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支持产业倍增升级的几点建议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打造全国纺织服装优质智造基地”精神,大力发展“1+5+N”产业集群,实现**县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千亿目标。**银行2021青干班第四调研组聚焦**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深入**、**、**工业园区实地调研,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带来的重大机遇,探索“金融+纺织服装产业”倍增升级的新方法和路径。**县纺织服装产业以服装、纺织品、鞋、箱包加工为主,已形成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在品牌女装生产制造领域形成了一定的集聚规模和影响力。**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认定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截至20**年*月,全县纺织服装企业*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家;全行业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67.99%;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45.82%;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57.4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53.72%。**纺织服装产业“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是“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现从金融参与链条建设、补齐链条短板、延长链条价值等角度思考,破解纺织服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企业发展生命周期阶段提出具体的金融对策建议。一、破解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可得率搭建政银企互享平台,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政府按照相关优惠政策引进外地或本地服装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双方已完成招商入驻工作。入驻企业“拎机入住”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企业发展阶段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需求,但其又缺贷款投放所需的历史数据和抵押资产,建议搭建政银企互动的桥梁,形成“政府—产业协会—企业—银行”的良性互动,金融机构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入手,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实现“敢贷、愿贷”,通过白名单形式发放信用贷款。支持金融增信方式创新,提高融资可得率。支持金融机构在国家现行法律允许、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有效管理控制的前提下,因企施策,灵活多样扩大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积极开展以合同、订单、期权、债权、股权、商标权、专利等权益抵押的融资方式;鼓励开展大宗商品、机器设备、运载工具等动产抵押;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应收账款抵押、重组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在覆盖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企业不动产融资抵、质押率,提高企业信贷融资可得率。二、制定专属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发挥政府担保基金作用,制定专属金融产品。一是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服装品牌贷”,满足其新建、扩建、改造、开发、购置大型生产装置、生产基地等投资项目存在融资需求,支持园区企业做强做响知名品牌。二是充分发挥“助工贷”产品的支持作用。对于园区服装企业符合**县重大工业项目准入条件的,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单列信贷计划。如2021年需为纺织服装产业链提供10亿元的专项信贷规模,其中支持纺织服装企业日常经营周转5亿元,技术改造升级、固定资产投入等项目建设资金5亿元。丰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应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开办贸易融资、信托融资、融资租赁、仓单质押、货权质押、保理、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大力推广国内信用证业务,满足企业对金融产品创新的需要。二是增加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和外汇信贷业务,帮助进出口纺织服装企业脱困避险。如加大信用证打包、押汇、出口信用担保融资等贸易融资力度,推广运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套期保值等外汇业务防范汇率风险。三是创新“循环贷”模式,解决纺织服装企业贷款期限与实际经营周期不匹配的问题,降低其融资成本。三、培植龙头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培植龙头企业。一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抓住机遇,积极整合产业内有限资源,实现集团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通过发放并购贷款、银团贷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横向、纵向整合,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纺织服装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二是鼓励中小企业专注于纺织特定细分产品市场、技术领域和客户需求,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通过发放科贷通、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支持企业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水平,成长壮大为“单项冠军”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健全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最大问题是供给和需求“两端在外”,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针对纺织服装产业体系中的原料供应、研发设计、智能生产、面辅料市场、产品展销、产品出口、产品认证、物流配送、市场销售等薄弱环节,提出“供应链融资”,以核心企业、平台为依托,紧密结合供应链的商业运作模式和交易结算特点,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提供整体性业务融资方案。引导技术、装备、资金、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向产业基地集聚,支持完善**产业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