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政课讲稿:一路追梦,跑出青年学子多彩人生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根据市委安排,今天由我在这里给大家上一堂思政课,讲课的主题是:一路追梦,跑出青年学子多彩人生。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人生有所启发。在去年的文综高考试卷中,就有这样一道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习近平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不断“赶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就青年如何在人生考试中交出合格答卷提出看法。如果说,一个政党、一个团体的“赶考”是为了一群人,那么个人作为个体,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赶考”的过程,不同时代赋予赶考精神不同的涵义,国家、社会、个人,都需要赶考精神,而每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条赶考路,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亲身经历,需要自己去凝聚各种各样的色彩,来描绘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今天,我用“红、绿、蓝”三原色和“金、银、铜”奖牌色以及党史中的动人故事照鉴和比喻我们同学们的多彩人生,准确答好人生长河中的关键考卷。首先,我们要答好理想信念之卷,照鉴自己的红色人生。红色为基色—铸魂,是我们抗争的颜色,是广大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颜色,也是我们党的基本色调。它象征着我们广大爱国人士的革命意志和远大理想,是铸魂的必备色。“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1910年春,十二岁的周恩来,随伯父从祖籍淮安来到东北,先在铁岭银州镇银冈书院读书半年。到秋季,又插班考进奉天(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式学校,既教经书,也教数理、外文等西方资产阶级的“新学”。有一天,学校姓魏的校长给同学们上修身课。当讲到“立命”这一节时,老校长突然问:“诸生为什么读书啊?”有的学生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的回答:“为做官而读书!”还有的回答:“为家父而读书!”一些家境贫穷的学生则回答:为挣钱,为吃穿,为改换门庭、不受欺侮而读书,等等。老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连连摇头。最后问到周恩来:“你是怎样想的呢?”周恩来肃然起立,一板一眼地答道:“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铿锵有力、不同凡响的回答,使老校长为之一震。他万万没有料到十几岁的周恩来,竟有如此宏图大志,高兴地称赞不已:“好,好哇!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华之崛起!”接着,他又慷慨激昂地对全班同学说:“诸生们,听见了吗?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1919年2月,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向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详尽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改造世界的革命性作用,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他充满热情地向世人宣示,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现在世界改造的机运,已经从俄、德诸国闪出了一道曙光”。一个“以劳动为本位,以劳动者为本位”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以资本为本位,以资本家为本位”的资本主义社会。李大钊作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成为那个时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1927年4月28日,时年38岁的李大钊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站在绞刑架下,李大钊发出了他最后的遗言:“你们可以绞死我李大钊,但绝绞不死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我坚信,未来之中国必是赤旗之世界!”22年后的1949年10月1日,在被李大钊等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浸染的土地上,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真的迎来了“风展红旗如画”的革命胜利!百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每位学子走入校门时,都带着各自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渴望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获得事业的发展。而伟大的新时代,也正在呼唤乘风破浪的弄潮儿。要想做一名优秀的青年学生,就必须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认真过好赶考路上的每一天。值得骄傲的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承担着伟大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相信我们定能把人生的“赶考”和国家的“赶考”融为一体,坚定理想信念,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要答好强身健体之卷,照鉴自己的绿色人生。绿色为运动色—健体,代表活力,代表健康。放眼神州,随着全民健身政策举措越来越完善、健身途径越来越便捷、健身环境越来越优越,健康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健身运动蔚然成风,国人的健康生活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全民健身、人人参与的实践热潮正在中华大地涌动不息。2015年4月,习近平就南京青奥会成功举办作出重要指示:“要更加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砥砺意志,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大家应该深刻认识到,身体健康是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由于身体不支造成半途而废,甚至英年早逝而抱恨九泉。杜甫曾为诸葛亮慨叹:“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强健的体魄是担当大任的资本。为了实现远大的目标志向,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非常重视体格的锻炼,认为身体是“知识之载,道德之寓”。毛泽东还曾于1917年撰写了《体育之研究》这篇长达7000字的论文,由杨昌济推荐,发表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上。该文详尽阐述了身体对于学问与事业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就怕没有强健的身体。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思想、有学问,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呢?