的内心——深深乡愁的流露。(首尾呼应)2、很明显文章的大量篇幅是在“听雨”这一部分那我们就重点来欣赏文章的这一部分,和同学们一起来体会文中的意境美。那么请哪位同学说说什么是意境?学生会从语文教材P96找到相关内容: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运用到文艺领域,意境是指独创性的艺术天地,它是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形神皆备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教师补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3、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怀念和追思,而这种情感又是透过通篇的“雨”表现出来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雨”作为它表达情感的依托?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写作好帮手5/17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回答。明确:选择“雨”作意象是为了表现缠绵悠长的故国之思。“冷”有两层含义:(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5、按照散文的一般结构,请列出这一部分的结构提纲。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并随学生发言板书如下(择其要点并鉴赏这一部分的意境美):第5自然段回想在大陆听雨: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今岛上回味:凄迷(此处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凄迷?)第6、7段在瓦屋内听雨清脆可听轻轻重重轻轻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想到历史上王禹偁在黄冈竹屋内听雨声如瀑布第8—10段日式的古屋里听雨黄梅雨霏霏不绝湿黏黏台风雨浪涛翻滚铺天盖地雷雨滂滂沛沛秋雨雨打芭蕉秋意弥漫写作好帮手6/17是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回忆的音乐(江南四川)第11段台北公寓内听雨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在此我们已很清楚: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体味雨串起人生感悟目的就是——抒发游子思乡之情(请学生回答)那么作者这种思乡之情的具体内涵又有哪些呢?学生回答:爱祖国爱中华爱传统文化民族情结怀旧之情(从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据)教师小结:这样的情跟景结合就带来了意境美,情感美了,境界自然就高了,正所谓境随意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艺术以情感人。本文运用物象罗列的散点铺排手法,立体交构起朦朦的愁云,蒙蒙雨幕,从淋淋漓漓的台北春雨到大陆江南的杏花春雨,从美国的丹佛到台湾基隆港,从米芾父子的山水画到王禹偁的“听雨竹屋”……全由一条雨网编织,全凭千伞万伞装点。全文纵横交错,思乡之情融贯其中,熔铸成一个典雅细腻、极富诗情画意的境界,充分体现了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那么我们这篇文章的“神”——主旨应该如何来概括呢?哪位同学来试?四、结合学生发言来揭示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描写,写作好帮手7/17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投影)五、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师:古人有语,情动于衷而言于外。问:这种感情通过怎样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分析下面几个句子的语言特点。1、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运用叠词,表现了雨的形态、气势、声音,把雨的质感充分写出,同时叠词具有音韵之美读来自有节奏感2、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那冷雨。短句,参差跳跃,简洁干脆,具有珠落玉盘的效果3、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长句,一气呵成,连绵不断,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气势非凡4、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使用拟物、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谷物渐渐消失写作好帮手8/17的情景,蕴含着作者惋惜惆怅的心情(投影揭示语言特点)六、课堂小结品读美文,可以悦心志怡性情,满口余香,好的文章,多读多品,才能品得深!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定会获益匪浅。七、布置作业: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感伤呢?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那么,你心中的冷雨又是什么呢?请以“我心中的冷雨”为话题写一段短文:要求:(1)“我心中的”,一定要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解。(2)描写要生动、细腻,能够体现出情感与冷雨的共通之处。(3)字数:300字以上。附相关诗作:写作好帮手9/171、《绝句》志南(宋)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清明》王维(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宋)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原文: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矶山上难睹的景象。相关诗作:1、《望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点绛唇》姜夔(宋)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写作好帮手10/17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往。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原文: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来中国。相关诗作:《钟南山》王维(唐)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化用: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声声慢(宋)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听听那冷雨》教案2写作好帮手11/17教学目标:在朗诵中感受语言的美。在评点和提问中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重难点:朗诵到位,文章主旨体会深刻。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教学时间:12月11日教学过程:一、导入:雨夜(北宋·张咏)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无端:没来由,没道理)这首诗的题目是“雨夜”,下雨的晚上。作者对这雨是什么态度?(不喜欢,讨厌。)为什么?张咏讨厌雨因为雨一声一声唤起了他无限的思乡之愁!可今天有一位作家似乎很喜欢这雨,还要我们也“听听那冷雨”。这原因又在哪里呢?且让我们走进他的文章,听听他的雨声,听听他的心声。二、解读文章1、我们同学已经读过他的文章了吧?大家从他的雨声里都读出什么来了?(学生自由谈,教师根据学生所言小结)2、那具体这雨声到底有什么特殊的韵味要让余光写作好帮手12/17中去听听那冷雨,我们就要具体走进作者的雨声中去品味去感受了。既然是声音,当然要在声音中体会,才能更加真切。下面老师先来朗诵一段,体会一段,虽然献的可能是丑,但希望能引出你们的美来。翻到课文第96页,看第五段。大家刚才听了老师的朗诵,对哪些句子特别有感觉?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身在台北,思绪却被绵绵的雨丝牵引到大陆,引用了李清照在《声声慢》里吟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诗句,又引用了元好问“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的句子。李清照的这首词主要表现的是国破家亡的说不尽的惆怅,元好问的曲主要是表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慨叹,作者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凄凉、凄清、凄楚,但是毕竟与古大陆隔了25年了,又觉得有些迷茫惆怅,就变得“凄迷”了。后边作者又引用蒋捷的词,听雨,从少年听到中年,再到老年,历经人生百态,在冷冷的雨声中老去。却是在楼上、江上和庙里,始终不得归家,无尽的怅惘从心底里生起,可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己的写照呢!老师将对这段文字的解读,意境的感受用一段文字来表达:感受文字:先生走在台北的雨巷,一声来自远方的呼唤却灵敏了他的听觉,牵走了他的思绪,占据了他的灵魂!那声音是李清照倚着窗儿眼睁睁地看着那一滴又写作好帮手13/17一滴的雨滴在秋风中飘摇的梧桐叶上的滴滴声,雨滴在梧桐叶上,也滴在清照的心上,溅起的是无尽的愁滋味。那声音也是元好问在聆听一阵骤雨弹遍新荷弹出如珠似玉的声音后,所发出的“人生几何,休放虚过”的慨叹。那声音更是余先生历经风吹雨打,飘飘荡荡几乎迷失了自己之后心底最深沉的呐喊: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那声音虽然被一片海阻隔,却泛起了先生笼住心脏的悲伤怅惘。那声音就是古大陆的声音,那声音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声音,那声音就是故乡的声音。2、接下来就由我们同学前后桌四人一小组,来个小组活动。活动项目如下:确定一段你们最喜欢的写雨的段落;声情并茂地自由朗诵;将解读化为优美的文字,小组间交流补充;确定一个朗诵课文的代表和一个朗诵你们的体会的代表。(时间是8分钟)3、约三组学生朗诵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朗诵小结:大家刚才用自己的声音解读了这篇美文,不仅读出了情感还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文段的理解,看来余光中让我们同学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