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科研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际边市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会典型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以教科研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说到教科研,可能总是令我们一线教师感到十分的困扰。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忙不完的应付检查,繁忙的工作,巨大的压力,日复一日的操劳消磨了我们思考的热情和动笔的能力。曾看过一篇文章中写一位美国教育家在观察了中国教师的一天工作量后惊呼:那么你们什么时候思考呢?!的确,教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深思,有了深思才会有改革、有调整、有实践、有反馈、有总结、有提升,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每一份教育的精彩无一不是深思的结晶,机械的教学催生的是被动的教书匠。只有会思考的教育者才是真正的教育家,而我们总是太忙太忙,似乎一直没有思考的时间,而当前真正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搞教科研老师有几个?作为大多数的教师来说,对教科研却是并不那么热衷,听讲座,是属于那种听听激动、想想心动、行动却是一动不动的人;学理论,总是看个条条框框,属于不求甚解跟风起哄的人;很多人总是懒于动笔,对头脑中的好灵感好想法任其自生自灭也难得记录下来;为了晋职称,我们已经习惯于四处花钱、到处跑关系找人代写论文、买论文;弄个课题,也是为了进职称评个奖好有个加分的项。人活在现实里,常会被生活所淹没,心甘情愿的接受自己的命运。激情死了、梦想没了。剩下的只是驯服和悲伤的叹息。并且常常为自己寻找借口,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平,生活不公平,结果呢,我们依旧贫穷,我们依旧怀才不遇。生活的最大悲剧不是失败,也不是贫穷,而是习惯了这种生活。作为一个真正善于思考研究的教育者,并不是靠着撰写或发表几篇论文、得过几项获奖证书、上过几节优质课就算是勤于教研了,真正的教科研应该是融入每天教育工作的深入思考,是探索教科研的有效学习,将思考和学习的点点滴滴收获积累起来,整理、消化、反思,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动,提升自己的教育品质。我们要抛去自己的功利心理,开展真正的教科研,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今天,我就从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大家探讨下如何通过教科研引领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评指正。一、什么是教科研?有人说:教育科研是一种追问——追问教育现象;教育科研是一种思考——分析、研究教育现象;教育科研是一种整合——归纳出多种现象中的共性、个性;教育科研是一种挖掘——挖掘新问题,由表及里;教育科研是一种提炼——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教育科研是一种享受——因为那是智慧+挑战,她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捷径和成功,更是对我们好奇心的挑逗与满足;教育1科研是一种回归——把个人的思考推广到大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修正、提升。二、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从广义的社会学视角来说,“专业”是依据社会职业划分的专门职业,即某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有着独特的技术、运行及评估机制,不同的专业之间强调相异的理念与操作系统。所谓的“隔行如隔山”就是这个原理。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使教师职业达到“专业”化,也就是说,从事学校教育的人只能是通过特定训练而具备教师特质的人士来担任。我国学者研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有三:(1)知识系统。(2)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能力。(3)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三、以教科研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现实意义?1、教科研是我们教师迅速成长的捷径有人说,我们教师的成长无非有两条路:一条是自发成长,即缺乏理论学习,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成为一个被人肯定的教师;另一条路是自觉成长,即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观点,乃至教学理论体系。二者相比较,自发成长缓慢,最终成为经验型教师;自觉成长迅速,最终成为研究型、创造型乃至学者型教师。虽然经验是宝贵的,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不否认经验的价值,但由于我们教师所固有的自负、固执和狭隘等原因,使得他们极难自我超越。当厚重的经验沉积转化为久远的积习之后,举步改革也就更加艰难了。结果是成功于经验,又困惑于经验,在经验中踱步、徘徊,乃至将自己桎梏局限在固有的经验高度上。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师要突破这种自我封闭的枷锁就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以教科研引领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自发成长走向自觉成长。教学研究必须与教育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走上档次、上水平、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2、教科研能优化我们教师的教育思想市教科研中心的刘宗将科长和兰山教研室的魏长征主任曾多次在不同的教研会上提出并要求我们数学老师也要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记的有人说“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最终要面对死亡;思想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可以让生命永恒。所以一个教师不能没有思想。”其实不光是教师,凡是人活着,都得有思想,思想是人的灵魂,没有思想,人活着与动物也就没有什么区别。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说:“我们中国的中小学教师缺乏思想。”具体说是“一种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他指出,原因就是“文化底蕴不够丰富,学识积累不够丰富,缺乏对人类历史和人性的富于深度的理解,其结果是“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缺乏对学生精神的引领,对自身工作的高远立意,对课本知识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把教育极端化为“浅显、平庸,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构的堆积”。2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有思想的教师,会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生命点燃生命,有思想的教师才会教出有思想的学生,有思想的教师以自身丰富的内涵与睿智的思考给学生以终身的影响,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生命的快乐。