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都匀培训汇报四个问题10年课程改革取得主要成绩与不足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发展变化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贯彻《规划纲要》,深入做好教研工作一、10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主要成绩与不足(一)体育课程性质得到正确的理解。■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是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各个不同时期制订的《标准》或《大纲》,在课程性质上虽然表述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几个没变的基本点是:■“必须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必须进行身体练习”■“必须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必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身体练习■学习知识技能■发展体能和增进健康■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反映了课程本质,体现了课程发展的规律(二)广大体育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育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评价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三)涌现出一大批勇于实践、创新的优秀教师,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实验成果。□课程研究□校本教材□教学研究□评价研究□资源开发这些成果需要下功夫梳理、总结,因为它们是今后发展的基础。(四)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较大提高,学习方式有新的变化□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学生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真实主体;□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体育课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得到初步体现。□这些主要成绩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艰苦探索、认真实践的结果,应该给与充分的肯定。它证明:□课程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设计最终要来源于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的实施□把普通教师推向顶层,提出“棋盘与棋手”理论,是不顾教师实际的空喊。□国家、地方、学校、教师目标一致,各司其职,都要做好自己的事,站好自己的岗(五)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程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目标体系初步建立,但内容不具体、评价可操作性不强(用反对大一统和发展不平衡,否定内容的统一性。面对6—15岁身体发展处于关键期、处于生命保护关键阶段的学生,标准中的内容要不要有基本的内容)□课程开始阶段推进过程过快,缺乏边推进、边改革、边总结、边完善的课程改革机制□课程批评和课程构建没有形成有效对话、交流、互相理解、获得支持的局面□体育课教学质量缺乏国家标准、地方要求,质量水平总体还不够高□受当前城乡二元化的影响,农村体育课程改革相对滞后2.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把握不够,以致于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实现,可能会流于形式。□目标不够明确、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价;□有的学习目标没有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有的学习目标过多,把四个方面的目标都通通搬到一堂课上;□在学习目标的书写表述上也不够规范。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些教师在制定目标方面存在的困惑。对运动技能教学有所忽视。主要表现:一是,偏重选用技术含量较低的教材;二是,对运动技能的教学缺少必要的指导;三是,用于运动技能学习的时间偏少;四是,对学习质量缺乏明确的要求;五是,体育课运动负荷普遍较低。在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时,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理解不够深,比较关注外在的形式,对其实际效果重视不够。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对各种资源的整合重视不够,对已有资源的有效运用不够充分,有的课在资源利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受应试教育和安全事故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学不受重视,有效运动项目不敢教学,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普遍下降。课程改革实践使我们明确了一些道理■课程改革10年,大家充分肯定课改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是全面摒弃过去,重新再来?是把国外先进的理论、方法采取拿来主义,还是结合本国实际加以吸收改造?学校体育的优良传统到底要不要继承,继承什么?如何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经过10年的探讨逐渐产生了以下共识:■课程改革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指导;站在时代发展的起点上,站在中国国情实际的基础上,用更宽广的国际视野,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继承发展、开拓创新;□课程改革要克服片面性,避免走Z字路,避免折腾,少走弯路;□继承、改革、创新、发展是课程、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建立边推进、边改革、边总结、边完善的课程改革机制是课程走向科学化的有效路径;□建立有效对话、交流、互相理解、获得支持的局面是课程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体育课程设计理论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是保障课程科学、可行的基础;□建立体育课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方要求是新时期促进课程发展和教学实施的必要保障。二、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发展变化(一)《标准》名称的变化■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名称统一改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并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等方面实质性地增加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内容—体育教师今后要上健康课。■序言部分的变化:增加了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问题的描述,强调了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二)前言部分的变化■课程性质部分的变化:修订稿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消除实施体育新课程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误解;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课程强调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基础。课程强调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提高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课程强调健身性——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运动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程强调综合性——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渗透德育,整合多种价值。■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变化: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避免对“激发运动兴趣”理念误解,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三)课程目标方面的变化■修订稿将学习领域改为学习方面,并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为了防止体育课堂教学中将各个学习方面目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的现象,修订稿在“课程目标”的最后,特别加上一段描述来强调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过程实现的。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在注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所侧重。■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运动技能水平四、五、六)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增强安全意识能力为了增强对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四)课程内容方面的变化水平四—六(运动参与)参与学习和锻炼(1—9—12年级的目标)学习目标:初步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水平四目标)自觉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如有简单的体育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等(水平五、六目标)。【评价要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过去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并进行自我评价。(运动技能)分为六大类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体操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游泳或冰雪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武术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较复杂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技术例如: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1—9年级目标)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水平四目标)。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高、跳远、投实心球等项目的技术(9—12年级目标)。【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以及速度、远度或高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掌握跳远的助跑、起跳等技术的程度。缺量化标准,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了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体育学科的特性,修订稿强调:运动参与: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运动技能:小学阶段,注重体验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初中阶段,注重不同运动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上对体育运动的理解。高中阶段,注重提高与发展相结合,最终走向终身体育。身体健康: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的能力,形成关注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小学阶段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学会交往;中学阶段注意引导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考虑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修订稿在“身体健康”学习方面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意识。■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修订稿将“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挪至附录部分,同时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旨在强化地方和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责任和权利。(五)实施建议方面的变化(1)教学建议方面■为了提高教学建议对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修订稿主要从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考虑到《标准》是国家文件,而不是教学法书籍或《标准解读》,因此,对上述三方面的内容阐述尽量做到明确和简洁。■修订稿在保留实验稿主要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强调要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的整体发展。■修订稿无论在《标准》层面,还是在水平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层面,都非常强调“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促进目标达成”的思想。正式文本课程、教师实施的课程■修订稿强调要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各地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除了进行体育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以外,每学年还要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考虑到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故在评价建议部分去掉了实验稿中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以突出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阐述。(2)评价建议方面■修订稿在评价思想和理念不变的基础上,主要从明确体育学习评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