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主讲:林建东I.防火技术•(一)燃烧的基本概念•(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三)火灾的危害性•(四)火灾的防治•(五)灭火技术措施•(六)火场逃生•(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1.定义: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2.燃烧的三个特征:①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放热③发光(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3.燃烧的三要素(基本条件):①可燃物质:如木材、乙醇、乙烯等②助燃物质:常见的为空气和氧气③导致燃烧的能源:即点火源,如撞击、摩擦、明火、高温表面等(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4、燃烧的类型•⑴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可燃气体,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混合可燃气体遇火源会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即短暂的燃烧过程(一闪即灭),称闪燃。(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苯(闭杯)-11.1℃;甲苯4℃;环己烷-16.5;芳烃42℃等。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随时都有可能被火点燃。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越大。(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⑵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着火点(燃点):能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如:苯甲苯535℃,二硫化碳90℃等。(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⑶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包括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如:黄磷30℃,煤320℃。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5.物质的燃烧过程(历程)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都经过氧化分解、着火、燃烧等阶段。(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⑴可燃气体:在火源作用下加热到着火点(燃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是最容易燃烧的。如:乙炔2C2H2+5O2→4CO2+2H2O+Q(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⑵可燃液体:受热→蒸气→燃烧如:乙醇C2H5OH(液体)→C2H5OH(蒸气)C2H5OH(蒸气)+3O2=2CO2+3H2O+Q(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⑶可燃固体:①可燃固体受热成熔融状态,蒸发出可燃蒸气,从而氧化燃烧。如:固体硫。(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②可燃固体受热直接析出可燃气体从而氧化燃烧。如:木材在T≥295℃析出H2、CH4甲烷。•③表面燃烧→炽热状态如:焦炭,无火焰,亦称无焰燃烧;又如:金属燃烧(Al、Mg等)(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火灾: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人员和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火灾事故。(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1.火灾发生的条件:火三角即燃烧必须是可燃物,助燃物(剂:氧化剂),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具备,并且相互作用(即构成燃烧系统),才能发生。火三角也称为火灾三要素。(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火灾分类》(GB4968-85),一般将火灾分为:•A类: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的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毛,麻,纸火灾等•B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C类:指气体火灾。如煤气,氢气火灾等。•D类: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火灾等。•E类:带电火灾。如家电,变压器。(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3.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初起期(烟,阴燃)→发展期(窜出火苗,火势由局部到大面积)→最盛期(空气剧烈对流,风助火势,火势强盛,火焰包围可燃物,烈火熊熊)→衰弱期(可燃物逐渐减少)→熄灭期(可燃物不足,惰性介质,灭火作用等)(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4.火灾发展过程的几种现象:•⑴火旋风——火在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旋转火焰。与风向,地理形态,建筑物的影响有关。有垂直火旋风,水平火旋风,他们都会促进火势蔓延速度加快和强度加大。(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⑵轰燃①定义:室内的局部火(由于热辐射,热对流等)向大面积火转变。②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不仅是可燃物的数量和性质,而是风助火势(空气剧烈对流等),容易进入最盛期。③未燃气体和挥发的蒸气局部聚集(如顶棚的下方)突然着火而造成的火焰迅速扩散。(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轰燃的判断:①上层的烟气平均温度达到600℃;②地面处接受的热流密度达到20kw/㎡。(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轰燃造成的原因:1.热辐射2.热对流烟气吸收的热量大于损失的热量就可能发生轰然(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⑶回燃:死灰复燃的现象叫做回燃。原因:室内火势熄灭后,由于温度仍很高,可燃物的热分解析出可燃气体,逐渐积累,一旦通风条件改善,这些混合气体会被灰烬点燃。不仅会在室内形成强大快速的火焰传播,而且会在通风口外形成巨大的火球(轰燃)。(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回燃的特点: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对生命财产具有较大的危害(三)火灾的危害性•火灾的危害:1.对人体直接造成的烧伤和烧死.2.造成财产的损失3.烟气的危害(三)火灾的危害性•火灾除了造成直接烧伤和烧死外,往往更多(约一半以上)的人员的死亡是烟气造成的。(三)火灾的危害性•⑴定义和组成: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燃烧产物如CO2,水蒸气,以及未燃的燃气,CO,多种有毒有腐蚀性的气体,固体微小颗粒和液滴,卷入的空气等。