一个人真正的生命,是一个人的思想,人因思想而伟大。我们不奢望成为思想家,但至少我们应该成为独立的思考者。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世界上虽然没有相同的两位教师,但肯定会有这样两类教师:一类是充满思想的,一类是成为思想的奴隶的。做一名有思想的数学教师,是你我共同的选择。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则要看他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教育观念的大转变。转变教育观念靠行政命令并不能解决问题,解决的办法只能靠科研,靠教师有意识地去主动研究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其思想的不断优化。对于教学来说,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师就更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教学,并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提高,使其教育思想以教学为手段得到更好的实现。教科研不仅使我们的理论水平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教育观念有了转变。这种转变,使自己在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逐渐地体会到了工作的快乐。3、教科研是我们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土壤可能许多老师认为,科研与教学是“两张皮”,教科研是“软包装”,教学才是“硬功夫”。教科研是教育研究专家和教研员的“专利”,与教学第一线的我们无关,我们每天只须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教书匠”而重复劳动就够了。至于晋职称搞课题和写论文跑跑关系、花点钱或者干脆让别人代劳就是了,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教育是科学,是艺术,需要实践、反思与探究。只有通过“深入”的教育科研,教育的理性光辉与人文色彩才能得以“生动”的挥发,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校才能成为展示师生生命价值的绿洲。教中研,研中教,以教催生研,以研提升教。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根于实践,源于问题,亲近学生,走进课堂,它是那种田野式、草根性的鲜活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通过教育科研,激活问题意识,迸发思想火花,从而寻求教学对策,拓展教育境界。可以说,重行动、重过程的一线教育科研,就是教师的自我锤炼和自我超越,它从源泉上保证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更不是“无中生有”的多此一举。四、如何以教科研引领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1、做个好学者——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帮助我们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我96年毕业分到一所农村中学,一开始就有喜欢看点书写点东西的小小爱好。看到好的文章和段落也喜欢记下来或者剪下来整理成册。教学之余,喜欢钻的地方就是学校的图书3室,由于那时农村中学的条件所致,能看到一本比较新的及时的《沂蒙教育》、《山东教育》就成了我的一种奢望。一开始尝试写论文我也是东拼西凑,后来慢慢积累才有了自己的东西。很多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认识,评职称原来最多三篇论文,现在是两篇,写那么多干嘛?况且现在到处都可以花钱买到,实在没有专心安心去自己写的必要了。从我内心讲,我真的把它当成了一种爱好,说到爱好,我感觉,任何事情,如果带着功利思想去做,你可能能成功,但做不大做不强;但是你要是把它作为一种爱好兴趣甚至追求的话,这件事情做大做强到何种位置和高度,任何人都无法预料,因为永无止境。搞教科研曾是我的爱好,也是我自娱自乐的事情,更是实现现在的我的一个基础和跳板。调到际边九中后,学习环境好了,我如鱼得水,如饥似渴的学习,不仅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而且认真研读各种教育专著,整理的心得体会有近百个,打印的文稿近百万字。有是为了一个瞬间的灵感熬夜到2点完成近一万字的文稿是常有的事。在我的带动下,我们一家人都形成了学习的好习惯,对象和女儿床头上放得更多是书,每天晚上她们不看书都养成了睡不着觉的习惯了。今年7月,我们家还被推选为际边市“百家书香人家”。“一次充电,永远放电”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应当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成为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弄潮儿。2、做个质疑者——让反思成为一种生活有疑问才会有研究的欲望,教科研就是为了解决这些疑问而开展的思索。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导火线,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围绕教学实际中的热点难点进行思考。反思是我们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不断进行理性审视和深入分析的过程,反思是教师获得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人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所在。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呢?⑴、从怀疑处反思。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例如,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教育教学中有很多可以利用和借鉴的教育效应。我结合心理学中巴奴姆效应,通过报纸上的一篇教育案例,及时撰写了《巴奴姆效应的启示》于2003年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外国中小学教育》上。⑵、从转换立场处反思。4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每年的中考题,我都第一时间及时下载,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题往往有上百套,我都认真研究,总结趋势和特点,把握规律,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而且丰富了自己的材料。我分别针对中考问题,先后撰写了《新课程下的中考数学命题探析》、《谈以中高等数学问题为背景的中考题》分别发表在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和《山东教育》上。⑶、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例如,针对近年来中考数学题目中出现的涉及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类问题,我认真调查、及时反思,分别从涉及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信息、心理学等学科问题入手,撰写了论文《谈数学中的跨学科类应用问题》于2004年发表在中数会会刊《中学数学教育》上。⑷、转换时空处反思。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例如,2003年针对全国上下新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