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关于产业发展的交流发言材料**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引擎”,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聚力,真抓实干,持续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一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通过重点领域先行、龙头企业带动,实现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5月,全区***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位居全市第1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位居全市第1位。全区谋划实施重大产业项目***个,其中列入省市重点项目**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亿元,项目个数及投资额度全市第一,综合实力持续攀升。二是深入开展三大改造,产业转型成效显著。**海上风电项目正式投产,**制造挺进国之重器新领域。轴研所再立新功,助力“嫦娥五号”登月取样。****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一等奖。**重工绿色气体机出口**,**重工矿用磨机助力**特大铜矿,**智造叫响国际市场。**、**荣膺“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1年,**老工业基地因调整改造成效突出连续第三次荣获国务院表彰;自贸区探索形成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经验做法,成功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高新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被工信部评为五星级示范基地。三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科技含量持续提升。**区智能制造及大数据科技产业社区、信息技术科技产业社区成功纳入全市第一批科技产业社区试点。**智造工业共享云平台获评省工业互联网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重工、**集团、***电子成功入选**省首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中科**、***生物等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工业精密检测、生物制品等领域竞相出彩。****成功上市,**轴研所“高性能滚动轴承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居于全省领先地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家,分别占全市总量的**%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产业创新已成为**最亮眼的“名片”。二、做法及经验亮点(一)总体思路坚持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以发展“风口”产业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市十大产业集群,着力完善政策体系,基本完成《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出台《“万人助万企”活动工作方案》、《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金融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确定了产业发展“25425”专项行动计划(瞄准氢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及其关联产业方向;紧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文旅文创“3+1+1”五大产业领域;抓好***个重点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投资总额达到****亿元,2022年投资达到***亿元),谋划了“61396”优势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打造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大产业集群,立足“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着力发展农机装备、新能源电池、电子功能材料等**条产业链、**个主导产品,促进上下游有效衔接,全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紧密结合,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投资,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和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坚持创新引领、攻占前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利用创新链反哺产业链,大力支持辖区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和前沿技术研发,加大行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力度,让更多产品技术进入“大国重器”供应链名单。三是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促进生产端、消费端有机衔接,以点带面锻长板、补短板,实现产业梯次发展和整体跃升。四是坚持精准发力、分类施策。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各大企业院所比较优势,“一群一策”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功能协同、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三)目标节点到2025年,实现“三提升一优化”目标:——集群能级提升。重点培育*个产业集群,其中千亿级*个、百亿级*个,力争形成2—3个全国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布局更优、集群集聚更强,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家以上。力争新培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申建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建省级产业研究院3—4家,新型研发机构超过**家;布局建设市级以上中试基地*个,布局建设科技产业社区*个。——链条水平提升。集群产业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安全化达到全省一流水平;产业链、供应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新发展格局相适配,基本形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稳固多元的供应体系。——生态持续优化。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实现融通共赢发展,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高效衔接、深度耦合、协同一体,集群和链条要素供给保障更加有力,集群营商环境保持全省一流水平。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五区叠加”效应尚未完全释放。高新区、自贸区、自创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在体制、功能、政策、资源整合等领域尚未深度融合,产业聚而不联,产业链耦合度有待加强,“五区”融合优势、政策平台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尚未完全释放。四、下步工作打算(一)具体路径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着力培育创新载体,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壮大科技创新企业群体,推动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制造业“三大改造”行动。聚焦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更大规模的“三大改造”,全面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三是高成长性企业提质倍增行动。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转新”,支持各类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扩充全区经济总量,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支撑。四是“双招双引”行动。强化“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坚持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等招商行动,聚焦主导产业上下游、左右链的延伸,全面提升产业集群规模。五是金融赋能行动。综合运用银行、基金、融资担保、保险等多元金融服务手段,打造支持产业项目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每年为辖区企业、产业项目融资不低于**亿元。(二)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相关区级领导牵头负责具体产业链,发改、工信、科技、财政、金融、商务、自规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各街道办事处组建专门工作小组,负责落实本辖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二是保障土地供给。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创新用地供给方式,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加大产业用地供给保障力度,确保到2025年,全区产业用地规模不低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各类产业园区产业用地占比不低于**%。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导向、杠杆和激励作用。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同时每年投入不低于*亿元预算内财政资金,用于扶持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服务能力提升、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最高可获得***万奖补资金。四是优化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掌上办,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制”,实现“拿证即开业”“准入即准营”。五是支持人才引进。对六大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因强化管理、项目攻关、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资本运作新引进的管理型、紧缺型人才,给予个人薪酬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