所以毛泽东一直没有放松过对身体的锻炼。他进行体育锻炼的第一种方法是冷水浴,此外还有风浴、雨浴、雪浴、太阳浴。但毛泽东一生中最喜欢也十分擅长,并由童年保持到少年、青年、中年直到晚年的运动是游泳。郭沫若说“毛主席是少年游池塘,青年游湘江,老年游长江”。毛泽东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间,从63岁到73岁,曾18次畅游长江,18次中,不仅有风平浪静,也有浊浪排空。体育锻炼使毛泽东身高1.83米的伟岸身躯更加强壮,精力、体力愈加过人。毛泽东之所以能担当历史大任,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除了他超群的才华和坚强的意志,还得益于他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是毛泽东的又一成功之道。我们都知道大家都在攻读,很辛苦,基本上都是夜以继日、苦学苦读,准备在高考奋力一搏,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苦学苦读是必须的,但锻炼身体也是必须的,要同时进行,这样才能读的更稳更深。第三,要答好博学广识之卷,照鉴自己的蓝色人生。蓝色为广色—增智,是天空的颜色,是大海的颜色,寓意着无穷无尽,就像我们知识的海洋一般,永远都学不完,永远都在学习的路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现象: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当今时代,知识增长、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各个行业、各个国家竞争非常激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加强知识武装,就可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落伍,从而退出中心舞台。古人云:‘温故而知新’。现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这样我们的本领才能不断增强,我们的思想才能保持活力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胜任今后所肩负的各项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有一个小英雄叫“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由于长年的狱中生活,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们都叫他“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监狱中一天一天长大了,他的爸爸宋绮云(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妈妈徐林侠向狱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让宋振中出去读书,经过一番努力后,特务最终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楼去,由被关在楼上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学习。爸爸宋绮云把树枝磨尖了送给“小萝卜头”当笔,妈妈徐林侠把破布和棉花烧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兑上水当墨水。白公馆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了几个练习本。从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馆看守所二楼的过道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一天,振中看着黄显声将军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就问:“你的笔为什么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画出颜色来?我的笔要蘸一下写一下,我们两个能不能换着用?”黄将军笑着回答说:“可以呀。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只要能用俄语同我说上一两句话,我就可以送给你。”为了能得到红蓝铅笔,从此,“小萝卜头”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黄伯伯布置的作业,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总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俄语,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站在铁窗下呀呀地学说俄语。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与黄将军对话的时候,黄将军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红蓝铅笔送给了他。“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支短短的红蓝铅笔,他只是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才用这支笔书写。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等。解放后,从松林坡特务警卫室的地下挖出“小萝卜头”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的小手还握着一支已经开始腐烂的小铅笔头。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对青年们讲的一番话:“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指增长知识才干)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同学们,总书记和小英雄在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下,仍能渴望知识、学习知识并为之坚持积累,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练好练强。大家非常幸运,赶上了伟大复兴的好时代,当然也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时代,只有扎实学好了知识技能,成长成材,拥有强大的斗争本领,才能在伟大复兴中占据一席之地。第四,要答好修身立德之卷,照鉴自己的金色人生。金色为纯色—厚德,是金子迟早会发光,这里的金子指的是个人的能力,但我想表达的是,品德比能力更加重要,一个人如果只有能力,但没有品德的话,那么对社会的危害将更加巨大,一个人如果能力有限,但品德端正的话,那么对社会也会有相应的贡献。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立什么德?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包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个方面:一是明大德,就是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有这么一个男人,28年常年不回家,孩子上学他不管,老人生病他不在,家里的一切负担都是他的妻子打理,内心还要承受亲戚邻居的各种非议,有说他抛妻弃子走了,有说他异国他乡死了,有说他犯事坐牢抓了,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大家肯定认为这个人太没有道德了。终于他回来了,原来他从事国家高度机密的原子弹技术研究,为此家人不能说,朋友不能说,只能选择默默无闻、隐姓埋名。他就是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