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师校本培训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顺义区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师校本培训资料第一部分:课程标准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主要考查课程性质、课程特点、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结构框架)、课程目标。一、填空题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呈现形态是(活动型),课程的类型是(综合课程)。3.品德与生活课程最基本的特征表现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4.品德与生活课程要为学生打好“两个基础”,一方面是要从(生存能力)上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从(健全的人格)上打好基础。5.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主体多样性)、(角度多样性)、(尺度多样性)三个方面。6.(发展),是学生最大的权利。品德与生活课程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体现了教育的本性,又表现了对学生权利的尊重。7.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儿童的权利),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8.“儿童与社会”这条轴线的核心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帮助儿童形成(个人不能脱离群体)的观念,另一方面要树立(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观念。9.(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10.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是一个结构体,分目标是由(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层面整合。11.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材编写的原则有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活动性原则)。12.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格”,是指(做人的起码资格)。所谓“健全的人格”是指儿童应当具备(良好而健全的做人品质)。二、选择题1.国家课程标准是(A)、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A.教材编写B.教学设计C.教学质量D.教材选定2.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C)和其他的实践活动。A.参观B.调查C.游戏D.课堂学习3.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B)为主。A.家庭生活B.主体活动C.主观意志D.直接参与24.(C)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A.课程目标B.课程理念C.内容标准D.实施建议5.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中具体的依据是(A)。A.内容标准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课程理念6.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课程的(B)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A.活动性B.综合化C.学科化D.实践性7.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文化教育、(B)等教育领域有机地整合成一门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A.家庭教育B.科学教育C.实践教育D.心理教育8.《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内容标准中,(D)内容是最能体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要求。A.健康、安全地生活B.愉快、积极地生活C.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三、简答题: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具体表现在哪四个方面?答案:(1)课程实施的开放性、(2)课程内容的开放性、(3)教学时空的开放性、(4)课程评价的开放性。2.构成本课程基本框架的“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分别是什么?答案:“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的生活”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3.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目标是什么?答案:①借助评价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②借助评价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③借助评价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4.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有什么特点?答案: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有以下三大特点:过程化、评价多样化、重视质性评价。5.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案:品德与生活课程主要应树立四大理念: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3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6.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什么?答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要为学生打好“两个基础”,一方面要从生存能力上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从健全的人格上打好基础。7、本课程坚持以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按照当今中国社会道德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要求,以三个“学会”和“五爱”为基本内容,对儿童实施人格的奠基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这三个“学会”和“五爱”分别是什么?答案:三个学会: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8.尊重儿童的权利有哪些要求?答案:品德与生活课程应把儿童身上失落的种种权利还给儿童。①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②享受愉快生活的权利。③享受有尊严生活的权利。9.怎样把握“情感与态度”层面目标的要点?答案:“情感与态度”目标,共含三个目标因子,现分述如下:①“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主要是陶冶爱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②“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热爱生活的态度。)③“自信、诚实、求上进”(——强调要发展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10.怎样把握“行为与习惯”层面目标的要点?答案:“行为与习惯”目标,共含四个目标因子,现分述如下:①“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是从健康、安全地生活和提高生存能力着眼提出的要求。学生要做到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知道初步的健康知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等。)②“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是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并从遵守社会规范方面提出的要求。学生要懂礼貌,守秩序,讲文明;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能遵守交通规则和学校纪律。)③“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是指重视学生积极交往的行为和参与活动的行为。对学生的要求有:喜欢和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的成果等。)④“保护环境,爱惜资源”(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并从社会公德方面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懂得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用实际行动保护和美化环境;4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11.怎样把握“知识与技能”层面目标的要点?答案:品德与生活课程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包括三个目标因子,现分述如下:①“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从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健康常识,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懂得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等,其水平属于二级“理解”;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技能,包括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具有能进行简单整理和应用的技能,其水平分别属于二级“独立操作”和三级“迁移”。)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自然常识包括了解有关动植物的知识,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社会常识包括能识别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以及与生活关系密切的环保知识等。)③“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包括认识国旗、国徽、国歌和人民英雄,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等。)12.怎样把握“过程与方法”层面目标的要点?答案:“过程与方法”目标包含两个目标因子:一是体验性因子,即“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二是方法性因子,即“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具体地说,就是能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四、论述题:1.怎样理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参考答案: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根本性质所确定的。总目标是一个结构体,具体包含以下三个维度。①“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维度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儿童是本课程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课程应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的矛盾和冲突中,善于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品德与生活课程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旨在使学生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②“乐于探究”维度5人类进入21世纪后,知识更新的速度增快。如果仅从占有知识的数量方面去追求,无论多么努力,所能获取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要想在信息时代的潮头上“冲浪”,关键是要学会学习,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的真本领。“乐于探究”的价值正好在这一方面凸现出来。品德与生活课程把“乐于探究”作为课程总目标的一个构成要素,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他们从小就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勤于动手、动脑,养成探究的习惯和学习探究的方法,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快乐。③“热爱生活”维度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生活世界由人的活动展开,人在活动中舒展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生活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的儿童,实质上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从小懂得珍爱生命,积极、愉快地生活,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上述“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三个维度,整合成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它体现了旨在促进儿童人格整体发展的时代要求。2.童年是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童年是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主要表现以下四方面:其一,小学低年级学生,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在同自己的小伙伴、同成人的交往中,会认识和了解与自己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道德观念,养成相应的道德习惯。其二,小学阶段的儿童,正是智慧潜力逐步显现并迅速发展的时期,童年生活本身蕴藏着启迪儿童智慧的价值。其三,小学阶段的儿童,正是个性倾向开始显露的时期,教师要善于发现、保护、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其四,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童年生活本身就具有陶冶学生身心健康的价值。3.怎样理解“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的理念?参考答案:这一理念包括两层意思,即儿童只有在真实生活中才能获得发展;重视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才能实现课程的价值追求。①儿童在真实生活中获得发展人的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因而也是丰富的。德国杰出的思想家胡塞尔指出:“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人在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基于这种考虑,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6②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首先,只有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课程才会为儿童所喜欢、所需要,这样的课程才会对儿童有意义。其次,课程只有重视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才会融为一体,课程教育才会变得可感、可融,学生置身其中的认识、体验、感受、感悟才是真实的。依据这种真实的感受和感悟,学生才能建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4.为什么要重视“行为与习惯”的培养?参考答案:一是根据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期的理论。许多教育家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儿童处在行为发展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迫切需要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的联系,只要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机会,某种行为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就能得到有效地培养。真可谓是:“少年若天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