(三)火灾的危害性•⑵烟气的产生:除了少数的纯燃料(如H2等)燃烧时不产生烟气外,多数可燃物都会产生烟气。•⑶烟气的毒性:①窒息如CO2等气体,②中毒,主要是CO,多数的中毒死亡都是由它引起的。(三)火灾的危害性•⑷烟气的高温能使人灼伤,造成呼吸困难。•⑸能妨碍人员逃生和妨碍灭火。(四)火灾的防治•1.防火技术的基本技术措施设计阶段→评估阶段→阻燃阶段→火灾探测→灭火措施(四)火灾的防治•⑴设计阶段:建筑或工程设计时考虑到防火安全,如采用难燃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易燃建筑材料,防火门,防火墙,安全通道等。耐火等级分:一、二、三、四级。(四)火灾的防治•⑵评估:对已有的厂房,仓库或工程进行危险评估。包括:耐火等级,安全间距,使用能源的安全要求等。(四)火灾的防治•⑶阻燃:对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阻燃处理。如装饰材料聚氧乙烯等易燃材料,添加阻燃剂(其本身应毒性小,所以要求清洁阻燃),如溴,锑和铅的化合物等比较理想。(四)火灾的防治•⑷安全间距。储罐相邻距离、罐组相邻距离、企业与相邻设施距离均需要满足标准。•⑸火灾探测:利用火灾的初起期的冒烟,阴燃等信息研制火灾报警器。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五)灭火技术措施•1.消防方针:预防为主,消防结合。•2.灭火的原理:火灾一旦发生,只要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火即熄灭。(五)灭火技术措施•3.灭火的基本技术措施:⑴窒息法——消除助燃物(氧化剂),如CO2灭火器,CCl4四氯化碳灭火器等。⑵隔离法——消除可燃物。如水墙,破拆,关闭燃料的阀门等。⑶冷却法——消除着火源。如水冷却。(五)灭火技术措施•4.灭火剂⑴气体灭火剂:如CO2灭火剂,卤代烷(1211灭火剂: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等。⑵泡沫灭火剂:利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用,产生CO2泡沫:(五)灭火技术措施6NaHCO3+Al2(SO4)3·18H2O=CO2+2Al(OH)3+3Na2SO4+18H2O⑶干粉灭火剂,主要是:2NaHCO3→Na2CO3+CO2+H2O-Q还有消防用水等。(五)灭火技术措施•5.系统的应用•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具有报警功能又有喷水灭火功能气溶胶灭火装置:按产生气溶胶的方式可分为热气溶胶和冷气溶胶。目前国内工程上应用的气溶胶灭火装置都属于热型,冷气溶胶灭火技术尚处于研制阶段,无正式产品。热气溶胶以负催化、破坏燃烧反应链等原理灭火。气溶胶与卤代烷类和惰性气体类哈龙替代技术不同,普通型的气溶胶灭火后有残留物,属非洁净灭火剂,而新一代S型气溶胶具有较高的洁净度。由于各企业采取的药剂配方不同,有些非洁净的气溶胶喷洒后的残留物的性质也不相同。(六)火场逃生•要点:•⑴身上着火时,在地上打滚,不能跑;•⑵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不顺风疏散;•⑶用湿棉被、毛毯遮盖身体.•⑷无路可逃,寻找避难处:阳台、楼房平顶或退入房间(卫生间),将门缝用湿毛巾等封严、浇水。(六)火场逃生•⑸高层楼房可以采用绳索(或床单撕条),雨水管、雨棚等;•⑹被迫跳楼:高层楼向地面抛下厚的棉被.沙发垫子等物增加缓冲,双脚先落地;•⑺求救呼救:呼叫、敲打金属物件,夜间可以用手电筒;•⑻利用疏散通道逃生,不坐电梯(以防停电)。(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⑴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分类类别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举例甲<10%(体积)乙炔、氢气、丙烷等乙≥10%(体积)一氧化碳、氨等(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分类类别名称特征甲A液化烃15℃时的蒸气压力>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B可燃液体甲A类以外,闪点<28℃乙A闪点≥28℃且≤45℃B闪点>45℃且<60℃丙A闪点≥60℃且≤120℃B闪点>120℃(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安全距离•(1)罐组内相邻可燃液体地上储罐的防火间距液体类别固定顶罐浮顶罐、内浮顶罐卧罐≤1000m3>1000m3甲A,乙类0.6D(固定)0.4D(移动)0.6D0.4D0.8m丙A类0.4D,但不宜大于15m-丙B类2m5m-(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液化烃罐组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相邻工厂或设施液化烃罐组居住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120相邻工厂(围墙)120国家铁路线(中心线)55厂外企业铁路线(中心线)45国家或工业区铁路编组站(铁路中心线或建筑物)55厂外公路(路边)25变配电站(围墙)80架空电力线路(中心线)1.5倍塔杆高度I、II级国家架空通信线路(中心线)40通航江、河、海岸边20Ⅱ.爆炸基本概念•(一)爆炸及其分类•(二)爆炸极限•(三)爆炸的危害•(四)燃烧和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关系•(五)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一)爆炸及其分类•1.爆炸——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基本特征:压力的急骤升高•2.分类:⑴按爆炸性质分:①物理性爆炸——物质物理变化(to、V、P)而引起的爆炸,如锅炉爆炸、蒸气爆炸等。(一)爆炸及其分类•②化学性爆炸——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引起的爆炸,如:乙炔2C2H2+5O2→4CO2+2H2O+Q化学爆炸三要素:气体,Q,化学反应高速度。③核爆炸。(一)爆炸及其分类•⑵按爆炸速度分:①轻爆:燃烧速度为数米/秒;②爆炸:燃烧速度为十几米~数百米/秒;③爆轰:燃烧速度为1000~7000米/秒。(一)爆炸及其分类•⑶按爆炸反应物分为:①可燃气体(纯)的分解爆炸:C2H2→2C+H2+Q②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2C2H2+5O2→4CO2+2H2O+Q③可燃粉尘爆炸:铝粉,面粉,煤粉等与空气(O2)混合物④可燃蒸气,可燃液体雾滴可爆炸(二)爆炸极限•1.定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亦称着火极限。(二)爆炸极限•如CO↓空气混合物→12.5%不燃不爆=12.5%轻度燃爆↓燃爆逐渐增强30%左右燃爆最强烈↑燃爆逐渐增强=80%轻度燃爆80%不燃不爆(二)爆炸极限•氢气:4.0%~75.6%•甲苯:1.2~7.0%•环己烷:1.2~8.4%•芳烃:0.6~7.0%•氨:13.5%-79%•煤粉尘:30~120g/m3,45~2000g/m3时,无论在密封的容器内还是在敞开的空间遇到明火,都会产生爆炸。当煤粉含量在300~4000g/3时,其爆炸强度、破坏力最大(二)爆炸极限•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越宽,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据此,可燃物质(燃气,蒸汽,粉尘)化学性爆炸的条件为:⑴可燃物质(燃气,蒸汽,粉尘)⑵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⑶在火源作用下(二)爆炸极限•2.爆炸下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爆炸下限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3.爆炸上限:可燃混合物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