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学设计(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蜜蜂》教学设计(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蜜蜂》教学设计(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蜜蜂》教案【第一篇】活动目标1、尝试使用提供的半成品材料,进行色彩装饰以及粘贴。2、能结合小蜜蜂的外部特征,运用毛根、活动眼睛等物件,设计出可爱的造型。3、培养良好的手工习惯,能耐心有序地完成作品。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纸杯、卡纸、黄色毛根、活动眼睛。2、自行准备:胶棒、水彩笔或油画棒。3、教师准备:小蜜蜂成品、小蜜蜂图片若干张。活动过程一、谈话活动教师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说一说这是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呢?日常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它?引导幼儿说出蜜蜂的外部特征。二、教师出示成品,幼儿进行欣赏并讨论制作方法(1)师:小这只小蜜蜂可爱吗?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蜜蜂有什么异同点?欣赏杯身的装饰,思考涂哪种颜色比较美观。师:我们的杯身漂亮吗?你想怎样装饰杯身呢?(将杯底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师:这是小蜜蜂的翅膀,蜜蜂的翅膀长在哪里呢?师;我们的小蜜蜂有了翅膀,再将小眼睛,固定在纸杯上方,并用水彩笔画出小蜜蜂的鼻子和嘴巴。师;毛根是怎样固定在小蜜蜂的头顶部呢?三、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四、将制作好的成品,与小伙伴们进行分享幼儿与小伙伴将自己制作的成品进行互换,感受互相分享成果的乐趣。活动建议小结这节课培养了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小蜜蜂制作中有很多精细的动作,例如小蜜蜂的翅膀需要先折出一条细细的边,需要孩子手和脑高度配合,协调一致,才可以完成。参考资料,少熬夜!蜜蜂教学设计【第二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幻灯片出示几幅昆虫的图片)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灯片出示蜜蜂的图片)(预计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可能会情不自禁的喊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读文1、通过课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过于蜜蜂的知识?交流一下。2、初读,处理生字: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4、检查生字:试验证实阻力几乎(jī)几个(jǐ)推测沿途超常尽管(jǐn)尽力(jìn)陌生准确无误闷热(mēn)纳闷(mèn)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参考资料,少熬夜!4、检查句子,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给孩子当堂学习的时间)“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三、生生互动,解疑促读1、句子读得真不错,连着几个有难度的多音字也读得准确无误。不知道课文读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读课文,不读的孩子,仔细听,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指名说(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适当引导说完整。2、那么你有没有兴趣和作者一起去做这个实验呢?画出能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请学生说,其他人可以补充。老师相机板书。3、“几乎要触到地面”转换角色,你看到这种情景你会怎样想?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⑴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他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他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⑵看到经历过那么多困难之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5、学到这儿,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你怎么认为的。四、书写指导归类识字参考资料,少熬夜!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2、“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读出自己的感受。2、学习法布尔认真观察和探索的精神3、学习用关联词说句子。知道用词准确有利于表达。教学过程一、检查句子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首先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巩固多音字的识别)“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二、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老师随机板书。做试验:原因过程结论听说准备不是……而是……无论……总……放飞、两只、十七只三、感悟课文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或者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时,预设了以下几个讨论,希望能够促进对遣词造句的感悟,体会用词准确的妙处。)参考资料,少熬夜!1、讨论: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2、换位思考: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3、通过“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来学习作者的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体会用词准确为课文表达所增添的色彩。四、通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把自己品味词语的所得再放回到课文中,朗读全文,通过第二课的学习,希望能给孩子一些新的启发。五、拓展训练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课后1、可以查阅资料,多方面了解蜜蜂的知识。2、续编故事。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教学反思本单元组的主题是仔细观察,训练项目是用词准确。基于本班学生的特点,本课想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方面着手。想以多读多说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第一课时的读有了一定成效后,再写字上的时间就太仓促了,练习写字的环节只能放到课下来进行。在第二课时里,学生发散思维后说得多了,但是读得不够,本来设计读是想在了解内容的读上有所提高,但是发现自己还是顾此失彼,第二课时的朗读没有指导到一定的深度。在设计课时可能还有点明白,一到了课堂上就又犯糊涂了。品味词语时,从课文里走出来,回不去了,我说自己就像一只迷路的蜜蜂。最后好不容易回去了,(最后的自读全文)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形式,因为通过再读,学生的发现很少。在品评词语的时候,老师有“牵”的痕迹,在走教案的路子,没有真切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情。虽然在设计课的时候努力去做到关注学生,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感受,但在实际操作“找句子”这一环节时,应该总结出写作方法,结果又有绕进课文内容的嫌疑。自己的语言很匮乏,一问一答的课堂呈现形式单调无激情。总之,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是从中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自己预想得还不够多,操作层面上仍需不断努力,使自己有进步。参考资料,少熬夜!《蜜蜂》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学用具生词卡片,媒体资源:视频《蜜蜂引路:范读》。教学过程一、自读识字(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二)自学生字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2、认清字形。3、理解词语的意思。谈天:聊天,闲谈。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向导:带路的人。二、合作交流(一)认读生字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先听范读,再自己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三)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三、品读感悟(一)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事件发生的时间:1922年。事件发生的地点:莫斯科。参考资料,少熬夜!事件: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老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3)老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3、学习第三自然段。(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回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4)老师小结。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4、学习第四自然段。(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4)老师小结。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5、总结全文。(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第二课时四、巩固延伸1、复习生字。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参考资料,少熬夜!3、老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5、创编表演(1)、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小组分角色表演,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6、课外作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蜜蜂》教案【第四篇】活动设计背景:随着季节的变化,蝴蝶、蜜蜂都飞来了,这些也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在一次户外散步的过程中,孩子在园内的花丛中,看到了许多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就是小蜜蜂的?能靠近它们吗?它们在花丛中干吗呢?”我一些问题的抛出后,更是引起了幼儿其他的兴趣。孩子们零散的经验告诉我:小蜜蜂在采蜜,小蜜蜂会刺人……于是,设计此次整合性的活动。通过活动,多方位提升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经验。活动先从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装扮成为小蜜蜂,在故意投放错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